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谏诤》

提到《谏诤》的书籍 电子图书馆
1 谏诤:
臣所以有谏君之义何?尽忠纳诚也。爱之能无劳乎?忠焉能无诲乎?《孝经》曰:“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2 谏诤:
天子置左辅、右弼、前疑、后承,以顺。左辅主修政,剌不法。右弼主纠,周言失倾。前疑主纠度,定德经。后承主匡正,常考变天。四弼兴道,率主行仁。夫阳变于七,以三成,故建三公,序四诤,列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杖辟贤也。

3 谏诤:
诸侯诤,不从得去何?以屈尊申卑,孤恶君也。去曰:“某质性顽钝。”言愚不任用,请退避贤。如是之是待以礼,臣待放;如不以礼待,遂去。君待之以礼奈何?曰:“予熟思夫子言,未得其道。今子不且留,圣王之制,无塞贤之路,夫子欲何之?”则遣大夫送至于郊。

4 谏诤:
必三谏者何?以为得君臣之义,必得于郊者,忠厚之至也,冀君觉悟能用之。所以必三年,古者臣下有大丧,君子年不呼其门,所以复君恩。今己所言,不合于礼义,君欲罪之,可得也。《援神契》曰:“三谏待放,复三年,尽惓惓也。”所以言放者,臣为君讳,若言有罪放之也。

5 谏诤:
所谏事已行者,遂去不留。凡待放者,冀君用其言耳,事已行,各去无为留之。《》曰:“介如石,不终日,贞吉。”《论语》曰:“三日不朝,孔子行。

6 谏诤:
臣待于郊者,君绝其禄者,示不欲去也,道不合耳。禄参三与之,一留与其妻、长子,使终祭宗庙。赐之环则反,赐之玦则去,明君子重耻也。《王度记》曰:“反之以玦,其不待放者,亦与之物。明有介主无介民也。”《》曰:“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7 谏诤:
或曰:天子之臣,不得言放。天子以天下为家也。亲属谏不待放者,骨肉无相去离之义也。《春秋传》曰:“司马皮曰:‘请处乎此,臣请归。’”子皮者,楚公子也,时不待放。

8 谏诤:
士不得谏者,士贱,不得豫政事,故不得谏也。谋及之,得固尽其忠耳。《礼保傅》曰:“大夫进谏,士传民语。”

9 谏诤:
妻得谏夫者,夫妇荣耻共之。《》云:“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此妻谏夫之诗也,谏不从不得去之者,本娶妻,非为谏正也,故一与齐,终身不改。此地无去夫之义也。

10 谏诤:
子谏父,不去者,父子一体而分,无相离之法,犹火去木而灭也。《论语》:“事父母,几谏。”下言:“又敬不违。”臣之谏君何取法?法金正木也。子之谏父,法火以揉木也。臣谏君以义,故折正之也。子谏父以恩,故但揉之也,木无毁伤也。待放去,取法于水火,无金则相离也。

11 谏诤:
谏者何?谏间也,因也,更也,是非相间革更其行也。人怀五常,故有五谏:谓讽谏。顺谏,窥谏,指谏,伯谏。讽谏者,智也,患祸之萌,深睹其事,未彰而讽告,此智性也。顺谏者,仁也,出词逊顺,不逆君心,仁之性也。窥谏者,礼也,视君颜色,不悦且却,悦则复前,以礼进退,此礼之性也。指谏者,信也,指质相其事也,此信之性也。伯谏者,义也,恻隐发于中,直言国之害,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身,义之性也。孔子曰:“谏有五,吾从讽之谏。事君,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去而不讪,谏而不露。”故《曲礼》曰:“为人臣不显者。”纤微未见于外,如诗所刺也。若过恶已著,民蒙毒螫,天见灾变,事白异露,作诗以刺之,幸其觉悟也。

12 谏诤:
明王所以立谏诤者,皆为重民而求已失也。《礼保傅》曰:“于是立进善之旌,悬诽谤之木,建招谏之鼓。”王法立史记事者,以为臣下之仪样,人之所取法则也。动则当应礼,是以必有记过之史,撤膳之宰。《礼玉藻》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保傅》曰:“王失度,则史书之,工诵之,三公进读之,宰夫撤其膳。是以天子不得为非。故史之义,不书则死,宰不撤膳亦死。

13 谏诤:
所以谓之史何?明王者使为之也。谓之宰何?宰,制也,使制法度也。宰所以撤膳何?阴阳不调,五谷不熟,故王者为不尽味而食之。《礼》曰:“一谷不升,不备鸡鷃;二谷不升,不备三牲。人臣之义,当掩恶扬美,所以记君过何,各有所缘也。掩恶者,谓广德宣礼之臣。

14 谏诤:
所以为君隐恶何?君至尊,故设辅弼、置谏官,本不当有遗失。故《论语》曰:“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此为君隐也。

15 谏诤:
君所以不为臣隐何?以为君之与臣无适无莫,义之与比,赏一善而众臣劝,罚一恶而众臣惧。若为卑隐,为不可殆也。故《尚书》曰:“必力赏罚,以定厥功。”

16 谏诤:
诸侯臣对天子,亦为隐乎?然。本诸侯之臣,今来者,为聘问天子无恙,非为告君之恶来也。故《孝经》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治,能相亲也。”

17 谏诤:
君不为臣隐,父独为子隐何?以为父子一体,而分荣耻相及,故《论语》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18 谏诤:
兄弟相为隐乎?曰:然,与父子同义,故周公诛四国,常以禄甫为主也。

19 谏诤:
朋友相为隐者,人本接朋结友,为欲立身扬名也。朋友之道有四焉,通财不在其中,近则正之,远则称之,乐则思之,患则死之。

20 谏诤:
夫妻相为隐乎?《传》曰:“曾去妻,藜蒸不熟。问曰:‘妇有七出,不蒸亦预乎?’曰:‘吾闻之也,绝交令可友,弃妻令可嫁也。黎蒸不熟而已。何问其故?’”此为隐之也。

URN: ctp:bai-hu-tong/j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