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提到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符合次數:7.
共7段落。第1頁,共1頁。

先秦兩漢

相關資源

道家

相關資源

道德經

[戰國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提到《道德經》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資料來源
相關資源
[又名:《老子》]

16 道德經: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文子

[東漢 - 晉] 212年-231年
提到《文子》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相關資源
[又名:《通玄真經》]

道原

提到《道原》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4 道原:
老子曰:聖人忘乎治人,而在乎自理。貴忘乎勢位,而在乎自得,自得即天下得我矣;樂忘乎富貴,而在乎和,知大己而小天下,幾於道矣。故曰:「至虛極也,守靜篤也,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道者,陶冶萬物,終始無形,寂然不動,大通混冥,深閎廣大不可為外,折毫剖芒不可為內,無環堵之宇,而生有無之間也。真人體之以虛無、平易、清靜、柔弱、純粹素樸,不與物雜,至德天地之道,故謂之真人。真人者,大己而小天下,貴治身而賤治人,不以物滑和,不以欲亂情,隱其名姓,有道則隱,無道則見,為無為,事無事,知不知也,懷天道,包天心,噓吸陰陽,吐故納新,與陰俱閉,與陽俱開,與剛柔卷舒,與陰陽俯仰,與天同心,與道同體;無所樂,無所苦,無所喜,無所怒,萬物玄同,無非無是。夫形傷乎寒暑燥濕之虐者,形究而神杜,神傷於喜怒思慮之患者,神盡而形有餘。故真人用心,杖性依神,相扶而得終始,是以其寢不夢,覺而無憂。孔子問道。老子曰: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攝汝知,正汝度,神將來舍,德將為汝容,道將為汝居。瞳子,若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形若枯木,心若死灰,真其實知而不以曲故自持,恢恢無心可謀,「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老子河上公章句

電子圖書館

道經

電子圖書館

歸根

電子圖書館
1 歸根:
致虛極,得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內清靜,至於虛極。守靜篤,守清靜,行篤厚。萬物並作,作,生也。萬物並生也。吾以觀復。言吾以觀見萬物無不皆歸其本也。人當念重其本也。夫物芸芸,芸芸者,華葉盛也。各復歸其根,言萬物無不枯落,各復反其根而更生也。歸根曰靜,靜謂根也。根安靜柔弱,謙卑處下,故不復死也。是謂復命。言安靜者是為復還性命,使不死也。復命曰常。復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知常曰明;能知道之所常行,則為明。不知常,妄作凶。不知道之所常行,妄作巧詐,則失神明,故凶也。知常容,能知道之所常行,去情忘欲,無所不包容也。容乃公,無所不包容,則公正無私,眾邪莫當。公乃王,公正無私,可以為天下王。治身正則形一,神明千萬,共湊其躬也。王乃天,能王,德合神明,乃與天通。天乃道,德與天通,則與道合同也。道乃久。與道合同,乃能長久。沒身不殆。能公能王,通天合道,四者純備,道德弘遠,無殃無咎,乃與天地俱沒,不危殆也。

雜家

相關資源

淮南子

[西漢 (公元前206年 - 9年)]
提到《淮南子》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資料來源
相關資源
[又名:《淮南》, 《鴻烈》]

道應訓

提到《道應訓》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47 道應訓:
尹需學御,三年而無得焉。私自苦痛,常寢想之。中夜,夢受秋駕于師。明日往朝,師望之,謂之曰:「吾非愛道於子也,恐子不可予也。今日教子以秋駕。」尹需反走,北面再拜曰:「臣有天幸,今夕固夢受之。」故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也。

出土文獻

馬王堆

老子甲

老子甲道經

16 老子甲道... :
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天物雲雲,各復歸於其□,□□。情,是胃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㠵。㠵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沕身不怠。

老子乙

老子乙道經

16 老子乙道... :
至虛極也,守靜督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天物𥘟𥘟,各復歸於其根,曰靜。靜,是胃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芒;芒,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天,天乃道,道乃沒身不殆。

漢代之後

宋明

太平御覽

[北宋] 977年-984年 電子圖書館

道部一

電子圖書館

電子圖書館
1 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虛極之妙也。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名者,妙本也,道沖而用之或似不盈,淵乎似萬物之宗。天地之間,其由橐籥乎?玄牡之門是謂天地根。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絕聖棄智,民利百倍。孔德之容,惟道是從。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曲則全,謂曲己以應務則全也;枉則直,謂枉己以伸人則直也。窪則盈,謂執謙則常盈也;弊則新,謂守弊薄則日新也。少則得,謂抱一不離則無失也;多則惑,謂有為多門則惑亂也。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希言自然者,謂因言悟道,不滯於言,合自然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謂王者人靈之主,萬物系其興亡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善行無轍跡,謂體了真性行無行相,則必與道宜也。善言無瑕謫,謂遣象求意,理證心忘也。善計不用籌算,謂一以貫之,不生他見也。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謂心無逐境之迷,境無起心之累也。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謂心與道合,雖無約束,其不可解也。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謂含德內融則復歸于樸,常德聽用則散而為器。既涉形器,必有精粗。聖人用之,則為群材之官長矣。故大制不割,謂聖人用道大制群生。萬物不謝,于自然曾不割傷也。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死而不亡者壽,謂死者分理之終,亡者夭折之數。壽者一期之盡,夫知足力行者,得天常地,死而不亡,是一期之盡,可謂壽矣。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于太平。化而欲作,吾將鎮之無名之樸。謂道也。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謂虛沿而容物也。大白若辱,謂能潔而含垢也。廣德若不足,謂大成而執謙也,建德若渝,謂立功而不炫也。體真若渝,謂淳一而和光也。大方無隅,謂不小立圭角也,大器晚成,謂且無近功也。大音希聲,謂不飾小說也。大象無形,謂能應萬類也。道隱無名,謂功用不彰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故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也,謂不縱六根愛悅,則禍患之門閉矣,終身不勤勞也。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謂開縱視聽,以成其授悅之事,故有禍患不救也。尾簜自殃,是謂襲常,謂不為身災,是謂密用真常之道也。
又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以言者以音相聞,譬如知音者,識音以弦,心知其音,口不能傳道。深微妙知者,不言也。太上曰知者不言,言能以救物。
又曰:上士學道,授之以神,中士授之以心,下士授之以耳。以神聽者通無形,以心聽者知內情,以耳聽者聞外聲。
又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樸。」修之於身,天下自化。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道者萬物之奧,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共7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