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提到 「是故古者聖王之為政」 符合次數:9.
共8段落。第1頁,共1頁。

先秦兩漢

相關資源

墨家

相關資源

墨子

[春秋 - 戰國] 公元前490年-公元前221年
提到《墨子》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簡介說明
資料來源
相關資源

卷二

電子圖書館

尚賢上

電子圖書館
5 尚賢上:
是故古者聖王之為政
1,言曰:「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是以國之富貴人聞之,皆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富貴也,今上舉義不辟貧賤,然則我不可不為義。』親者聞之,亦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親也,今上舉義不辟
2疏,然則我不可不為義。』近者聞之,亦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舉義不避遠,然則我不可不為義。』遠者聞之,亦退而謀曰:『我始以遠為無恃,今上舉義不辟遠,然則我不可不為義。』逮至遠鄙郊外之臣,門庭庶子,國中之眾、四鄙之萌人聞之,皆競為義。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術也。譬之富者有高牆深宮,牆立既,謹上為鑿一門,有盜人入,闔其自入而求之,盜其無自出。是其故何也?則上得要也。
尚賢上:
所以古時聖王為政,說道:「不義的人不使富裕,不義的人不使顯貴,不義的人不使相親,不義的人不使接近。」所以國中富貴的人聽到了,都退下來商議說:「當初我所依靠的是富貴,現在上面舉義而不避貧賤,那我不可不為義。」有親的人聽到了,也退回來商議說:「當初我所倚仗的是與上有親,現在上面舉義而不避疏遠,那我不可不為義。」相近的人聽到了,也退回來商議說:「當初我所倚仗的是與上相近,現在上面舉義而不避遠人,那我不可不為義。」遠處的人聽了,也退回來商議說:「當初我以為與上面太疏遠而無所倚仗,現在上面舉義而不避遠,那我不可不為義。」一直到邊鄙郊外的臣僚,宮庭宿衛人員。國都的民眾,四野的農民聽到,都爭先為義,這是什么原故呢?這是因為君上用來支使臣下的是一件事,臣下用來侍奉君上的也是同一條道。這好比富人有高墻深宮,墻已經立好了,僅只在上面開一個門,有強盜進來了,關掉他進入的那張門來捉拿,強盜就無從出去了。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在上面的得其要領。

1. 也 : 舊脫。
2. 親 : 刪除。 孫詒讓《墨子閒詁》

6 尚賢上:
故古者聖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則民弗敬,蓄祿不厚則民不信,政令不斷則民不畏」,舉三者授之賢者,非為賢賜也,欲其事之成。故當是時,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故古者堯舉舜於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禹舉益於陰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湯舉伊尹於庖廚之中,授之政,其謀得;文王舉閎夭泰顛於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當是時,雖在於厚祿尊位之臣,莫不敬懼而施,雖在農與工肆之人,莫不競勸而尚意。故士者所以為輔相承嗣也。故得士則謀不困,體不勞,名立而功成,美章1而惡不生,則由得士也。」
尚賢上:
所以古時聖王為政,任德尊賢,即使是從事農業或手工、經商的人,有能力的就選拔他,給他高爵,給他厚祿,給他任務,給他權力。即是說,如果爵位不高,民眾對他就不會敬重;俸祿不厚,民眾對他就不信任;如果權力不大,民眾對他就不畏懼。拿這三種東西給賢人,并不是對賢人予以賞賜,而是要把事情辦成。所以在這時,根據德行任官,根據官職授權,根據功勞定賞。衡量各人功勞而分予祿位,所以做官的不會永遠富貴,而民眾不會永遠貧賤。有能力的就舉用他,沒有能力的就罷黜他。舉公義,避私怨,說的即這個意思。所以古時堯把舜從服澤之陽拔舉出來,授予他政事,結果天下大治;禹把益從陰方之中拔舉出來,授予他政事,結果天下統一;湯把伊尹從庖廚之中拔舉出來,授予他政事,結果計謀得行;文王把閎夭、泰顛從狩獵者中拔舉出來,授予他政事,結果西土大服。在這些時候,即使處在厚祿尊位的大臣,沒有不敬懼而不邪的,即使處在農業與手工、經商地位的,沒有不爭相勉勵而崇尚道德的。所以賢士是用來作為輔佐和接替的人選的。因此,得到了士,計謀就不會困乏,身體也不會勞苦,名立而功成,美的更加彰著,惡的不會產生。這都是因為得到賢士。

1. 成,美章 : 原作「業彰」。自孫詒讓《墨子閒詁》改。

尚賢中

電子圖書館
3 尚賢中:
既曰若法,未知所以行之術,則事猶若未成,是以必為置三本。何謂三本?曰爵位不高則民不敬也,蓄祿不厚則民不信也,政令不斷則民不畏也。故古聖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夫豈為其臣賜哉,欲其事之成也。《》曰:『告女憂卹,誨女予爵,孰能執熱,鮮不用濯。』則此語古者國君諸侯之不可以不執善,承嗣輔佐也。譬之猶執熱之有濯也。將休其手焉。古者聖王唯毋得賢人而使之,般爵以貴之,裂地以封之,終身不厭。賢人唯毋得明君而事之,竭四肢之力以任君之事,終身不倦。若有美善則歸之上,是以美善在上,而所怨謗在下,寧樂在君,憂慼在臣,故古者聖王之為政若此。
尚賢中:
既然有這樣的法則,但如果不知道用以推行這一法則的方法,那么事情仍然沒有辦成。所以要立下三項根本(措施)。什么叫三個根本呢?答道:爵位不高,人民不尊敬他;俸祿不厚,人民不信服他;權力不大,人民不懼怕他。所以古代聖王給他高的爵位,厚的俸祿,實際的任務,決斷的權力。這難道是給臣下以賞賜嗎?為的是要把事情辦成呀!《詩經》說:「告訴你憂人之憂,教給你安排爵位,誰能拿了火熱的東西,而不用冷水洗手呢?」這是說古代的國君諸侯不可不親善那些繼承人和輔佐大臣,就如同拿了熱的東西后要用冷水洗濯一樣,以使自己的手得到休息。古時的聖王得到賢人而使用他,頒賜爵位使他顯貴,分割土地作他封邑,終身都不厭棄。至于賢人得事奉明君,也必竭盡全力來擔任國君的工作,終身不倦。如果有了美好的功德,就歸之國君。所以功德歸上而怨恨誹謗歸于臣下;安寧喜樂歸于國君,而憂愁歸于臣下。古代聖王為政大概如此。

卷三

電子圖書館

尚同中

電子圖書館
3 尚同中:
天子諸侯之君,民之正長,既已定矣,天子為發政施教曰:『凡聞見善者,必以告其上,聞見不善者,亦必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已有善傍薦之,上有過規諫之。尚同義其上,而毋有下比之心,上得則賞之,萬民聞則譽之。意若聞見善,不以告其上,聞見不善,亦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不能是,上之所非不能非,己有善不能傍薦之,上有過不能規諫之,下比而非其上者,上得則誅罰之,萬民聞則非毀之』。故古者聖王之為刑政賞譽也,甚明察以審信。
尚同中:
天子、諸侯國君、人民的行政長官既已立定,天子就發布政令,說:「凡聽到或看到善,必須報告給上面;凡聽到或看到不善,也必須報告給上面。上面認為是對的,必須也認為對;上面認為是錯的,也必須認為錯。自己有好的計謀,就廣泛地獻給上面;上面有過失,就加以規諫。與上面意見一致,而不要有與下面勾結的私心。這樣,上面得知就會賞賜他,萬民聽見了就會贊美他。假如聽到或看到善,而不報告給上面;凡聽到或看到不善,也不報告給上面。上面認為對的,不肯說對,上面認為錯的,不肯說錯。自己有好的計謀,不能廣泛地獻給上面;上面有過失,也不能予以規諫。與下面勾結而非毀上面。凡此等人,上面得知就要誅罰他,萬民聽見了就要非議他。」 所以古時聖王制定刑法賞譽,都非常明察、可靠。

7 尚同中:
夫既尚同乎天子,而未上同乎天者,則天菑將猶未止也。故當若天降寒熱不節,雪霜雨露不時,五穀不孰,六畜不遂,疾菑戾疫、飄風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罰也,將以罰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故古者聖王,明天鬼之所欲,而避天鬼之所憎,以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是以率天下之萬民,齊戒沐浴,潔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其事鬼神也,酒醴粢盛不敢不蠲潔,犧牲不敢不腯肥,珪璧幣帛不敢不中度量,春秋祭祀不敢失時幾,聽獄不敢不中,分財不敢不均,居處不敢怠慢。曰其為正長若此,是故
天鬼之福可得也。萬民之所便利而能彊從事焉,則萬民之親可得也。其為政若此,是以謀事,舉事成,入守固,
1
上者天鬼有厚乎其為政長也,下者萬民有便利乎其為政長也。天鬼之所深厚而彊從事焉,則
2出誅勝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尚同為政者也。故古者聖王之為政若此。
尚同中:
已經做到上同于天子,而還不能上同于天,那么天災還會不止。假如遇到氣候的寒熱不調,雪霜雨露降得不是時候,五谷不熟,六畜不蕃,疾疫流行,暴風久雨等等,一再來臨,這就是上天降下的懲罰,用以懲誡那些不愿上同于天的世人。所以古時的聖王知道天帝鬼神喜歡什么,從而能避免天帝鬼神所憎惡的東西,以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所以率領天下的萬民,齋戒沐浴,預備了潔凈而豐盛的酒飯,用來祭祀天帝鬼神。他們對鬼神的奉祀,酒飯不敢不潔凈豐盛;犧牲不敢不肥壯碩大;珪璧幣帛不敢不合乎大小標準;春秋二季的祭祀,不敢錯過時間;審理獄訟,不敢不公正;分配財物,不敢不均勻;待人處事不敢怠慢禮節。這是說:他象這樣當行政長官,在上的天帝鬼神優厚地看待他,在下的萬民也便利他。天帝鬼神優厚地看待他,而他能努力辦事,那么他就可以得到天帝鬼神的福了;萬民便利他,而他能努力辦事,那么他就可以得到萬民的愛戴了。他以此治理政事,所以謀事得計,作事成功,守御堅固,出戰勝利。這是什么緣故呢?回答說:只因為他在治理政事上能統一意見。所以古代聖王治理政事是這樣的。

1. 天鬼之福可得也。萬民之所便利而能彊從事焉,則萬民之親可得也。其為政若此,是以謀事,舉事成,入守固, : 從第8條移到此處。 孫詒讓《墨子閒詁》
2. 上者天鬼有厚乎其為政長也,下者萬民有便利乎其為政長也。天鬼之所深厚而彊從事焉,則 : 從第8條移到此處。 孫詒讓《墨子閒詁》

9 尚同中:
故古者之置正長也,將以治民也,譬之若絲縷之有紀,而罔罟之有綱也,將以運役天下淫暴,而一同其義也。是以先王之書,《相年》之道曰:「夫建國設都,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也,輕大夫師長,否用佚也,維辯使治天均。」則此語古者上帝鬼神之建設國都,立正長也,非高其爵,厚其祿,富貴佚而錯之也,將以為萬民興利除害,富貴貧寡,安危治亂也。故古者聖王之為若此。
尚同中:
所以古時候設置行政長官,是用來治理人民的。就好像絲線有紀(線頭)、網罟有綱一樣,他們是用來收服天下淫暴之徒,并使之與上面協同一致的。所以先王的書、老年人的話說過:「建國設都,設立天子諸侯,不是讓他驕奢淫佚的;而設卿大夫師長,也不是叫他們放縱逸樂的,乃是讓他們分授職責,按公平之天道治理(人民)。」 這說的就是古時天帝鬼神建設國都,設置官長,并不是為了提高他們的爵位,增加他們的俸祿,使他過富貴淫佚的生活,而是讓他給萬民興利除害,使貧者富,使民少者眾,使危者安,使亂者治。所以古代聖王的作為是這樣的。

卷八

電子圖書館

明鬼下

電子圖書館
11 明鬼下:
非惟武王之事為然也,故聖王其賞也必於祖,其僇也必於社。賞於祖者何也?告分之均也;僇於社者何也?告聽之中也。非惟若書之說為然也,且惟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聖王,其始建國營都日,必擇國之正壇,置以為宗廟;必擇木之脩茂者,立以為菆位;必擇國之父兄慈孝貞良者,以為祝宗;必擇六畜之勝腯肥倅,毛以為犧牲;珪璧琮璜,稱財為度;必擇五穀之芳黃,以為酒醴粢盛,故酒醴粢盛,與歲上下也。故古聖王治天下也,故必先鬼神而後人者此也。故曰官府選效,必先祭器祭服,畢藏於府,祝宗有司,畢立於朝,犧牲不與昔聚群。故古者聖王之為政若此。
明鬼下:
不僅武王的事是這樣,古代聖王行賞必定在祖廟,行罰也必定在社廟。在祖廟行賞是為什么呢?是報告祖先頒賞的均平;在社廟行戮是為什么呢?是報告斷獄的公允。不僅這一記載說的是這樣,而且從前虞夏商周三代的聖王,他們開始建國營都之日,必定要選擇國都的正壇,設立作為宗廟;必定選擇樹木高大茂盛的地方,設立作為叢社;必定要選擇國內父兄輩慈祥、孝順、正直、善良的人,充作祭祀的太祝和宗伯;必定要選擇六畜中能勝任肥壯純色之選者,作為祭祀品,擺設珪、璧、琮、璜等玉器,以符合自己的財力為度;必定要選擇五谷中氣香色黃的,用作供祭的酒醴粢盛,因而酒醴粢盛隨年成好壞而增減。所以古時的聖王治理天下,必須先鬼神而后人類,原因即在于此。所以說:官府置備供具,必定以祭品祭服為先,使盡藏于府庫之中,太祝、太宗等官吏都于朝廷就位,選為祭品的牲畜不跟昔日的畜群關在一起。古代聖王的施政,就是如此。

漢代之後

隋唐

群書治要

[唐] 631年 電子圖書館

卷三十四

電子圖書館

墨子

電子圖書館

尚賢

電子圖書館
1 尚賢:
子墨子曰:今者王公大人為政於國家者,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衆,刑政之治,然而不得,是其故何也。是在王公大人為政於國家者,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是故國有賢良之士衆,則國家之治厚,故大人之務,將在於衆賢而已,然則衆賢之術,將奈何哉。譬若欲衆其國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將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後國之善射御之士將可得而衆也。况又有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辨乎言談,博乎道術者乎。此固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後國之良士,亦將可得而衆也。是故古者聖王之為政也。言曰: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不義,是以國之富貴人聞之。皆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富貴也。今上舉義不避貧賤,然則我不可不為義,親者聞之。亦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親也。今上舉義不避親疏,然則我不可不為義,近者聞之。亦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舉義不避遠近,然則我不可不為義,遠者聞之。亦退而謀曰:我始以遠無恃,今上舉義不避遠,然則我不可不為義,人聞之皆競為義,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術也。故古者聖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與之爵,重與之禄,任之以事,非為賢賜也。欲其事之成,故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受賞,量功而分禄,故官無常貴,而民無恒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避私怨,故得士,得士則謀不困,體不勞,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惡不生,故尚賢者政之本也。

共8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