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提到 「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 符合次數:13.
共13段落。第1頁,共2頁。 跳至頁1 2

先秦兩漢

相關資源

儒家

相關資源

新書

[西漢 (公元前206年 - 9年)] 賈誼著
提到《新書》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又名:《賈誼新書》, 《賈子新書》, 《賈子》]

卷一

電子圖書館

過秦中

電子圖書館
3 過秦中: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亡。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嚮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穢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循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盛德與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內,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惟恐有變。雖有狡害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姦弭矣。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百姓困窮,而主不收卹。然後姦偽並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僇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於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雜家

相關資源

淮南子

[西漢 (公元前206年 - 9年)]
提到《淮南子》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資料來源
相關資源
[又名:《淮南》, 《鴻烈》]

兵略訓

提到《兵略訓》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10 兵略訓:
兵之勝敗,本在於政。政勝其民,下附其上,則兵強矣;民勝其政,下畔其上,則兵弱矣。故德義足以懷天下之民,事業足以當天下之急,選舉足以得賢士之心,謀慮足以知強弱之勢,此必勝之本也。地廣人眾,不足以為強;堅甲利兵,不足以為勝;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嚴令繁刑,不足以為威。為存政者,雖小必存;為亡政者,雖大必亡。昔者楚人地,南卷沅、湘,北繞潁、泗,西包巴、蜀,東裹郯、淮,潁、汝以為洫,江、漢以為池,垣之以鄧林,綿之以方城,山高尋雲,溪肆無景,地利形便,卒民勇敢。蛟革犀兕,以為甲胄,修鎩短鏦,齊為前行,積弩陪後,錯車衛旁,疾如錐矢,合如雷電,解如風雨。然而兵殆于垂沙,眾破於栢舉。楚國之強,大地計眾,中分天下,然懷王北畏孟嘗君,背社稷之守,而委身強秦,兵挫地削,身死不還。二世皇帝,勢為天子,富有天下。人跡所至,舟楫所通,莫不為郡縣,然縱耳目之欲,窮侈靡之變,不顧百姓之饑寒窮匱也。興萬乘之駕,而作阿房之宮,發閭左之戍,收太半之賦,百姓之隨逮肆刑,挽輅首路死者,一旦不知千萬之數。天下敖然若焦熱,傾然若苦烈,上下不相寧,吏民不相憀。戍卒陳勝,興於大澤,攘臂袒右,稱為大楚,而天下回應。當此之時,非有牢甲利兵,勁弩強沖也,伐棘棗而為矜,周錐鑿而為刃,剡摲筡,奮儋钁,以當修戟強弩,攻城掠地,莫不降下,天下為之麋沸螘動,雲徹席捲,方數千里。勢位至賤,而器械甚不利,然一人唱而天下應之者,積怨在於民也。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至汜而水,至共頭而墜,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當戰之時,十日亂於上,風雨擊於中,然而前無蹈難之賞,而後無遁北之刑,白刃不畢拔而天下得矣。

史書

相關資源

史記

[西漢] 公元前109年-公元前91年 司馬遷著
提到《史記》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資料來源
相關資源

本紀

電子圖書館

秦始皇本紀

提到《秦始皇本紀》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71 秦始皇本... :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饑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鄉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圉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汙穢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威德與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內,皆讙各自安樂其處,唯恐有變,雖有狡猾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姦止矣。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之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紀,百姓困窮而主弗收恤。然後姦偽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見始終之變,知存亡之機,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天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矣。故曰「安民可與行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於戮殺者,正傾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列傳

提到《列傳》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李斯列傳

提到《李斯列傳》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21 李斯列傳:
法令誅罰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又作阿房之宮,治直[道]、馳道,賦斂愈重,戍傜無已。於是楚戍卒陳勝、吳廣等乃作亂,起於山東,傑俊相立,自置為侯王,叛秦,兵至鴻門而卻。李斯數欲請閒諫,二世不許。而二世責問李斯曰:「吾有私議而有所聞於韓子也,曰『堯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斲,茅茨不翦,雖逆旅之宿不勤於此矣。冬日鹿裘,夏日葛衣,粢糲之食,藜藿之羹,飯土匭,啜土鉶,雖監門之養不觳於此矣。禹鑿龍門,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決渟水致之海,而股無胈,脛無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葬於會稽,臣虜之勞不烈於此矣』。然則夫所貴於有天下者,豈欲苦形勞神,身處逆旅之宿,口食監門之養,手持臣虜之作哉?此不肖人之所勉也,非賢者之所務也。彼賢人之有天下也,專用天下適己而已矣,此所貴於有天下也。夫所謂賢人者,必能安天下而治萬民,今身且不能利,將惡能治天下哉!笔吾願賜志廣欲,長享天下而無害,為之柰何?」李斯子由為三川守,群盜吳廣等西略地,過去弗能禁。章邯以破逐廣等兵,使者覆案三川相屬,誚讓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李斯恐懼,重爵祿,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以書對曰:

30 李斯列傳:
趙高案治李斯。李斯拘執束縛,居囹圄中,仰天而嘆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哉!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三臣者,豈不忠哉,然而不免於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無道過於桀、紂、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豈不亂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殺忠臣而貴賤人,作為阿房之宮,賦斂天下。吾非不諫也,而不吾聽也。凡古聖王,飲食有節,車器有數,宮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費而無益於民利者禁,故能長久治安。今行逆於昆弟,不顧其咎;侵殺忠臣,不思其殃;大為宮室,厚賦天下,不愛其費:三者已行,天下不聽。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麋鹿游於朝也。」

淮南衡山列傳

電子圖書館
21 淮南衡山... :
淮南王見建已徵治,恐國陰事且覺,欲發,被又以為難,乃復問被曰:「公以為吳興兵是邪非也?」被曰:「以為非也。吳王至富貴也,舉事不當,身死丹徒,頭足異處,子孫無遺類。臣聞吳王悔之甚。願王孰慮之,無為吳王之所悔。」王曰:「男子之所死者一言耳。且吳何知反,漢將一日過成皋者四十餘人。今我令樓緩先要成皋之口,周被下潁川兵塞轘轅、伊闕之道,陳定發南陽兵守武關。河南太守獨有雒陽耳,何足憂。然此北尚有臨晉關、河東、上黨與河內、趙國。人言曰『絕成皋之口,天下不通』。據三川之險,招山東之兵,舉事如此,公以為何如?」被曰:「臣見其禍,未見其福也。」王曰:「左吳、趙賢、朱驕如皆以為有福,什事九成,公獨以為有禍無福,何也?」被曰:「大王之群臣近幸素能使眾者,皆前系詔獄,餘無可用者。」王曰:「陳勝、吳廣無立錐之地,千人之聚,起於大澤,奮臂大呼而天下響應,西至於戲而兵百二十萬。今吾國雖小,然而勝兵者可得十餘萬,非直適戍之眾,釠鑿棘矜也,公何以言有禍無福?」被曰:「往者秦為無道,殘賊天下。興萬乘之駕,作阿房之宮,收太半之賦,發閭左之戍,父不寧子,兄不便弟,政苛刑峻,天下熬然若焦,民皆引領而望,傾耳而聽,悲號仰天,叩心而怨上,故陳勝大呼,天下響應。當今陛下臨制天下,一齊海內,汎愛蒸庶,布德施惠。口雖未言,聲疾雷霆,令雖未出,化馳如神,心有所懷,威動萬里,下之應上,猶影響也。而大將軍材能不特章邯、楊熊也。大王以陳勝、吳廣諭之,被以為過矣。」王曰:「茍如公言,不可徼幸邪?」被曰:「被有愚計。」王曰:「柰何?」被曰:「當今諸侯無異心,百姓無怨氣。朔方之郡田地廣,水草美,民徙者不足以實其地。臣之愚計,可偽為丞相御史請書,徙郡國豪桀任俠及有耐罪以上,赦令除其罪,產五十萬以上者,皆徙其家屬朔方之郡,益發甲卒,急其會日。又偽為左右都司空上林中都官詔獄(逮)書,[逮]諸侯太子幸臣。如此則民怨,諸侯懼,即使辯武隨而說之,儻可徼幸什得一乎?」王曰:「此可也。雖然,吾以為不至若此。」於是王乃令官奴入宮,作皇帝璽,丞相、御史、大將軍、軍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漢使節法冠,欲如伍被計。使人偽得罪而西,事大將軍、丞相;一日發兵,使人即刺殺大將軍青,而說丞相下之,如發蒙耳。

漢書

[新 - 東漢] 36年-111年
提到《漢書》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又名:《前漢》]

電子圖書館

蒯伍江息夫傳

電子圖書館
19 蒯伍江息... :
略衡山以擊盧江,有尋陽之船,守下雉之城,結九江之浦,絕豫章之口,強弩臨江而守,以禁南郡之下,東保會稽,南通勁越,屈強江淮間,可以延歲月之壽耳,未見其福也。」王曰:「左吳、趙賢、朱驕如皆以為什八九成,公獨以為無福,何?」被曰:「大王之群臣近幸素能使眾者,皆前繫詔獄,餘無可用者。」王曰:「陳勝、吳廣無立錐之地,百人之聚,起於大澤,奮臂大呼,天下嚮應,西至於戲而兵百二十萬。今吾國雖小,勝兵可得二十萬,公何以言有禍無福?」被曰:「臣不敢避子胥之誅,願大王無為吳王之聽。往者秦為無道,殘賊天下,殺術士,燔詩書,滅聖跡,棄禮義,任刑法,轉海濱之粟,致于西河。當是之時,男子疾耕不足於糧餽,女子紡績不足於蓋形。遣蒙恬築長城,東西數千里。暴兵露師,常數十萬,死者不可勝數,僵尸滿野,流血千里。於是百姓力屈,欲為亂者十室而五。又使徐福入海求仙藥,多齎珍寶,童男女三千人,五種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大澤,止王不來。於是百姓悲痛愁思,欲為亂者十室而六。又使尉佗踰五嶺,攻百越,尉佗知中國勞極,止王南越。行者不還,往者莫返,於是百姓離心瓦解,欲為亂者十室而七。興萬乘之駕,作阿房之宮,收太半之賦,發閭左之戍。父不寧子,兄不安弟,政苛刑慘,民皆引領而望,傾耳而聽,悲號仰天,叩心怨上,欲為亂者,十室而八。客謂高皇帝曰:『時可矣。』高帝曰:『待之,聖人當起東南。』間不一歲,陳、吳大呼,劉、項並和,天下嚮應,所謂蹈瑕釁,因秦之亡時而動,百姓願之,若枯旱之望雨,故起於行陳之中,以成帝王之功。今大王見高祖得天下之易也,獨不觀近世之吳楚乎!當今陛下臨制天下,壹齊海內,氾愛蒸庶,布德施惠。口雖未言,聲疾雷震;令雖未出,化馳如神。心有所懷,威動千里;下之應上,猶景嚮也。而大將軍材能非直章邯、楊熊也。王以陳勝、吳廣論之,被以為過矣。且大王之兵眾不能什分吳楚之一,天下安寧又萬倍於秦時。願王用臣之計。臣聞箕子過故國而悲,作麥秀之歌,痛紂之不用王子比干之言也。故孟子曰,紂貴為天子,死曾不如匹夫。是紂先自絕久矣,非死之日天去之也。今臣亦竊悲大王棄千乘之君,將賜絕命之書,為群臣先,身死于東宮也。」被因流涕而起。

賈鄒枚路傳

電子圖書館
6 賈鄒枚路... :
昔者,秦政力并萬國,富有天下,破六國以為郡縣,築長城以為關塞。秦地之固,大小之勢,輕重之權,其與一家之富,一夫之彊,胡可勝計也!然而兵破於陳涉,地奪於劉氏者,何也?秦王貪狼暴虐,殘賊天下,窮困萬民,以適其欲也。昔者,周蓋千八百國,以九州之民養千八百國之君,用民之力不過歲三日,什一而籍,君有餘財,民有餘力,而頌聲作。秦皇帝以千八百國之民自養,力罷不能勝其役,財盡不能勝其求。一君之身耳,所以自養者馳騁弋獵之娛,天下弗能供也。勞罷者不得休息,飢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無所告訴,人與之為怨,家與之為讎,故天下壞也。秦皇帝身在之時,天下已壞矣,而弗自知也。秦皇帝東巡狩,至會稽、琅邪,刻石著其功,自以為過堯舜統;縣石鑄鍾虡,篩土築阿房之宮,自以為萬世有天下也。古者聖王作諡,三四十世耳,雖堯舜禹湯文武絫世廣德以為子孫基業,無過二三十世者也。秦皇帝曰死而以諡法,是父子名號有時相襲也,以一至萬,則世世不相復也,故死而號曰始皇帝,其次曰二世皇帝者,欲以一至萬也。秦皇帝計其功德,度其後嗣,世世無窮,然身死纔數月耳,天下四面而攻之,宗廟滅絕矣。

前漢紀

[東漢] 198年-200年
提到《前漢紀》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又名:《漢紀》]

孝武皇帝紀三

電子圖書館
9 孝武皇帝... :
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獲白麟一角。有五號有奇木。眾枝旁出。復合於上。上以問群臣。謁者終軍對曰。昔武王中流未濟。白魚入於王舟。今郊禮未見於神祇。而獲獸以饋。此天所以示饗而上通之符合也。蓋六鶂退飛。逆也。白魚登舟。順也。夫明闇之徵。上亂飛鳥。下動淵魚。各以類推。今野獸并角。明同本也。眾枝內附。示無外也。若此之應。殆將有解編髮。削左衽。襲冠帶。要衣裳。而慕化者焉。可恭己而待之。宜因昭時令日。改定告元。苴白茅於江淮。發嘉號於營丘。以應緝熙。使著事者有所紀焉。由是改元朔為元狩。是歲北地匈奴名王率眾來降。十一月。淮南王安。衡山王賜謀反。誅之。安好讀書。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作內書二十一篇。外書甚眾。又有中書八卷。言神仙黃白之事。上以安屬諸父。甚尊重之。初。安朝上。使作離騷賦。且受詔。食時畢。上每與燕會。昏暮乃罷。建元六年彗星見。或謂安曰。天下兵當大起。安心以為上未有太子。天下有變。諸侯並爭。乃治戰攻具。積金錢。賂遺郡國遊士。群臣賈客。江淮間多輕薄。妄以妖言阿諛安。又以厲王遷徙感激之後。安坐擁閼求奮擊明奴者。雷被等廢格明詔。當棄市。官削二縣。安由是怨望。反謀益甚。初將作亂。召中郎伍被。欲與計事。呼之曰將軍。伍被曰。王安得此亡國之言邪。昔者子胥諫吳王。吳王不用。曰吾今見麋鹿遊於姑蘇之臺。今臣將見王宮中生荊棘。而露霑衣也。於是繫被父母囚之。三月。王復召被曰。將軍許寡人乎。被曰否。臣將為大王劃計耳。王曰。天下治乎亂乎。被曰。竊觀朝廷紀綱之敘。皆得其理。上之舉錯。遵古之道。雖未太平。然猶為治也。王曰。公以為大將軍何如人也。被曰。臣聞大將軍。遇士大夫以禮。與士卒有恩。眾皆樂為用。騎上下山谷若飛。材力絕人。常為士卒先。須休乃敢舍。穿井得水乃敢飲。軍罷。士卒已逾河乃渡。上所賜金錢。盡以賞賜。雖古名將不能過也。王不悅。復曰。公以吳王之起兵非也。被曰。吳王賜號為劉氏祭酒。受几杖而不朝。王四郡之眾。地方數千里。舉兵而西。破敗而還。身滅祀絕。為天下笑。夫以吳眾不能成功者何。誠逆天違理。而不見時也。王曰。男子之所死者一言耳。且吳王何知反。今我令樓緩輕兵。先要成皋之口。周被下潁川之兵。蹇轘轅守伊闕之道。陳定發南陽之兵守武關。河南太守。獨有洛陽耳。何足憂。人言絕成皋之口。天下不通。據大川之險。招天下之兵。公以為何如。被曰。臣見其禍。未見其福。後王恐謀泄。謂被曰。吾欲遂發兵。天下勞苦有間矣。諸侯頗有失行者。皆自疑。我舉兵而西向。必有應者。無應則還略衡山。勢不得不發。被曰。略衡山以致廬江。有潯陽之船。守下雉之城。結九江之浦。杜豫章之口。彊弩臨江而守。以禁南郡之下東保會稽。南通勁越。屈彊江淮之間。可以延歲月之壽矣。未見其福。王曰。陳勝吳廣。奮臂大呼。比至戲。眾百二十萬。今吾國雖小。精兵可二十萬。公何言無福。被曰。臣不敢避子胥之誅。願王無為吳王之聽。往者秦為無道。殘賊天下。殺儒術之士。燔詩書。棄禮義。任刑法。轉海濱之粟。致乎江西。當此之時。男子疾耕。不足於糧餽。女子紡績。不足以蓋形。遣蒙恬築長城。東西數千里。暴兵露師。嘗致千百萬。僵尸滿野。流血千里。於是百姓力屈。欲為亂者十室而五。又使徐福入海求神仙。多齎童男女三千餘人。五種百工而行。徐福至平原大澤。止王不來。於是百姓怨痛。欲為亂者十室而六。又使尉佗逾五嶺。攻百越。佗知中國勞極。乃止王南越。行者不還。往者莫返。於是百姓心離瓦解。欲為亂者十室而七。興百萬之眾。作阿房之宮。收大半之賦。發閭左之戍。父不寧子。兄不安弟。政苛刑慘。民皆引領而望。側耳而聽。悲號仰天。叩心怨上。欲為亂者十室而八。於是勝廣大呼。劉項並會。天下響應。百姓願之。若枯旱之望雨。故能起行陣之間。以成帝王之業。今大王見高祖得之易。獨不見近世之吳楚乎。當今陛下臨制。海內一。齊天下。口雖未言。聲疾雷電。令雖未發。行化如神。心有所懷。威動千里。下之應上。猶影響也大將軍材能。非直章邯楊熊也。且大王之兵眾。未能十分吳楚之一。天下安寧。又萬倍於秦時。王以陳勝論之。臣竊以為過矣。臣聞箕子過故國而悲泣。作麥秀之歌。痛紂之不用比干也。孟子曰。紂貴為天子。死曾不如匹夫。是紂先自絕於天下矣。非死之日。天去之也。臣竊悲大王棄千乘之君。將賜絕命之書。為群臣先。身死於東宮也。被因流涕而起。後復召被曰。苟如公言。不可徼幸邪。被曰。必不得已。被有愚計。方今諸侯無異心。百姓無怨氣。朔方之地廣美。徙者不足以實其地。可偽為丞相御史詐書。詔徙郡國豪傑及耏罪已上赦令。除家產五十萬已上。皆徙朔方郡。益發兵卒。急其會日。又偽為左右都尉司空上林都中官詔獄官書。罪諸侯太子及幸臣。如此則民怨。諸侯懼。因使辯士隨而說之。儻可以徼幸。王曰。如此可也。然吾以為不至於此。詐作皇帝玉璽。丞相御史大夫中二千石、將軍都官令丞相旁近郡太守相都尉印綬。因漢使持節法官。欲如伍被計。又使人偽得罪而西。使大將軍丞相一旦發兵。則刺殺大將軍衛青。而說丞相弘已下。如發蒙耳。又曰。汲黯喜直諫。守節死義。唯悼黯也。欲發國中兵。恐丞相二千石不聽。謀偽失火宮中。丞相二千石救火。因殺之。又欲令人持羽檄從南方來。呼曰南越兵入。又欲因以發兵。後王更以他事。大臣多逮繫獄者。無所任。未敢發兵。伍被知事已發覺。詣吏自告。與淮南王謀反蹤跡如此。上以被雅辭多稱漢美。欲勿誅。廷尉張湯爭之曰。被首為反計。罪無赦。遂族被。而淮南王自殺。黨與死者數萬人。初嚴助之使南越。淮南王與相結。及淮南王來朝。厚賂遺助。交私論議。廷尉張湯以為助腹心之臣。而外交諸侯。當誅。助坐棄市。有司以衡山王淮南王親弟。請追捕衡山王。上曰。諸侯各以其國為本。不當相坐。會衡山王謀發覺。初衡山王陰知淮南王謀。畏淮南王并其國。以為淮南王發西。欲起兵江淮間而有之。陰與淮南王約束作反具。公卿詣遣宗正大行治衡山王。王聞之自殺。十有二月大雨雪。民凍死。夏四月赦天下。乙卯立皇太子據。遣謁者巡行天下。賜民年九十已上。及鰥寡孤獨。三老孝悌力田。帛各有差。五月乙巳晦。日有食之。從旁左太史占曰。凡日食。從上失君。從旁失臣。從下失人。匈奴入上谷。殺數百人。

漢代之後

魏晉南北朝

三國志

[西晉] 265年-300年 電子圖書館

魏書二十五

電子圖書館

高堂隆傳

電子圖書館
14 高堂隆傳:
且秦始皇不築道德之基,而築阿房之宮,不憂蕭墻之變,而脩長城之役。當其君臣為此計也,亦欲立萬世之業,使子孫長有天下,豈意一朝匹夫大呼,而天下傾覆哉?故臣以為使先代之君知其所行必將至於敗,則弗為之矣。是以亡國之主自謂不亡,然後至於亡;賢聖之君自謂將亡,然後至於不亡。昔漢文帝稱為賢主,躬行約儉,惠下養民,而賈誼方之,以為天下倒縣,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歎息者三。況今天下彫弊,民無儋石之儲,國無終年之畜,外有彊敵,六軍暴邊,內興土功,州郡騷動,若有寇警,則臣懼版築之士不能投命虜庭矣。

共13段落。第1頁,共2頁。 跳至頁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