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提到 「見天下強陵弱,眾暴寡」 符合次數:21.
共21段落。第1頁,共3頁。 跳至頁1 2 3

先秦兩漢

相關資源

儒家

相關資源

說苑

[西漢 (公元前206年 - 9年)] 劉向著
提到《說苑》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貴德

提到《貴德》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1 貴德:
聖人之於天下百姓也,其猶赤子乎!饑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將之養之,育之長之;惟恐其不至於大也。《》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傳曰:自陝以東者周公主之,自陜以西者召公主之。召公述職當桑蠶之時,不欲變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聽斷焉,陜間之人皆得其所。是故後世思而歌誄之,善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歌詠之。夫詩思然後積,積然後滿,滿然後發,發由其道而致其位焉;百姓嘆其美而致其敬,甘棠之不伐也,政教惡乎不行!孔子曰:「吾於甘棠,見宗廟之敬也。」甚尊其人,必敬其位,順安萬物,古聖之道幾哉!仁人之德教也,誠惻隱於中,悃愊於內,不能已於其心;故其治天下也,如救溺人,見天下強陵弱,眾暴寡;幼孤羸露,死傷係虜,不忍其然,是以孔子歷七十二君,冀道之一行而得施其德,使民生於全育,烝庶安土,萬物熙熙,各樂其終,卒不遇,故睹麟而泣,哀道不行,德澤不洽,於是退作春秋,明素王之道,以示後人,恩施其惠,未嘗輟忘,是以百王尊之,志士法焉,誦其文章,傳今不絕,德及之也。《》曰:「載馳載驅,周爰咨謀。」此之謂也。聖王布德施惠,非求報於百姓也;郊望禘嘗,非求報於鬼神也。山致其高,雲雨起焉;水致其深,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德而福祿歸焉。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隱行者必有昭名,古者溝防不修,水為人害,禹鑿龍門,闢伊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陸處;百姓不親,五品不遜,契教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辨,長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教之,闢地墾草,糞土樹穀,令百姓家給人足;故三后之後,無不王者,有陰德也。周室衰,禮義廢,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導於後世,繼嗣至今不絕者,有隱行也。《周頌》曰:「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偕。」《禮記》曰:「上牲損則用下牲,下牲損則祭不備物。」以其舛之為不樂也。故聖人之於天下也,譬猶一堂之上也,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聖人之於天下也,譬猶一堂之上也,有一人不得其所,則孝子不敢以其物薦進。

春秋繁露

[西漢 (公元前206年 - 9年)] 董仲舒著
提到《春秋繁露》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相關資源

王道

電子圖書館
2 王道:
桀紂皆聖王之後,驕溢妄行。侈宮室,廣苑囿,窮五采之變,極飭材之工,困野獸之足,竭山澤之列,食類惡之獸。奪民財食,高雕文刻鏤之觀,盡金玉骨象之工,窮白黑之變。深刑妄殺以陵下,聽鄭衛之音,充傾宮之志,靈虎文采之獸。以希見之意,嘗佞賜讒。以糟為丘,以酒為池。孤貧不養,殺聖賢而剖其心,生燔人聞其臭,剔孕婦見其化,朝涉之足察其拇,殺梅伯以為醢,刑鬼侯之女取其環。君臣畏恐,莫敢盡忠,紂愈自賢。周發兵,不期會於孟津者八百諸侯,共誅紂,大亡天下。《春秋》以為戒,曰:「蒲社災。」周衰,天子微弱,諸侯力政,大夫專國,士專邑,不能行度制法文之禮。諸侯背叛,莫修貢聘,奉獻天子。臣弒其君,子弒其父,孽殺其宗,不能統理,更相伐銼以廣地。以強相脅,不能制屬。強奄弱,眾暴寡,富使貧,並兼無已。臣下上僭,不能禁止。日為之食,星如雨,雨螽,沙鹿崩。夏大雨水,冬大雨雪,石於宋五,六退飛。霜不殺草,李梅實。正月不雨,到於秋七月。地震,梁山崩,壅河,三日不流。書晦。彗星見於東方,孛於大辰。鸛鵒來巢,《春秋》異之。以此見悖亂之徵。孔子明得失,差貴賤,反王道之本。譏天王以致太平。刺惡譏微,不遣小大,善無細而不舉,惡無細而不去,進善誅惡,絕諸本而已矣。

韓詩外傳

[西漢] 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20年
提到《韓詩外傳》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卷五

提到《卷五》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2 卷五:
孔子抱聖人之心,彷徨乎道德之城,逍遙乎無形之鄉。倚天理,觀人情,明終始,知得失,故興仁義,厭勢利,以持養之。于是周室微,王道絕,諸侯力政,強劫弱,眾暴寡,百姓靡安,莫之紀綱,禮儀廢壞,人倫不理,於是孔子自東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

卷九

電子圖書館
18 卷九:
孔子出衛之東門,逆姑布子卿。曰:「二三子引車避,有人將來,必相我者也,志之。」姑布子卿亦曰:「二三子引車避,有聖人將來。」孔子下,步。姑布子卿迎而視之五十步,從而望之五十步。顧子貢曰:「是何為者也?」子貢曰:「賜之師也,所謂魯孔丘也。」姑布子卿曰:「是魯孔丘歟!吾固聞之。」子貢曰:「賜之師何如?」姑布子卿曰:「得堯之顙,舜之目,禹之頸,皋陶之喙。從前視之,盎盎乎似有王者;從後視之,高肩弱脊,此惟不及四聖者也。」子貢吁然。姑布子卿曰:「子何患焉。汙面而不惡,葭喙而不藉,遠而望之,羸乎若喪家之狗,子何患焉!子何患焉!」子貢以告孔子。孔子無所辭,獨辭喪家之狗耳,曰:「丘何敢乎?」子貢曰:「汙面而不惡,葭喙而不藉,賜以知之矣。不知喪家狗,何足辭也?」子曰:「賜、汝獨不見夫喪家之狗歟!既斂而槨,布器而祭,顧望無人。意欲施之,上無明王,下無賢士方伯,王道衰,政教失,強陵弱,眾暴寡,百姓縱心,莫之綱紀。是人固以丘為欲當之者也。丘何敢乎!」

白虎通德論

[東漢] 79年-92年 班固著
提到《白虎通德論》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又名:《白虎通義》, 《白虎通》]

卷八

電子圖書館

五經

電子圖書館
1 五經:
孔子所以定《五經》者何?以為孔子居周之末世,王道陵遲,禮樂廢壞,強陵弱,眾暴寡,天子不敢誅,方伯不敢伐。閔道德之不行,故周流應聘,冀行其聖德。自衛反魯,自知不用,故追定《五經》以行其道。故孔子曰:「《》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1為政也。」孔子未定《五經》如何?周衰道失,綱散紀亂,五教廢壞,故五常之經咸失其所,像《》失理,則陰陽萬物失其性而乖。設法謗之言,並作《》三千篇,作《》三百篇,而歌謠怨誹也。

1. 亦 : 原作「以」。據《古今逸史》本、《漢魏叢書》本、今本《論語》等改。

新書

[西漢 (公元前206年 - 9年)] 賈誼著
提到《新書》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又名:《賈誼新書》, 《賈子新書》, 《賈子》]

卷一

電子圖書館

過秦中

電子圖書館
1 過秦中:
秦滅周祀,并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四海養。天下之士,斐然嚮風,若是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滅,令不行於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強凌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當此之時,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

卷十

電子圖書館

立後義

電子圖書館
3 立後義:
殷湯放桀,武王弒紂,此天下之所同聞也。為人臣而放其君,為人下而弒其上,天下之至逆也。而所以有天下者,以為天下開利除害,以義繼之也,故聲名稱於天下而傳於後世。隱其惡而揚其德美,立其功烈而傳之於久遠,故天下皆稱聖帝。至治其道之下,當天下之散亂,以彊凌弱,眾暴寡,智欺愚,士卒罷弊,死於甲兵,老弱騷動,不得治產業,以天下之無天子也。

墨家

相關資源

墨子

[春秋 - 戰國] 公元前490年-公元前221年
提到《墨子》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簡介說明
資料來源
相關資源

卷七

電子圖書館

天志中

電子圖書館
8 天志中:
且吾所以知天之愛民之厚者,不止此而已矣。曰愛人利人,順天之意,得天之賞者有之;憎人
賊人
1,反天之意,得天之罰者亦有矣。夫愛人利人,順天之意,得天之賞者誰也?曰若昔三代聖王,堯舜禹湯文武者是也。堯舜禹湯文武焉所從事?曰從事兼,不從事別。兼者,處大國不攻小國,
2大家不亂小家,強不劫弱,眾不暴寡,詐不謀愚,貴不傲賤。觀其事,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三利無所不利,是謂天德。聚斂天下之美名而加之焉,曰:此仁也,義也,愛人利人,順天之意,得天之賞者也。不止此而已,書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傳遺後世子孫。曰將何以為?將以識夫愛人利人,順天之意,得天之賞者也。皇矣道之曰:『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帝善其順法則也,故舉殷以賞之,使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名譽至今不息。故夫愛人利人,順天之意,得天之賞者,既可得留而已。夫憎人賊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罰者誰也?曰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者是也。桀紂幽厲焉所從事?曰從事別,不從事兼。別者,處大國則攻小國,處大家則亂小家,強劫弱,眾暴寡,詐謀愚,貴傲賤。觀其事,上不利乎天,中不利乎鬼,下不利乎人,三不利無所利,是謂天賊。聚斂天下之醜名而加之焉,曰此非仁也,非義也。憎人賊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罰者也。不止此而已,又書其事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傳遺後世子孫。曰將何以為?將以識夫憎人賊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罰者也。大誓之道之曰:『紂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棄厥先神祇不祀,乃曰吾有命,毋廖𠏿務
天下
3。天亦縱棄紂而不葆。』察天以縱棄紂而不葆者,反天之意也。故夫憎人賊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罰者,既可得而知也。」
天志中:
而且我藉以知道上天愛民深厚的理由,還不僅于此。因為愛人利人,順從天意,從而得到上天賞賜的人,是存在的;憎人害人,違反天意,從而得到上天懲罰的人,是存在的。愛人利人,順從天意,而得到上天賞賜的是誰呢?回答說:象從前三代的聖王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就是。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又實行些什么呢?回答說:實行「兼」,不實行「別」。所謂兼,即處在大國地位不攻打小國,處在大家族地位不侵擾小家族,強大的不劫掠弱小的,人多的不侵暴人少的,狡詐的不算計愚笨的,尊貴的不傲視卑賤的。觀察他們的行事,在上有利于天,于中有利鬼神,在下有利于人,三者有利,則無所不利,這就是天德。人們把天下的美名聚集起來加到他們身上,說:「這是仁,是義。是愛人利人,順從天意,因而得到上天的賞賜的人。」不僅止此而已,又把他們的事跡寫于簡帛,刻上金石,雕于盤盂,傳給后世子孫。這是為什么呢?將用以使人記住愛人利人,順從天意,會得到上天的賞賜。《皇矣》說道:「天帝告訴文王,我思念有光明之德的人,他不虛張聲色,不崇尚夸飾與變革。不知不識,只遵循上帝的法則。」天帝贊賞文王順從法則,所以把殷商的天下賞賜給他,使他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名聲至今流傳不息。所以愛人利人,順從天意,從而得到上天賞賜的,已經可以知道了。那憎人害人,違反天意,從而得到上天懲罰的,又是誰呢?回答說:如從前三代的暴君桀、紂、幽王、厲王就是。桀、紂、幽王、厲王做了些什么呢?回答說:他們從事「 別」,不從事「兼」。所謂別,即處于大國地位的攻打小國,處于大家族地位的侵擾小家族,強大的劫掠弱小的,人多的侵暴人少的,狡詐的算計愚笨的,尊貴的傲視卑賤的。觀察他們的事跡,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神,下不利于人類,三者不利就無所得利,這就是「天賊」。人們聚集天下的丑名加到他們頭上,說:「這是不仁、不義,是憎人害人,違反天帝,得到上天懲罰的人。」不僅止此,又將這些事跡寫在簡帛上,刻在金石上,雕在盤盂上,傳給后世的子孫,為什么這樣做呢?將使人們記住憎人害人,違反天意,從而得到上天懲罰的人。《尚書·泰誓》說道:「紂傲慢不恭,不肯奉事上帝,遺棄他的祖先與天地神祗不祭祀,竟說:『我有天命。』不努力從事政務,天帝也拋棄紂而不去保佑他。」觀察上天拋棄紂而不去保佑他的原因,是他違反了天意。所以憎人害人,違反天意,從而得到上天懲罰的人,已經可以知道了。

1. 賊人 : 舊脫。 孫詒讓《墨子閒詁》
2. 處 : 舊脫。
3. 天下 : 刪除。 孫詒讓《墨子閒詁》

卷八

電子圖書館

非樂上

電子圖書館
2 非樂上:
今王公大人,雖無造為樂器,以為事乎國家,非直掊潦水折壤坦而為之也,將必厚措斂乎萬民,以為大鍾、鳴鼓、琴瑟、竽笙之聲。古者聖王亦嘗厚措斂乎萬民,以為舟車,既以成矣,曰:『吾將惡許用之?曰:舟用之水,車用之陸,君子息其足焉,小人休其肩背焉。』故萬民出財齎而予之,不敢以為慼恨者,何也?以其反中民之利也。然則樂器反中民之利亦若此,即我弗敢非也。然則當用樂器譬之若聖王之為舟車也,即我弗敢非也。民有三患: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當為之撞巨鍾、擊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而揚干戚,民衣食之財將安可得乎?即我以為未必然也。意舍此。今有大國即攻小國,有大家即伐小家,強劫弱,眾暴寡,詐欺愚,貴傲賤,寇亂盜賊並興,不可禁止也。然即當為之撞巨鍾、擊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而揚干戚,天下之亂也,將安可得而治與?即我未必然也。」是故子墨子曰:「姑嘗厚措斂乎萬民,以為大鍾、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無補也。」是故子墨子曰:「為樂,非也。」
非樂:
現在的王公大人為了國事制造樂器,不是象掊取路上的積水、拆毀土墻那么容易,而必是向萬民征取●多錢財,用以制出大鐘、響鼓、琴、瑟、竽、笙的聲音。古時的聖王也曾向萬民征取●多的錢財,造成船和車,制成之后,說:我將在哪里使用它們呢?說:「船用于水上,車用于地上,君子可以休息雙腳,小人可以休息肩和背」。所以萬民都送出錢財來,并不敢因此而憂怨,是什么原因呢?因為它反而符合民眾的利益。然而樂器要是也這樣反而符合民眾的利益。我則不敢反對。然而當象聖王造船和車那樣使用樂器,我則不敢反對。民眾有三種憂患:饑餓的人得不到食物,寒冷的人得不到衣服,勞累的人得不到休息。這三樣是民眾的最大憂患。然而當為他們撞擊巨鐘,敲打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舞動干戚,民眾的衣食財物將能得到嗎?我認為未必是這樣。且不談這一點,現在大國攻擊小國,大家族攻伐小家族,強壯的擄掠弱小的,人多的欺負人少的,奸詐的欺騙愚笨的,高貴的鄙視低賤的,外寇內亂盜賊共同興起,不能禁止。如果為他們撞擊巨鐘,敲打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舞動干戚,天下的紛亂將會得到治理嗎?我以為未必是這樣的。所以墨子說:「且向萬民征斂很多錢財,制作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求有利于天下,為天下除害,是無補于事的。」所以墨子說:「從事音樂是錯誤的!」

道家

相關資源

文子

[東漢 - 晉] 212年-231年
提到《文子》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相關資源
[又名:《通玄真經》]

自然

提到《自然》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10 自然:
老子曰: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養其欲也,聖人踐位者,非以逸樂其身也,為天下之民,強陵弱,眾暴寡,詐者欺愚,勇者侵怯,又為其懷智詐不以相教,積財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齊一之。一人之明,不能遍照海內,故立三公九卿以輔翼之。為絕國殊俗,不得被澤,故立諸侯以教誨之。是以天地四時無不應也,官無隱事,國無遺利,所以衣寒食飢,養老弱,息勞倦,無不以也。神農形悴,堯瘦虞,舜黧黑,禹胼胝,伊尹負鼎而干湯,呂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傳賣,管仲束縛,孔子無黔突,墨子無煖席,非以貪祿慕位,將欲事起於天下之利,除萬民之害也。自天子至於庶人,四體不勤,思慮不困,於事求贍者,未之聞也。

共21段落。第1頁,共3頁。 跳至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