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靈公: |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
| 衛靈公: |
衛靈公向孔子詢問排兵布陣之法,孔子說:「禮儀方面的事,我還懂一點;用兵打仗的事,我沒學過。」孔子第二天就離開了衛國。
|
| 衛靈公: |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
| 衛靈公: |
孔子在陳國斷糧時,跟隨的學生都餓得走不動路。子路埋怨地說:「君子也有窮困潦倒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雖窮,但窮不失志;小人一旦窮了,就自暴自棄、一蹶不振了。」 |
| 衛靈公: |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
| 衛靈公: |
孔子說:「子貢啊,你以為我是學得多才記得住的嗎?「對,難道不是嗎?「不是,我是用一個基本思想貫徹始終的。」 |
| 衛靈公: |
子曰:「由!知德者鮮矣。」 |
| 衛靈公: |
孔子說:「仲由啊,理解道德的人太少了。」 |
| 衛靈公: |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
| 衛靈公: |
孔子說:「不發號施令就能治理好天下的人,衹有舜吧!他做了些什麽呢?衹不過是莊嚴地坐走寶座上而已。」 |
| 衛靈公: |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 |
| 衛靈公: |
子張問什麽是正確的行為,孔子說:「說話要忠信,行為要誠實,即使到了偏遠地區,也能事業順利;否則,即使在繁華都市,能順利嗎?站立的時候,忠信誠實這幾個字好像就矗立眼前;坐車的時候,這幾個字好像就貼在車窗上。這樣到哪都會暢通無阻。」子張將這話寫在腰帶上。 |
| 衛靈公: |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
| 衛靈公: |
孔子說:「史魚真正直啊!國家政治清明時,他象箭一樣直,國家政治黑暗時,他也象箭一樣直。蘧伯玉真是個君子!國家政治清明時,他就出來做官,國家政治黑暗時,他就藏而不露地隱居起來。」 |
| 衛靈公: |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 衛靈公: |
孔子說:「遇到可以說的人卻不說,就會失去可與說話的人;遇到不可說的人卻說了,就是說話冒失。聰明的人既不去可交談的人,也不言談冒失。」 |
| 衛靈公: |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 衛靈公: |
孔子說:「志士仁人中,沒有貪生怕死出賣正義的人,卻有捨生忘死維護正義的人。」 |
| 衛靈公: |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
| 衛靈公: |
子貢問怎樣實現仁,孔子說:「工人要做好工,必先磨好工具。生活在那裏,就要追隨那裏的品德高尚的領導,結交那裏的仁義之士。」 |
| 衛靈公: |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
| 衛靈公: |
顏淵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用夏朝的曆法,乘商朝的車輛,戴周朝的禮帽,提倡高雅音樂,禁止糜糜之音,疏遠誇誇其談的人。糜糜之音淫穢,誇誇其談的人危險。」 |
| 衛靈公: |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 衛靈公: |
孔子說:「人沒有長遠的考慮,必定有眼前的憂愁。」 |
| 衛靈公: |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
| 衛靈公: |
孔子說:「這個社會完了?我沒見過喜歡美德如同喜歡美色的人。」 |
| 衛靈公: |
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 |
| 衛靈公: |
孔子說:「臧文仲是竊居官位的人嗎?明知柳下惠品德高尚,卻不推薦他做官。」 |
| 衛靈公: |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
| 衛靈公: |
孔子說:「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
| 衛靈公: |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
| 衛靈公: |
孔子說:「遇事不想著『怎麽辦,怎麽辦』的人,我不知道對他怎麽辦。」 |
| 衛靈公: |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
| 衛靈公: |
孔子說:「整天和小人聚在一起,說話不講道義,喜歡耍小聰明,這樣的人真難辦!」 |
| 衛靈公: |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 衛靈公: |
孔子說:「崇尚道義、遵紀守法、說話謙遜、做事守信,就是君子了!」 |
| 衛靈公: |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 衛靈公: |
孔子說:「君子衹怕自己無能,不怕沒人瞭解自己。」 |
| 衛靈公: |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
| 衛靈公: |
孔子說:「君子擔心至死也沒好名聲。」 |
| 衛靈公: |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 衛靈公: |
孔子說:「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別人。」 |
| 衛靈公: |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
| 衛靈公: |
孔子說:「君子舉止莊重,與世無爭;團結群衆,又不結黨營私。」 |
| 衛靈公: |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 衛靈公: |
孔子說:「君子不會因為某人說話動聽而舉薦他,不會因為某人品德不好而不採納他的善意規勸。」 |
| 衛靈公: |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 衛靈公: |
子貢問:「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嗎?」孔子說:「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於人。」 |
| 衛靈公: |
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
| 衛靈公: |
孔子說:「我對人,詆毀過誰?稱贊過誰?我稱贊過的人,一定先經過了考驗。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三代都能走在正道上。」 |
| 衛靈公: |
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
| 衛靈公: |
孔子說:「我還能見到史書上因存在懷疑而空缺文字的情況,現在沒這種事了!」 |
| 衛靈公: |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
| 衛靈公: |
孔子說:「聽從花言巧語就會喪失自己的美德,小事不忍耐就會攪亂大事情。」 |
| 衛靈公: |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
| 衛靈公: |
孔子說:「衆人厭惡的,必須仔細觀察;衆人喜歡的,必須仔細觀察。」 |
| 衛靈公: |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 衛靈公: |
孔子說:「人能弘揚道義,不是道義能壯大人的門面。」 |
| 衛靈公: |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
| 衛靈公: |
孔子說:「有錯不改,這才是真錯。」 |
| 衛靈公: |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
| 衛靈公: |
孔子說:「我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來思考。結果沒好處,還不如學習。」 |
| 衛靈公: |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
| 衛靈公: |
孔子說:「君子謀求掌握治國之道而不謀求食物。耕田,有時還會挨餓;學道,卻能拿奉祿。君子衹擔心沒學好道,不擔心貧窮。」 |
| 衛靈公: |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涖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
| 衛靈公: |
孔子說:「憑智慧得到權力,但缺少人品,即使得到了,也必然會失去;憑智慧得到權力,人品也好,但不嚴肅認真地管理,則不受群衆尊敬;憑智慧得到權利,人品好,工作態度也好,但所作所為不符合道德規範,那也是不完善的。」 |
| 衛靈公: |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
| 衛靈公: |
孔子說:「君子不可做小事,而可接受重大使命;小人不可接受重大使命,而衹能做小事。」 |
| 衛靈公: |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
| 衛靈公: |
孔子說:「人民對仁政的需要,比水火更迫切。水火雖有利於人,人有時卻會蹈之而死,我沒見過蹈仁而死的。」 |
| 衛靈公: |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
| 衛靈公: |
孔子說:「面對仁道,在老師面前也不要謙讓。」 |
| 衛靈公: |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
| 衛靈公: |
孔子說:「君子顧大節而不計小信。」 |
| 衛靈公: |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
| 衛靈公: |
孔子說:「對待上級要先辦好事,然後再談拿報酬。」 |
| 衛靈公: |
子曰:「有教無類。」 |
| 衛靈公: |
孔子說:「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 |
| 衛靈公: |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
| 衛靈公: |
孔子說:「立場不同、觀點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議了。」 |
| 衛靈公: |
子曰:「辭達而已矣。」 |
| 衛靈公: |
孔子說:「話說清楚就可以了。」 |
| 衛靈公: |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 |
| 衛靈公: |
魯國的樂官來見孔子。走到臺階前,孔子說:「這是臺階。」走到坐席前,孔子說:「這是坐席。」都坐好後,孔子告訴他:「某人在這,某人在那。」樂官走後,子張問:「這是同盲人交談的方法嗎?」孔子說:「是的,這就是幫助盲人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