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提到 「是故卒伍政定於里,軍旅政定於郊」 符合次數:9.
共9段落。第1頁,共1頁。

先秦兩漢

相關資源

法家

相關資源

管子

[戰國 - 漢 (公元前475年 - 220年)]
提到《管子》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相關資源

小匡

提到《小匡》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4 小匡:
桓公曰:「民居定矣,事已成矣,吾欲從事於天下諸侯,其可乎?」管子對曰:「未可,民心未吾安」,公曰:「安之柰何?」管子對曰:「修舊法,擇其善者,舉而嚴用之,慈於民,予無財。寬政役,敬百姓,則國富而民安矣。」公曰:「民安矣,其可乎?」管仲對曰:「未可,君若欲正卒伍,修甲兵,則大國亦將正卒伍,修甲兵,君有征戰之事,則小國諸侯之臣有守圉之備矣;然則難以速得意於天下。公欲速得意於天下諸侯,則事有所隱,而政有所寓。」公曰:「為之柰何?」管子對曰:「作內政而寓軍令焉。為高子之里,為國子之里,為公里,三分齊國,以為三軍。擇其賢民,使為里君。鄉有行伍卒長,則其制令。且以田獵,因以賞罰,則百姓通於軍事矣。」桓公曰:「善。」於是乎管子乃制五家以為軌,軌為之長。十軌為里,里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十連為鄉,鄉有良人。以為軍令。是故五家為軌。五人為伍,軌長率之。十軌為里。故五十人為小戎,里有司率之。四里為連。故二百人為卒,連長率之。十連為鄉,故二千人為旅鄉,良人率之。五鄉一帥。故萬人為一軍,五鄉之帥率之,三軍,故有中軍之鼓。有高子之鼓,有國子之鼓。春以田曰蒐,振旅。秋以田曰獮,治兵。是故卒伍政定於里,軍旅政定於郊。內教既成,令不得頡徙。故卒伍之人,人與人相保,家與家相愛,少相居,長相游,祭祀相福,死喪相恤,禍福相憂,居處相樂,行作相和,哭泣相哀;是故夜戰其聲相聞,足以無亂;晝戰其目相見,足以相識,驩欣足以相死,是故以守則固,以戰則勝,君有此教士三萬人,以橫行於天下,誅無道以定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圉也。

史書

相關資源

國語

[戰國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提到《國語》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齊語

提到《齊語》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1 齊語:
桓公自莒反于齊,使鮑叔為宰,辭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凍餒,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者,則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國家者,則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結于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法于四方,弗若也;執枹鼓立于軍門,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是以濱于死。」鮑叔對曰:「夫為其君動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猶是也。」桓公曰:「若何?」鮑子對曰:「請諸魯。」桓公曰:「施伯,魯君之謀臣也,夫知吾將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鮑子對曰:「使人請諸魯,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請之。』則予我矣。」桓公使請諸魯,如鮑叔之言。
莊公以問施伯,施伯對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國,則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齊,則必長為魯國憂矣。」莊公曰:「若何?」施伯對曰:「殺而以其尸授之。」莊公將殺管仲,齊使者請曰:「寡君欲親以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猶未得請也。請生之。」于是莊公使束縛以予齊使,齊使受之而退。
比至,三釁、三浴之。桓公親逆之于郊,而與之坐而問焉,曰:「昔吾先君襄公筑臺以為高位,田狩畢弋,不聽國政,卑聖侮士,而唯女是崇。九妃、六嬪,陳妾數百,食必粱肉,衣必文繡。戎士凍餒,戎車待游車之裂,戎士待陳妾之餘。優笑在前,賢材在後。是以國家不日引,不月長。恐宗廟之不掃除,社稷之不血食,敢問為此若何?」管子對曰:「昔吾先王昭王、穆王,世法文、武遠績以成名,合群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設象以為民紀,式權以相應,比綴以度,竱本肇末,勸之以賞賜,糾之以刑罰,班序顛毛,以為民紀統。」桓公曰:「為之若何?」管子對曰:「昔者,聖王之治天下也,參其國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為之終,而慎用其六柄焉。」
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對曰:「四民者,勿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哤,其事易。」公曰:「處士、農、工、商若何?」管子對曰:「昔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閑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令夫士群萃而州處,閒燕則父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弟。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士之子恒為士。
「令夫工群萃而州處,申其四時,辯其功苦,權節其用,論比協材,旦暮從事,施于四方,以飭其子弟,相語以事,相示以巧,相陳以功。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工之子恒為工。
「令夫商群萃而州處,察其四時,而監其鄉之資,以知其市之賈,負、任、擔、荷,服牛、軺馬,以周四方,以其所有,易其所無,市賤鬻貴,旦暮從事于此,以飭其子弟,相語以利,相示以賴,相陳以知賈。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商之子恒為商。
「令夫農群萃而州處,察其四時,權節其用,耒、耜、耞、芟,及寒,擊草除田,以待時耕;及耕,深改良而疾耰之,以待時雨。時雨既至,挾其槍、刈、耨、鎛,以旦暮從事于田野。脫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襏襫,沾體途足,暴其發膚,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于田野。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生物農之子恒為農,野處而不暱。其秀民之能為士者,必足賴也。有司見而不以告,其罪五。有司已于事而竣。」
桓公曰:「定民之居若何?」管子對曰:「制國以為二十一鄉。」桓公曰:「善。」管子于是制國以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公帥五鄉焉,國子帥五鄉焉,高子帥五鄉焉。參國起案,以為三官,臣立三宰,工立三族,市立三鄉,澤立三虞,山立三衡。
桓公曰:「吾欲從事于諸侯,其可乎?」管子對曰:「未可,國未安。」桓公曰:「安國若何?」管子對曰:「修舊法,擇其善者而業用之;遂滋民,與無財,而敬百姓,則國安矣。」桓公曰:「諾。」遂修舊法,擇其善者而業用之;遂滋民,與無財,而敬百姓。國既安矣,桓公曰:「國安矣,其可乎?」管子對曰:「未可。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則大國亦將正卒伍,修甲兵,則難以速得志矣。君有攻伐之器,小國諸侯有守御之備,則難以速得志矣。君若欲速得志于天下諸侯,則事可以隱令,可以寄政。」桓公曰:「為之若何?」管子對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桓公曰:「善。」
管子于是制國:「五家為軌,軌為之長;十軌為里,里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十連為鄉,鄉有良人焉。以為軍令:五家為軌,故五人為伍,軌長帥之;十軌為里,故五十人為小戎,里有司帥之;四里為連,故二百人為卒,連長帥之;十連為鄉,故二千人為旅,鄉良人帥之;五鄉一帥,故萬人為一軍,五鄉之帥帥之。三軍,故有中軍之鼓,有國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蒐振旅,秋以狝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軍旅整于郊。內教既成,令勿使遷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喪同恤,禍災共之。人與人相疇,家與家相疇,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晝戰目相見,足以相識。其歡欣足以相死。居同樂,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則同固,戰則同強。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于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御。」

漢書

[新 - 東漢] 36年-111年
提到《漢書》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又名:《前漢》]

提到《志》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刑法志

提到《刑法志》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3 刑法志:
周道衰,法度颦,至齊桓公任用管仲,而國富民安。公問行伯用師之道,管仲曰:「公欲定卒伍,修甲兵,大國亦將修之,而小國設備,則難以速得志矣。」於是乃作內政而寓軍令焉,故卒伍定虖里,而軍政成虖郊。連其什伍,居處同樂,死生同憂,禍福共之,故夜戰則其聲相聞,晝戰則其目相見,緩急足以相死。其教已成,外攘夷狄,內尊天子,以安諸夏。齊威既沒,晉文接之,亦先定其民,作被廬之法,總帥諸侯,迭為盟主。然其禮已頗僭差,又隨時苟合以求欲速之功,故不能充王制。二伯之後,寖以陵夷,至魯成公作丘甲,哀公用田賦,搜狩治兵大閱之事皆失其正。春秋書而譏之,以存王道。於是師旅亟動,百姓罷敝,無伏節死難之誼。孔子傷焉,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電子圖書館

爰盎晁錯傳

電子圖書館
32 爰盎晁錯... :
臣又聞古之制邊縣以備敵也,使五家為伍,伍有長;十長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連,連有假五百;十連一邑,邑有假候:皆擇其邑之賢材有護,習地形知民心者,居則習民於射法,出則教民於應敵。故卒伍成於內,則軍正定於外。服習以成,勿令遷徙,幼則同游,長則共事。夜戰聲相知,則足以相救;晝戰目相見,則足以相識;驩愛之心,足以相死。如此而勸以厚賞,威以重罰,則前死不還踵矣。所徙之民非壯有材力,但費衣糧,不可用也;雖有材力,不得良吏,猶亡功也。

前漢紀

[東漢] 198年-200年
提到《前漢紀》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又名:《漢紀》]

孝文皇帝紀下

電子圖書館
6 孝文皇帝... :
十四年冬。匈奴老上單于寇邊。以十四萬騎入蕭關。殺北地都尉□邛。遂至彭陽。使騎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起烽火通甘泉。上遣王將軍屯隴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為衛將軍。郎中令張武為車騎將軍。軍渭北。車千乘騎卒十萬。上親勞軍。勒兵車。令賜吏卒。上欲自征匈奴。群臣諫不聽。皇太后固止之。乃止。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內史欒布皆為將軍。擊匈奴出塞。師還時。上輦過郎署。見郎署長馮唐。年七十餘矣。問曰。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對曰。臣趙人。上曰。吾居代時。尚食監高祛數謂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於鉅鹿下。吾每餟食。意未嘗不在鉅鹿下也。父老知之。對曰。齊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將也。臣大父趙時為將卒善廉頗。臣父為代郡將時善李牧。故知其為人也。上曰。嗟乎。吾得廉頗李牧之為將。豈憂匈奴哉。唐曰。陛下雖得之。不能用。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眾辱我。獨無閑處也。何以言之。吾不能用也。唐謝因對曰。臣聞古之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曰自閫以內。寡人制之。自閫以外。將軍制之。軍功爵賞。皆決於外。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卒。賞賜決於外。不從中覆也。委任而責成功。牧乃得展其智力。北逐單于。破東胡。滅澹林。西抑疆秦。南距韓魏。當此之時趙幾霸。會趙王遷立。用郭開讒而殺李牧。是以為秦所滅。今臣聞魏尚為雲中守。軍市之租盡以給士卒。出私養錢。五月一殺牛。以饗士卒軍人。是以匈奴遠遁。不敢近雲中之塞。虜嘗大入。尚率車騎擊之。所傷殺甚眾。上功幕府。誤差六級。文吏以法繩之。陛下下之吏。削爵罰及之。其賞不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為陛下賞太輕。罰太重。由此言之。陛下雖得頗牧。弗能用也。上悅。是日令唐持節赦魏尚。復以為雲中守。拜唐為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車騎士。至景帝時為楚相。卒為名臣。荀悅曰。以孝文之明也。本朝之治。百寮之賢。而賈誼見逐。張釋之十年不見省用。馮唐白首屈於郎署。豈不惜哉。夫以絳侯之忠。功存社稷。而猶見疑。不亦痛乎。夫知賢之難。用人不易。忠臣自古之難也。雖在明世。且猶若茲。而況亂君闇主者乎。然則屈原赴湘水。子胥鴟夷於江。安足恨哉。周勃質朴忠誠。高祖以為安劉氏者必勃也。既定漢室。建立明主。眷眷之心。豈有異哉。狼狽失據。塊然囚執。俛首撫襟。屈於獄吏。豈不愍哉。夫忠臣之於其主。猶孝子之於其親。盡心焉。盡力焉。進而喜。非貪位。退而憂。非懷寵。結志於心。慕戀不已。進得及時。樂行其道。故仲尼去魯日遲遲而行。孟軻去齊三宿而後出境。彼誠仁聖之心。夫賈誼過湘水。弔屈原。惻愴慟懷。豈徒忿怨而已哉。與夫苟患失之者。異類殊意矣。及其傅梁王。梁王薨。哭泣而從死。豈可謂不忠乎。然人主不察。豈不哀哉。及釋之屈而思歸。馮唐困而後達。有可悼也。此忠臣所以泣血。賢俊所以傷心也。上方憂匈奴。太子家令晁錯上書言兵事曰。臣聞用兵臨戰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習。三曰器用利。兵法曰。丈五之溝。漸車之水。山林積石。山川丘阜。草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車騎二不當一。土山平陵。漫衍相屬。平原廣野。此車騎之地也。步兵十不當一。平易相遠。山谷幽澗。仰高臨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當一。兩陣相近。平地淺草。可前可後。此長戟之地也。劍楯二不當一。萑葦竹蕭。草木蒙龍。枝葉接茂。此矛鋋之地也。長戟二不當一。曲道相伏。險阨相簿。此劍楯之地也。弓弩三不當一。士不選練。卒不服習。起居不精。動靜不集。趨利不及。避難不畢。前後擊解。與金鼓之指相失。此多不習勒卒之過也。百不當十。兵不完利。與空手同。甲不堅密。與袒裼同。弩不可以及遠。與短兵同。射不能中。與無矢同。中不能入。與無鏃同。此將不省兵之禍也。五不當一。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與敵也。卒不可用。以其將與敵也。將不知兵。以其主與敵也。君不擇將。以其國與敵也。此四者兵之要也。臣又聞小大異形。疆弱異勢。險易異備。夫畢身以事彊。小國之形也。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藝。與中國異。上下山阪。出入谿澗。中國之馬弗與也。險道傾側。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風雨疲勞。飢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之長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此匈奴之眾易撓亂也。勁弩長戟。射疏及遠。則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堅甲利刃。長短相雜。遊弩往來。什伍俱前。則匈奴之兵弗能當也。材官驟發。矢道同的。則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下馬地鬥。劍戟相接。去就相薄。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此中國之長技也。匈奴之長技三。中國之長技五。陛下興數十萬之眾。以誅數十萬之匈奴。眾寡之計。以一擊一之術也。雖然。兵者凶器。戰者危事。以大為小。以彊為弱。在俛仰之間耳。夫小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無及也。帝王之道。出於萬全。今降胡義渠蠻夷之屬。來歸義者。其眾數千人。飲食長技與匈奴同。可賜之堅甲絮衣。勁弩利矢。益以邊郡之良騎。令明將能知其習俗。和輯其心者以將之。即有阻險。則以此當之。平地通道。則以輕車材官制之。兩軍相當。表裏各用其技。橫加之以眾。此萬全之術。傳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擇焉。臣錯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裁擇。上嘉之。而賜璽書寵荅曰。皇帝敬問太子家令所言兵體。聞之書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擇焉。今則不然。言者不狂。而擇者不明。是以萬聽而萬不當也。錯復上言云。遠方之士。守塞一歲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選常居之者。令室家田作。具以備之。以便為之高城深塹。其外復為一城。其內城間百五十步。要害之處。通山川之道。調立城邑。毋下千家。為中國造籬落。先為屋室。次具田器。及募罪人及免徒復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一奴婢贖罪。及輸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皆賜高爵。復其家。予冬夏衣裳廩食。能自給而止。郡縣之民。得買其爵以自增。其無夫若無妻者。縣官買與之。人情非有匹敵。不能久安其居。塞下之人。祿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難之地。胡人入驅。而能止其所驅者。以其半與之。縣官為贖其民。如是則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亡。非以德上也。欲全親戚而利其財。此與東方之戎卒。不習地勢而心畏胡者。功相萬也。上從之。錯復言古之徙遠方以實空虛也。相其陰陽之和。審其土地之宜。然後營立邑城。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先為之築室。家有一堂兩內。門戶之開閉。置器物焉。民至者有居。作有所用。此民所以輕去故鄉。而勸之新邑也。為之致醫巫。以救疾病。以修祭祀。男女有昏姻。死生相卹。墳墓相從。室家完安。此使民樂其處而有長居之心也。臣又聞古之制邊縣以備敵也。使五家為伍。伍有長。十長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連。連有假率。十連一邑。邑有假侯。皆擇其邑之賢才。習地形、知民情者。居則習於射法。出則教民於應敵。故卒伍成於內。則軍正定於外。服習以成。勿令遷徙。幼則同遊。長則共事。夜戰則聲相知。足以相救。晝戰則眼相見。足以相識。歡愛之心。足以相死。然後勸之以重賞。威之以重罰。則死不旋踵矣。春三月詔曰。昔先王遠施不求其報。望祠不祈其福。右賢左戚。先民後己。至明之極也。今聞祠官祝釐。皆歸福於朕躬。不為百姓。朕甚媿之。是重吾不德也。其令祠官致敬。無有所祈。魯人公孫臣上書。言秦為水德。從所不勝。漢當為土德。其符當有黃龍見。丞相張蒼好律厤。以漢為水德。河水沒金隄其符也。公孫臣言非。是以罷之。於是從蒼議。色尚外黑內赤。以此從水德。

漢代之後

隋唐

群書治要

[唐] 631年 電子圖書館

卷十六

電子圖書館

漢書四

電子圖書館

電子圖書館
48 傳:
擇其邑之賢材習地形,知民心者,居則習民於射法,出則教民於應敵,故卒伍成於內,則軍正定於外,服習以成,勿令遷徙,幼則同游,長則共事,夜戰聲相知,則足以相救,晝戰目相見,則足以相識,歡愛之心,足以相死,如此而勸以厚賞,威以重罰,則前死不還踵矣。

宋明

太平御覽

[北宋] 977年-984年 電子圖書館

兵部二十九

電子圖書館

軍制

電子圖書館
7 軍制:
《通典》曰:每軍大將一人,別奏八人,傔十六人。副二人,分掌軍務,奏、傔減大將半。判官二人,典軍四人,總管四人。二主左右虞候、二主左右押衙、傔各五人,在衙官下。子將八人,委其分行陣、辨金鼓及部署傔各二人。執鼓十二人,吹角十二人,司兵、司倉、司驛、司胄、城局各一人。每隊五十人,押官一人,隊頭一人,副二人,旗頭一人,副二人,長火五人。六分支甲,四分支戰袍,一分支槍。
又曰:周制: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軍將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為卒,卒長皆上士。二十有五人為兩,兩司馬皆中士。五人為伍,伍皆有長。軍師旅卒兩伍皆眾名,伍一比、兩一閭、卒一族、旅一黨、師一州、軍一卿、家所出一人也。按《司馬法》:二十五為兩,四兩為卒,百人也。五卒為旅,五百人。五旅為師,二千五百人。五師為軍,一萬二千五百人。萬二千象十有二月,五百象閏。管子言于齊桓公曰:欲正卒伍,修兵甲,則大國亦將為之。君有征戰之事,則小國有守圉之備矣。公欲速得意於天下諸侯,則事有所隱而政有所寓。不顯習于兵事,故曰事有所隱。軍政寓之田獵,故有所寓。公作內政而寓軍令焉。三分齊國為高子之里,為國子之里,為公之里,以為三軍。擇其賢民,使為里君。每里皆使賢者為君。鄉有行伍卒長,則有制令。且以田獵,因以賞罰,因田獵之功過,期行賞罰。則百姓通于軍事矣。於是乃制五家以為軌,軌為之長,十軌為里,里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十連為鄉,鄉有良人,以為軍令。是故五家為軌,故五人為軌,軌長率之。十軌為里,故五十人為小戎,里有司率之。四里為連,故二百人為卒,連長率之。十連為鄉,故二千人為旅,鄉良人率之。三軍故有中軍之鼓,中軍則公之里卒也。有高子之鼓,有國子之鼓。春以田曰蒐,振旅;因寓軍政,而且整族。秋以田曰狝,理兵。順殺氣,因理兵。是故卒伍定於里,軍政定於郊。內教既成,令不得遷徙。故卒伍之人,人與人相保,家與家相受,少同居,長同游,祭祀同福,死喪相恤,災禍同憂,居處同樂,行作同和,哭泣同哀。是故夜戰其聲相聞,足以無亂;晝戰則其目相見,足以相識;歡欣足以相死。是故以守則固,以戰則勝。君有此教士三萬人,以橫行於天下。教士,謂先教習之士。
又曰:凡立軍,一人曰獨,二人曰比,三人曰參,比參曰伍,伍人為列,列有頭。二列為火,十人有長,立火字。五火為隊,五十人有頭。二隊為官,百人立長。二官為曲,二百人立候。二曲為部,四百人立司馬。二部為校,八百人立尉。二校為裨,六百人立將軍。二裨為軍。三千二百人有將軍、副將軍。

兵部六十二

電子圖書館

備邊

電子圖書館
1 備邊:
《漢書》曰:晁錯上言守邊備塞曰:「胡人衣食之業不著於地,其勢易以擾亂邊境。何以明之?胡人食肉飲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歸居,如飛鳥走獸於曠野,美草甘水則止,草盡水竭則移。以是觀之,往來轉徙,時至時去,此胡人之生業,而中國所以離南畝也。今使胡人數處轉牧行獵於塞下,或當燕、代,或當上郡、北地、隴西以候備塞之卒,卒少則入。陛下不救,則邊民絕望而有降敵之心;如救之,少發則不足,多發遠縣才至,則胡人已去。聚而不罷,為費甚大;罷之,則胡復入。如此連年,則中國貧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憂邊境,遣將吏發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遠方之卒,守塞一歲而更,不知胡人之態。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備之。其要害之處,通川之道,調立城邑,無下千家為居中周虎落。先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徒復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贖罪及輸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皆賜高爵復其家,與冬夏衣,廩食能自給而止。其亡夫苦妻者,縣官買與之。人情非有匹敵不能久安,其處塞下之民,祿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難之地,胡人入驅而能止,其所驅者,以其半與之,縣官為贖其民。如是則邑里相救,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親戚而利其財也。此與東方之戍卒不習地勢而心畏胡者,功相萬也。以陛下之時徙民實邊,使遠方亡屯戍之憂。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虜之患。利施后世,名稱聖明,其與秦之行怨民,相去遠矣。」上從其言,募民徙實塞下。錯復言:「陛下幸募人以實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輸將之費益寡,甚大惠也。下吏誠能稱厚惠,奉明詔存恤所徙之老弱,善遇其壯士,和弭其心而勿侵刻,使先至者安樂而不思故鄉,則貧民相慕而勸往矣。臣聞古之徙遠方以實廣虛也,相其陰陽之和,嘗其水泉之味,審其土地之宜,觀其草木之饒,然後營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先為立室,家有一堂二內門戶之閑,置器物焉。民有所居,作有所用,此民所以輕去故鄉而勸之新邑也。為置醫巫以救疾病,以修祭祀,男女有昏生死相恤,墳墓相從,種樹畜豕,室屋完安,此所以使民樂其樂處,而有長居之心也。臣又聞,古之制邊縣以備敵也,使五家為伍,伍有長;十長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連,連有假五百;十連一邑,邑有假候,皆擇其邑之賢才有禮讓、習地形、悉知民心者。居則習民以射法,出則教民於應敵。故卒伍成於內則軍政定於外,服習已成,勿令遷徙。幼則同游,長則共事。夜戰聲相知則足以相救,晝戰目相見則足以相識。歡愛之心足以相死。如此而勸以厚賞,威以重罰,則前死不還踵矣。所徙之民非壯有材力,但費衣糧,不可用也。雖有材力不得良吏,猶亡功也。」
又曰:王莽將嚴尤上言曰:「匈奴為害久矣。周秦漢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漢得下策,秦無策焉。當周宣王時,獫狁內侵至於涇陽,命將征之,盡境而還。其視戎狄之內侵,譬蚊虻之螫,驅之而已。故天下稱明,是為中策。漢武帝選將練兵,約赍糧深入遠戍,每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中國罷耗,匈奴亦衄,而天下稱武,是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恥而輕民力,筑長城之固,延袤萬里,轉輸之行起於負海,疆境既完,中國內竭,以喪社稷,是為無策。今天下遭陽九之厄;比年饑饉,西北邊尤甚。發三十萬眾,具三百日糧,東援海岱,南取江淮,然後能備。計其道里,二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師老械弊,勢不可用,此一難也。邊既空虛,不能奉軍糧,內調郡國,不相及屬,此二難也。計一人三百日糧用備十八斛,非牛力不能勝也。牛又當赍食加二十斛重地。胡沙鹵多乏水草,以往事揆之,軍出未滿百日,牛必物故,且盡其餘糧,人不勝,此三難也。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風,釜鑊音富。薪炭重,不可炊食糒、音備。飲水以歷四時,師有疾病之憂,勢不能久,此四難也。輜重自隨,則輕銳者少,不得疾行,虜徐遁不能及,幸而逢虜,要遮前後,危殆不測,此五難也。大用民力,功不可必,臣伏憂之。

治道部六

電子圖書館

貢賦上

電子圖書館
2 貢賦上:
《國語》曰:齊桓公親逆管仲于郊而與之坐,問焉,曰:「昔吾先君襄公,筑臺以為高位;居高臺以自尊。田狩畢弋,不聽國政;卑聖侮士,而惟女是崇;九妃六嬪,正適稱妃。言九者,尊之如一,明其淫侈,非禮制也。姪娣之屬皆稱望嬪婦官也。陳妾數百;陳,列食必梁肉,衣必文繡;戎士凍餒,戎車待游車之裂,戎士待陳妾之餘;戎車,兵車。游車,游戲之車。裂,殘也。優笑在前,賢材在後。優笑車倡非。是以國家不日引,引申。不月長,長,益。恐宗社之不掃除,社稷之不血食,敢問為此若何為治?」管子對曰:「昔吾先王昭王、穆王,世法文、武遠績以成名,周官之先績功也。言昭王雖有所闕,猶能世法文王武王之典,以成其功名也。合群叟,比校民之有道,合,會。叟,老。比,方。校,考也。謂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設象以為民紀,式權以相應,式,用也。權,平也。治正用民使平均相應。比綴以度,比其眾寡。綴,連以。度,法也。端本肇末;端,等,肇,正也。謂先等其本以正其末。勸之以賞賜,糾之以刑罰,班序顛毛,以為民紀統。」班,次。序,列。顛,等也。毛,發也。統,經也。言次列使長幼有序,以為治民之經紀也。桓公曰:「為之若何?」管子對曰:「昔者聖王之治天下也,參其國而伍其鄙;參,三國也。郊以內也。伍,五也。鄙郊以外謂三分國都以為三軍,五分其鄙以為五屬。聖主謂若湯武。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使四民各居其職,若公就官府,農就田野,所以成其事。陵為之終,以為葬地。而慎用其六柄焉。」柄本六柄,生、殺、貧、富、貴、賤。
又曰:齊桓公問管仲曰:「國安矣,吾欲事于諸侯,其可乎?」管子對曰:「未可。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周禮》五人為伍,百人為卒。今《管子》亦以五人為伍,而以三百人為卒。則大國亦將正卒伍,修甲兵,則難以速得志矣。君有攻伐之器,小國諸侯有守御之備,則難以速得志矣。君若欲速得志於天下諸侯,則事可以隱,令可寄政。」事,戎事。隱,匿。寄,托也。匿軍令托于國政,若有征伐,鄰國不知。桓公曰:「為之若何?」管子對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內政,國政。以治正以寄軍令。桓公曰:「善。」管子於是制國。五家為軌,軌為之長;軌中一人為之長。十軌為里,里有司;為立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十連為鄉,鄉有良人焉。良人,鄉人,又為大夫也。以為軍令;為軍常令。五家為軌,故五人為伍,軌長帥之;居則為軌,出則為伍,所謂寄政。十軌為里,故五十人為小戎,里有司帥之;小戎,兵車。此有司之所乘,故曰小戎。《詩》云:小戎伐收。古者戎車一乘步卒二十二人,令齊五十人。四里為連,故二百人為卒,連長帥之;十里為鄉,故二千人為旅,鄉良人帥之。五鄉一帥,故萬民為一軍,五鄉之師帥之。五鄉,每一軍有五鄉也。鄉師鄉也。萬人為軍,齊制也。周則萬二千五百人為軍。帥,長。三軍故有中軍之鼓,有國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蒐振旅,春田曰蒐。振旅,整眾也。《周禮》仲春教振旅,遂以蒐田。秋以狝治兵。秋田曰狝。《周禮》仲秋教治兵,遂以狝田也。是故卒伍整於里,軍旅整於郊。內教既成,令勿使遷徙。遷徒猶改正。伍之人祭祀同福,死喪同恤,恤,憂。禍災共之。人與人相疇,疇,匹。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晝戰目相見,足以相識,其歡欣足以相死。致使以相救。居同樂,行同和,龢與和同。死同哀,是故守則同固,戰則同強。君有此士也三萬人,方行於天下,方,橫。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屏,蕃。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御。「御,當。
又曰:晉文公元年春,屬百官賦職任功,屬,會;賦,授也。授職事,任有功。棄責薄斂,施舍分寡。棄責,除宿責也。施,施德也。舍,舍禁也。分寡,分少財也。救乏振滯,匡困資無,救,救乏絕。振極淹滯之士。匡正困窮之人。資無,與無財。輕關易道,通商寬農,輕關,輕其稅。易道,除盜賊。通商,利旅。寬農,寬其政不奪其時。懋穡勸分,省用足財,茂勉稼穡也。勸有分無也。省減國用。足財備凶年。利器明德,以厚民性,利,利器用。明,其德教。厚民性,厚其性情也。舉善授能,官方定物,方,常。物,事。亡其常官,以定百事。正名育類。正名,正上下服位之名。育類,長育善類。昭舊族,昭明舊臣有功者之善。愛親戚,明賢良,明,顯。尊貴寵,國之貴臣尊禮之。賞功勞,事耇老,禮賓旅,旅,客。友故舊。故舊,公子時。胥、籍、狐、箕、欒、郤、柏、先、羊舌、董、韓,實掌近官。舊十一姓,晉之舊族。近官,朝廷。諸姬之良,掌其中官,諸姬,同姓。中官,內官。異姓之能,掌其遠官。遠官,縣鄙。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受公田。庶人食力,各由其力。工商食官,工,百工。商,商賈。《周禮》藏皆有賈人以知物賈。食官官稟之。皂隸食職,士臣皂,皂臣輿,輿臣隸。食職,各以其職大小食祿也。官宰食加。官宰,家臣。加,大夫之加田也。《論語》原憲為之宰。政平民阜,財用不匱。阜,安。

共9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