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提到 「恐必有非常之變」 符合次數:9.
共9段落。第1頁,共1頁。

先秦兩漢

相關資源

史書

相關資源

漢書

[新 - 東漢] 36年-111年
提到《漢書》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又名:《前漢》]

電子圖書館

蒯伍江息夫傳

電子圖書館
39 蒯伍江息... :
因建言:「往年熒惑守心,太白高而芒光,又角星茀於河鼓,其法為有兵亂。是後訛言行詔籌,經歷郡國,天下騷動,恐必有非常之變。可遣大將軍行邊兵,敕武備,斬一郡守,以立威,震四夷,因以厭應變異。」上然之,以問丞相。丞相嘉對曰:「臣聞動民以行不以言,應天以實不以文。下民微細,猶不可詐,況於上天神明而可欺哉!天之見異,所以敕戒人君,欲令覺悟反正,推誠行善。民心說而天意得矣。辯士見一端,或妄以意傅著星曆,虛造匈奴、烏孫、西羌之難,謀動干戈,設為權變,非應天之道也。守相有罪,車馳詣闕,交臂就死,恐懼如此,而談說者云,動安之危,辯口快耳,其實未可從。夫議政者,苦其諂諛傾險辯慧深刻也。諂諛則主德毀,傾險則下怨恨,辯慧則破正道,深刻則傷恩惠。昔秦繆公不從百里奚、蹇叔之言,以敗其師,悔過自責,疾詿誤之臣,思黃髮之言,名垂於後世。唯陛下觀覽古戒,反覆參考,無以先入之語為主。」

外戚傳

提到《外戚傳》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外戚傳下

電子圖書館
36 外戚傳下:
臣聞繼嗣失統,廢適立庶,聖人法禁,古今至戒。然大伯見歷知適,逡循固讓,委身吳粵,權變所設,不計常法,致位王季,以崇聖嗣,卒有天下,子孫承業,七八百載,功冠三王,道德最備,是以尊號追及大王。故世必有非常之變,然後乃有非常之謀。孝成皇帝自知繼嗣不以時立,念雖末有皇子,萬歲之後未能持國,權柄之重,制於女主,女主驕盛則耆欲無極,少主幼弱則大臣不使,世無周公抱負之輔,恐危社稷,傾亂天下。知陛下有賢聖通明之德,仁孝子愛之恩,懷獨見之明,內斷於身,故廢後宮就館之漸,絕微嗣禍亂之根,乃欲致位陛下以安宗廟。愚臣既不能深援安危,定金匱之計,又不知推演聖德,述先帝之志,乃反覆校省內,暴露私燕,誣汙先帝傾惑之過,成結寵妾妒媚之誅,甚失賢聖遠見之明,逆負先帝憂國之意。

前漢紀

[東漢] 198年-200年
提到《前漢紀》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又名:《漢紀》]

孝成皇帝紀四

電子圖書館
1 孝成皇帝... :
元延元年春正月。長安章城門牡自亡。函谷關亦然。谷永對曰。章城門通路寢之門。函谷關距山東之險。城關守國之固。固將去焉。故門牡自飛。壬戌。王商復為大司馬衛將軍。三月。行幸雍。祀五畤。四月。天清晏然無雲。殷殷有聲如雷。有流星。其首如缾。長十餘丈。皎皎赤白。從日下東南行。四面或大如杵。或如雞。燿燿而下如雨。自晡及昏而止。本志。隕星而雨。為王者失勢。諸侯起伯之異。赦天下。秋七月。有星孛于東井。時谷永為北地太守。方之官。上使使問永所欲言。對曰。臣聞天生烝民。不能自治而立。王者通理之。方制海內。非為天子。列土封疆。非為諸侯。皆為民也。垂三統。列三正。去無道。開有德。明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陛下承八世之功業。當陽九之標季。涉三七之節紀。遇无妄之卦運。值六百之阨會。加之以災異。因之以饑饉。內則有深宮後庭。將有驕臣悍妾。醉酒狂悖卒起之敗。外則有諸夏下土。將有樊並蘇令陳勝項籍之禍。此臣所以為陛下破膽寒心也。願陛下正君臣之義。黜群小媟瀆之臣。脩後宮之政。抑遠嬌妒之寵。常近婉順之行。加惠失意之人。懷柔怨恨之士。保至尊之重。乘帝王之威。朝覲法駕而後出。陳兵清道而後行。減損諸宮用度。流恩廣施。問民疾苦。循行風俗。宣布聖德。以慰元元之心。防大姦之隙。至誠應天。則異禍消伏。何憂患之有。竊恐陛下公意未專。而私好尚存。弗肯為耳。上甚感其言。復永為大司農。而終黨於王氏。每言無傷王氏之意。專正上身與後宮而已。四月光祿大夫劉向上奏曰。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昔秦始皇之末。及二世之初。日月薄蝕。山陵淪亡。辰星出於四孟。太白再經天。無雲而雷。枉矢夜光熒惑襲月。键火燒宮。野禽戲庭。都門內崩。大人見臨洮。長星孛於大角。秦氏以亡。及項籍之敗。亦孛於大角。漢之入秦。五星聚東井。得天下之象也。孝惠有雨血日蝕於衝滅光星見之異。孝昭有泰山臥石自立。上林苑中僵柳復起。大星如月西行。眾星隨之。此為特異。孝宣興起之表也。天狗夾漢而西行。天久不雨。二十餘日。昌邑不終之兆也。故觀秦漢之易世。覽惠昭之無後。察昌邑之不終。視孝宣之紹起。天之去就。豈不昭然哉。今日蝕奎婁。星孛東井攝提。炎及紫宮。有識長老。莫不振動。此變之大也。今同姓疏遠。母黨專政。祿去公室。權在外家。非所以強漢之宗。保守社稷。安固後嗣也。其事難一二而記。臣謹案圖上。猶須口說。願賜清閒之讌。指圖陳狀。上納之而終不能用。時上無繼嗣。災異寖數。向謂陳湯曰。災異如此。而外家日盛。其漸必危劉氏。吾幸同姓末屬。累世蒙國厚恩。身為宗室遺老。歷事三主。上以我為先帝舊臣。常優禮吾。吾不言。誰當言者。乃上封事曰。臣聞人君莫不欲安而常危。莫不欲存而常亡。此皆失御臣之術也。今王氏一姓。而朱輪華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蟬。充牣宇內。魚鱗左右。大將軍秉事用權。五侯驕奢僭盛。並作威福。出入不待報命。擊斷自恣。尚書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門。管執樞機。朋黨比周。行汙而寄治。身私而託公。稱舉者登進。忤恨者中傷。遊談者為之說。執政者為之言。排擯宗室。孤弱公族。數稱燕王蓋主以疑上心。避諱呂霍而不肯道。內有管蔡之萌。外假周公之論。兄弟據重。宗族盤牙。歷自上古以來。未有其比。物盛則必有非常之變。先見其徵象。今王氏先祖墳墓在濟南者。其梓柱生枝葉。扶疏出上屋。根插地中。雖孝昭立石起柳之異。無以過此之明也。夫事勢不兩大。劉氏王氏亦不並立。陛下為人子孫。守持宗廟。而令國祚移於外親。降為皁隸。縱不為身。柰宗廟何。婦人外夫家而內父母家。此亦非皇太后之福也。夫明者起福於無形。消禍於未然。宜發明詔。吐德音。援近宗室。黜遠外戚。皆罷令就第。使王氏永存。保其爵位。劉氏長安。不失社稷。所以褒睦內外。子子孫孫為無疆之計也。如不行此。則田氏復起於今。六卿復起於漢。不可不深圖。不可不早慮。機事不密則害成矣。奏上。上召見向。悲歎謂曰。君且休矣。吾將思之。以向為中壘校尉。上欲用為九卿。輒為王氏所排。及在位大臣所抑。故終不遷大位。前後四十餘年。年七十二卒。向卒後十三年。王氏篡。封蕭相國後喜為酇侯。時杜業說上繼絕侯之世。曰。昔唐虞協和萬邦。致雍熙之政。虞夏以多群后。嚮恭已之治。湯法三聖。殷民太平。周封八百。重譯來貢。是以內恕之君。樂繼絕世。隆名之主。安存亡國。至於武王伐紂。不及下車。德念深矣。成王察牧野之克。顧群后之勤。知其恩結於民心。功光於天府。故追先父之志。錄遺老之策。高其位。大其宇。愛敬敕厲。命賜厚備。大孝之隆。於是為至。其後世聖主歎其功。無民而不思。所息之樹。而猶不伐。況其舊乎。是以燕齊之後。與周並傳。子繼弟及。歷載不隳。豈無邪辟。以祖宗之竭力。故支庶賴焉。漢初功臣。亦皆剖符。受山河之誓。百餘年間。而絕滅失姓。枯骨孤棄於丘墓。苗裔流絕於道路。以往況今。甚可悲傷。雖難盡繼。宜舉其隆功者。於是封蕭何之後。其餘未錄。冬十一月乙未。大司馬王商為大將軍。辛亥商薨。庚申王根為大司馬驃騎將軍。張禹以光祿大夫特進居家。為天子師。甚見親任。禹既年老。自治廝塋。奏請平陵肥牛亭地。上許之。徙亭於他地。王根聞而爭之曰。此地當平陵寢廟衣冠出遊之地。又徙壞舊亭非所宜。上不聽。根由是害禹寵。數毀惡之。上逾敬厚禹。禹疾。上親臨問。禹拜床下。禹曰。老臣有三男一女。愛女甚於男。遠嫁為張掖太守蕭咸妻。不勝父子私情。思與相近。上即日徙咸為弘農太守。禹小子未有官。禹數視其小子。即於床前拜黃門侍郎給事中。長子閎。官至太常。第二子官至校尉。國家每有大政。與禹定議。時吏民多上書言災異。諷切王氏者。上意然之。而未有以明也。及是。上乃車駕至禹家。辟左右問禹。以天變及民所曰王氏事問禹。禹自見年老。子孫幼弱。又與曲陽侯王根有隙。恐為所害。即謂上曰。災異之事。深遠難見。故聖人罕言命。性與天道。子貢不得聞。陛下宜以善應之。與天下同福慶。此經義意也。淺見鄙儒。亂道誤人。宜無信用。上雅愛信禹。由是不疑王氏。曲陽侯及諸王氏子弟聞禹言皆悅。遂親禹焉。故魯國博士朱雲上書求見。公卿在前。雲曰。朝廷大臣皆尸祿素餐。願賜臣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頭。以勵其餘。上問曰誰也。曰安昌侯張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御史持雲下。雲攀檻檻折。雲曰。臣得下從龍逢比干遊於地下。足矣。未知聖朝何如主耳。御史將雲去。左將軍辛慶忌者。武賢子也。免冠解印綬。叩頭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之名於世。其言是。不可誅。其言非。固宜容之。臣敢以死爭。叩頭流血。上意乃解。後將理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初。元帝時。五鹿充宗與石顯皆貴幸。治梁丘易。帝令諸易家考合異同。充宗乘貴口辨。諸儒莫敢與抗。皆稱疾不會。有薦雲能說易者。雲攝齊升堂。抗辭而請。音動左右。既論。連折充宗。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由是為博士。杜陵槐里令。以忤於貴戚。遂稱疾廢。因終於家。是歲趙婕妤害後宮子。時許美人生男。婕妤大怒曰。帝常與我言。不從後宮中往來。今許美人兒安從生乎。以手自搏擊。以頭觸壁戶柱。從床上自投地。涕泣不食。上亦為之不食。昭儀曰。陛下常言不負汝。今竟負約云何。上曰。要使天下無出趙氏上者。無憂也。後使中黃門靳嚴封綠囊書與許美人。乃殺兒。置葦篋中封上。閉戶而發。昭儀與上共視之。復封函。詔掖庭丞籍武埋屏處。勿令人知。武取埋獄垣下。又宮中學女史曹才官幸御上。有娠。生兒掖庭才官令舍。又令中黃門田閎持詔記與武。取才官令舍婦人新生兒。及婢六人。盡置暴室獄。無問男女誰兒女也。武迎置獄三日。復令閎持詔問兒死未。武對曰未有。頃閎出。上與昭儀大怒。曰何不殺。武叩頭泣。即因閎奏封事。曰陛下未有繼嗣。子無貴賤。宜皆留意。奏入。上令閎持詔與武。夜上水五刻。令持兒與中黃門王舜。會掖門。武以兒付舜。舜受詔。內兒殿中。為擇乳母。告養善視之。無令漏洩。時兒生八九日。昭儀聞之大怒。後三日詔賜才官藥。令自殺。才官曰。我兒男也。額上有壯髮。類孝元帝。今兒安在。柰何令長信得聞之。遂飲藥死。及婢六人皆自殺。後十餘日。詔取兒去。不知復何置之。

孝哀皇帝紀下

電子圖書館
2 孝哀皇帝... :
荀悅曰。夫臣之所以難言者。何也。其故多矣。言出於口。則咎悔及身。舉過揚非。則有干忤之禍。勸勵教誨。則有刺上之譏。下言而當。則以為勝己。不當。賤其鄙愚。先己而明。則惡其奪己之明。後己而明。則以為順從。違下從上。則以諂諛。違上從下。則以為雷同。與眾共言。則以為專。美言而淺露。則簡而薄之。深妙弘遠。則不知而非之。特見獨知。則眾以為蓋己。雖是而不見稱。與眾同之。則以為附隨。雖得之不以為功。據事不盡理。則以為專必。謙讓不爭。則以為易窮。言不盡則以為懷隱。盡說竭情。則為不知量。言而不效。則受其怨責。言而事效。則以為固當。或利於上。不利於下。或便於左。不便於右。或合於前而忤於後。或應事當理。決疑定功。超然獨見。值所欲聞。不害上下。無妨左右。言立策成。終無咎悔。若此之事。百不一遇。其知之所見。萬不及一也。且犯言致罪。下之所難言也。怫旨忤情。上之所難聞也。以難言之臣。干難聞之主。以萬不及一之時。求百不一遇之知。此下情所以不得上通。非但君臣。而凡言百姓亦如之。是乃仲尼所以憤歎予欲無言也。三月。光祿勳賈延為御史大夫。夏四月天雨血。山陽湖陵。廣三丈。長五丈。大者如錢。小者如麻子。京房易傳曰。佞人祿。功臣戮。厥妖天雨血。上欲封董賢。乃下詔曰。孫寵息夫躬。本因賢告東平王。遂封賢為高安侯。孫寵為防陽侯。躬為宜陽侯。右師譚賜爵關內侯。董賢字聖卿。雲陽人。少為太子舍人。美顏自喜。上即位見幸。出則參乘。入侍左右。旬日之間。賞賜巨萬。貴震朝廷。上嘗與晝寢。偏籍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又召賢女弟為昭儀。及賢妻並旦夕侍左右。賜賢父恭爵關內侯。為衛尉。賢妻父為將作大匠。為賢起大第北闕下。重殿洞門。土木之功。窮極伎巧。楹梁衣以錦繡。下至賢家僮僕。皆受上賜。及武庫禁兵。尚方珍寶。其選上等。並在賢家。乘輿所服。乃其副也。乃至東園祕器。珠襦玉匣。皆以賜賢。無不備者。又令將作大匠為賢起廝義陵。傍內為便房。剛柏題湊。外為徼道。周亙數里。門闕罘罳甚盛。詔書罷苑。而以賜賢二千餘頃。賢第新成。無故門自壞。又上乳母王阿聖。亦多受恩賜。及武庫兵器。執金吾東海毌丘隆諫曰。春秋之義。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損私力也。不以本藏給無用。不以民力供浮費。所以別公私。示正路也。賢等便僻弄臣。恩私微妾。陛下以天下公用。給其私門。舉國威器。供其家備。民力分於弄臣。武兵護其微妾。非所以正四方也。孔子曰。奚取於三家之堂。臣請收還武庫。上不悅。諫議大夫鮑宣上書曰。今朝廷無耆艾之臣。厚外親小僮。及董賢等。皆在公門省戶。陛下欲以共承天地。安四海甚難。今國家空虛。用度不足。賊盜並起。吏為殘虐。歲增於前。民凡有七亡。水旱為災。一亡也。縣官重賦。二亡也。貪吏取受。三亡也。豪強大姓。蠶食無厭。四亡也。苛吏徭役。農桑失時。五亡也。部落鳴鼓。男女遮列。六亡也。賊盜劫掠。七亡也。七亡尚可。又有七死。酷吏毆殺。一死也。治獄深刻。二死也。冤陷無罪。三死也。盜賊橫殺。四死也。怨仇相殘。五死也。歲惡饑饉。六死也。時氣疾病。七死也。民有七亡而無一得。欲望國富誠難。民有七死而無一生。欲望刑措誠難。陛下不能安之。民將安歸乎。柰何獨私外親與董賢。夫官爵非陛下之官爵。乃天下之官爵。陛下取非其官。官非其人。而欲望天悅民服。豈不難哉。孫寵息夫躬。辯足以移眾。權足以獨立。姦人之雄。宜時罷退。外親幼童。未精通經術者。宜就師傅。急徵故大司馬傅喜。使領外戚。故大司空何武。故丞相孔光。故將軍彭宣。可任以政。龔勝為司直。郡國皆慎選舉。三輔委輸。大官不敢為姦。可大任委也。陛下前以小過退武等。海內失望。陛下尚能容無功德者甚眾。不能忍武等邪。治天下者。當用天下之心。不得自專快意而已。上之皇天見譴。下之眾元怨恨。次有諫諍之臣。陛下雖欲自薄而厚惡臣。天地不聽也。上以鮑子都名儒。遂優容之。深納其言。後徵武等為三公。拜宣為司隸校尉。後丞相光行園陵。行馳道中。宣出逢之。使吏拘止丞相。吏沒入其車馬。宣坐摧辱宰相。事下御史。至司隸欲召捕宣。從事閉門不內。宣以拒使者不敬。下廷尉。博士弟子濟南王咸等。舉幡太學下。曰欲救鮑司隸者立此幡下。會者千餘人。守闕上書。遂免宣抵罪。減死一等。既免。乃適上黨。以為其地宜畜牧。少強豪。因家焉。息夫躬上言災異屢發。法為兵。恐有非常之變。可遣大將軍行邊。勒武備。斬一郡守以威四夷。用以厭異。上然之。以問丞相嘉。嘉曰。臣聞動民以行。不以言。應天以實。不以文。下民細微。猶不可詐。上天神明而可欺哉。辨士見一端而妄措意。謀動干戈。設為權變。非應天之道也。夫議政者苦其諂諛傾險辯慧深刻也。諂諛則上德毀。傾險則下怨恨。慧辯則破正道。深刻則傷恩惠。唯陛下深察之。上不聽。遂欲出兵。會董賢沮躬議。以為不可。上乃免躬官就國。未有第舍。寄居丘亭。姦人數守之。躬恐。每立亭中咒盜。人有告躬咒詛上者。逮躬繫獄。仰天大呼。因僵地絕咽而死。躬母聖棄市。家屬徙合浦。四月。山陽方與女子田母臺懷子。先未生三月。兒啼腹中。及生不舉。藏之陌上。三日。人過聞啼聲。母掘出收養之。是時豫章男子化為女人。嫁為婦。生一子。本志以為陽變為陰。上變為下。生一子。將復一世乃絕也。夏六月。尊帝太后為皇太后。秋八月。恭皇后園北闕災。

後漢書

[南北朝] 420年-445年
提到《後漢書》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列傳

電子圖書館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

電子圖書館
5 申屠剛鮑... :
後莽篡位,剛遂避地河西,轉入巴蜀,往來二十許年。及隗囂據隴右,欲背漢而附公孫述。剛說之曰:「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伏念本朝躬聖德,舉義兵,龔行天罰,所當必摧,誠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將軍本無尺土,孤立一隅,宜推誠奉順,與朝并力,上應天心,下酬人望,為國立功,可以永年。嫌疑之事,聖人所絕。以將軍之威重,遠在千里,動作舉措,可不慎與?今璽書數到,委國歸信,欲與將軍共同吉凶。布衣相與,尚有沒身不負然諾之信,況於萬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變,上負忠孝,下愧當世。夫未至豫言,固常為虛,及其已至,又無所及,是以忠言至諫,希得為用。誠願反覆愚老之言。」囂不納,遂畔從述。

楊震列傳

電子圖書館
18 楊震列傳:
桓帝即位,以明尚書徵入勸講,拜太中大夫、左中郎將,遷侍中、尚書。帝時微行,私過幸河南尹梁胤府舍。是日大風拔樹,晝昏,秉因上疏諫曰:「臣聞瑞由德至,災應事生。傳曰:『禍福無門,唯人所召。』天不言語,以災異譴告,是以孔子迅雷風烈必有變動。《》云:『敬天之威,不敢驅馳。』王者至尊,出入有常,警蹕而行,靜室而止,自非郊廟之事,則鑾旗不駕。故詩稱『自郊徂宮』,《》曰『王假有廟,致孝享也』。諸侯如臣之家,春秋尚列其誡,況以先王法服而私出槃游!降亂尊卑,等威無序,侍衛守空宮,紱璽委女妾,設有非常之變,任章之謀,上負先帝,下悔靡及。臣奕世受恩,得備納言,又以薄學,充在講勤,特蒙哀識,見照日月,恩重命輕,義使士死,敢憚摧折,略陳其愚。」帝不納。秉以病乞退,出為右扶風。太尉黃瓊惜其去朝廷,上秉勸講帷幄,不宜外遷,留拜光祿大夫。是時大將軍梁冀用權,秉稱病。六年,冀誅後,乃拜太僕,遷太常。

虞傅蓋臧列傳

電子圖書館
3 虞傅蓋臧... :
永初四年,羌胡反亂,殘破并、涼,大將軍鄧騭以軍役方費,事不相贍,欲棄涼州,并力北邊,乃會公卿集議。騭曰:「譬若衣敗,壞一以相補,猶有所完。若不如此,將兩無所保。」議者咸同。詡聞之,乃說李脩曰:「竊聞公卿定策當棄涼州,求之愚心,未見其便。先帝開拓土字,劬勞後定,而今憚小費,舉而棄之。涼州既棄,即以三輔為塞;三輔為塞,則園陵單外。此不可之甚者也。喭曰:『關西出將,關東出相。』觀其習兵壯勇,實過餘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據三輔,為心腹之害者,以涼州在後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鋒執銳,無反顧之心者,為臣屬於漢故也。若棄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遷,必生異志。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東,雖賁、育為卒,太公為將,猶恐不足當禦。議者喻以補衣猶有所完,詡恐其疽食侵淫而無限極。棄之非計。」脩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幾敗國事。然則計當安出?」詡曰:「今涼土擾動,人情不安,竊憂卒然有非常之變。誠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數人,其牧守令長子弟皆除為冗官,外以勸厲,荅其功勤,內以拘致;防其邪計。」脩善其言,更集四府,皆從詡議。於是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牧守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之。

漢代之後

隋唐

群書治要

[唐] 631年 電子圖書館

卷十五

電子圖書館

漢書三

電子圖書館

電子圖書館
29 傳:
物盛必有非常之變先見,為其人徵象,孝昭帝時,冠石立於泰山,有石自立,三石為足,一石在上,故曰冠石也。仆柳起於上林,而孝宣帝即位,今王氏先祖墳墓在濟南者,其梓柱生枝葉,扶疏上出屋,根垂地中,雖立石起柳,無以過此明也。事勢不兩大,王氏與劉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則上有累卵之危,陛下為人子孫,守持宗廟,而令國祚移於外親,降為皂隸,縱不為身,奈宗廟何,婦人內夫家,而外父母家,此亦非皇太后之福也。孝宣皇帝不與舅平昌,樂昌侯權,所以全安之也。

藝文類聚

[唐] 624年 電子圖書館

卷二十五

電子圖書館

人部九

電子圖書館

電子圖書館
9 說:
《漢司馬相如諭難蜀父老書》曰:漢興七十有八載,德茂存乎六世,威武紛紜,湛恩汪濊,群生沾濡,洋溢乎方外,於是乃命使西征,隨流而攘,風之所被,●不披靡,結軌還轅,東嚮將報,至于蜀都,耆老大夫搢紳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儼然造焉。辭畢進曰:蓋聞天子之牧夷狄也。其義羈縻勿絕而已,今罷三郡之士,通夜郎之塗,三年於茲,而功不竟,今又接之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卒業,此亦使者之累也。使者曰: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異也。且夫賢君之踐位也。必將崇論宏議,創業垂統,為萬世規,是以六合之內,八方之外,懷生之倫,靡有不浸潤於澤者,賢君恥之,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絕異黨之域,舟車不通,人跡罕至,君臣易位,尊卑失序。號泣內嚮而怨曰:蓋聞中國有至仁焉。舉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故乃關沫若,徼䍧柯,鏤靈山,梁孫原,創道德之塗,垂仁義之統,以偃甲兵於此,而息討伐於彼,遐邇一體,中外禔福,不亦康乎。方將增太山之封,鳴和鸞,揚樂頌,上減五,下登三,觀者未睹旨,聽者未聞音,猶鷦鵬已翔乎寥廓之宇,而羅者猶視乎藪澤。於是諸大夫喟然稱曰:允哉漢德,此固鄙人之所願聞也。

共9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