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顯示統計 修改檢索內容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春秋繁露 檢索類型: 段落 |
條件1: 包含字詞"上帝" 符合次數:5. |
條件2: 包含字詞"天" 符合次數:70. |
共4段落。第1頁,共1頁。 |
《春秋繁露》 | [西漢 (公元前206年 - 9年)] 董仲舒著 | 提到《春秋繁露》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相關資源 |
《觀德》 | 電子圖書館 |
1 | 觀德: | 天地者,萬物之本,先祖之所出也。廣大無極,其德昭明,歷年眾多,永永無疆。天出至明,眾知類也,其伏無不也。地出至晦,星日為明,不敢暗。君臣、父子、夫婦之道取之此。大禮之終也,臣子三年不敢當。雖當之,必稱先君,必稱先人,不敢貪至尊也。百禮之貴,皆編於月。月編於時,時編於君,君編於天。天之所棄,天下弗桀紂是也。天子之所誅絕,臣子弗得立,蔡世子逢丑父是也。天父父所絕,子孫不得屬,魯莊公之不得念母,術輒之辭父命是也。故受命而海內順之,猶眾星之共北辰,流水之宗滄海也。況生天地之間,法太祖先人之容貌,則其至德取象,眾名尊貴,是以聖人為貴也。泰伯至德之侔天地也,上帝為之廢適易姓而子之。讓其至德,海內懷歸之。泰伯三讓而不敢就位。伯邑考知群心貳,自引而激,順神明也。至德以受命,豪英高明之人輻歸之。高者列為公侯,下至卿大夫,濟濟乎哉,皆以德序。是故吳魯同姓也,鐘離之會不得序而稱君,殊魯而會之,為其夷狄之行也。雞父之戰,吳不得與中國為禮。至於伯莒黃池之行,變而反道,乃爵而不殊。召陵之會,魯君在是而不得為主,避齊桓也。魯桓即位十三年,齊、宋、衛、燕舉師而東,紀、鄭與魯戮力而報之。後其日,以魯不得遍,避紀侯與鄭厲公也。《春秋》常辭,夷狄不得與中國為禮。至之戰,夷狄反道,中國不得與夷狄為禮,避楚莊也。邢衛,魯之同姓也,狄人滅之,《春秋》為諱,避齊桓也。當其如此也,惟德是親,是故周之子孫,其親等也,四時等也,而春最先。十二月等也,而正月最先。德等也,則先親親。魯十二公等也,而定哀最尊。衛俱諸夏也,善稻之會,獨先內之,為其與我同姓也。吳俱夷狄也,相之會,獨先外之,為其與我同姓也。滅國十五有余,獨先諸夏,魯晉俱諸夏也,譏二名,獨先及之。盛伯郜子俱當絕,而獨不名,為其與我同姓兄弟也。外出者眾,以母弟出,獨大惡之,為其亡母背骨肉也。滅人者莫絕,衛侯毀滅同姓獨絕,賤基其本祖而忘先也。親等從近者始,立適以長,母以子貴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書所見也,而不言其暗者。隕石於宋五,六退飛,耳聞而記,目見而書,或徐或察,皆以其先接於我者序之。其於會朝聘之禮亦猶是。諸侯與盟者眾矣,而儀父獨漸進。鄭僖公方來會我而道殺,《春秋》致其意,謂之如會。潞子離狄而歸,黨以得亡,《春秋》謂之子,以領其意。包來、首戴、洮、踐土與操之會,陳鄭去我,謂之逃歸;鄭處而不來,謂之乞盟;陳侯後至,謂之如會,莒人疑我,貶而稱人。諸侯朝魯者眾矣,而滕薛獨稱侯。州公化我,奪爵而無號。吳楚國先聘我者見賢,曲棘與之戰,先憂我者見尊。 |
《天道無二》 | 電子圖書館 |
1 | 天道無二: | 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也,不得兩起,故謂之一。一而不二者,天之行也。陰與陽,相反之物也,故或出或入,或右或左,春俱南,秋俱北,夏交於前,冬交於後,行而不同路,交會而各代理,此其文與?天之道,有一出一入,一休一伏,其度一也,然而不同意。陽之出,常懸於前而任歲事;陰之出,常懸於後而守空虛。陽之休也,功已成於上而伏於下;陰之伏也,不得近義而遠其處也。天之任陽不任陰,好德不好刑如是。故陽出而前,陰出而後,尊德而卑刑之心見矣。陽出而積於夏,任德以歲事也;陰出而積於冬,錯刑於空處也。必以此察之。天無常於物,而一於時。時之所宜,而一為之。故開一塞一,起一廢一,至畢時而止,終有複始於一。一者,一也。是於天凡在陰位者皆惡亂善,不得主名,天之道也。故常一而不滅,天之道。事無大小,物無難易。反天之道,無成者。是以目不能二視,耳不能二聽,手不能二事。一手畫方,一手畫圓,莫能成。人為小易之物,而終不能成,反天之不可行如是。是故古之人物而書文,心止於一中者,謂之忠;持二中者,謂之患。患,人之中不一者也。不一者,故患之所由生也。是故君子賤二而貴一。人孰無善?善不一,故不足以立身。常不一,故不足以臻功。《詩》云:「上帝臨汝,無二爾心。」知天道者之言也。 |
《郊語》 | 電子圖書館 |
1 | 郊語: | 人之言:醞去煙,鴟羽去眯,慈石取鐵,頸金取火,蠶珥絲於室,而絕於堂,蕪荑生於燕,橘枳死於荊,此十物者,皆奇而可怪,非人所意也。夫非人所意而然,既已有之矣,或者吉凶禍福、利不利之所從生,無有奇怪,非人所意,如是者乎?此等可畏也。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彼豈無傷害於人,如孔子徒畏之哉!以此見天之不可不畏敬,猶主上之不可不謹事。不謹事主,其禍來至顯,不畏敬天,其殃來至暗。暗者不見其端,若自然也。故曰:堂堂如天,殃言不必立校,默而無聲,潛而無形也。由是觀之,天殃與主罰所以別者,暗與顯耳。不然,其來逮人,殆無以異。孔子同之,俱言可畏也。天地神明之心,與人事成敗之真,固莫之能見也,唯聖人能見之。聖人者,見人之所不見者也,故聖人之言亦可畏也。奈何如廢郊禮?郊禮者,人所最甚重也。廢聖人所最甚重,而吉凶利害在於冥冥不可得見之中,雖已多受其病,何從知之?故曰:問聖人者,問其所為而無問其所以為也。問其所以為,終弗能見,不如勿問。問為而為之,不為而勿為,是與聖人同實也,何過之有?《詩》云:「不騫不忘,率由舊章。」舊章者,先聖人之故文章也。率由,各有修從之也。此言先聖人之故文章者,雖不能深見而詳知其則,猶不知其美譽之功矣。故古之聖王,文章之最重者也,前世王莫不從重,栗精奉之,以事上天。至於秦而獨闕然廢之,一何不率由舊章之大甚也!天者,百神之大君也。事天不備,雖百神猶無益也。何以言其然也?祭而地神者,《春秋》譏之。孔子曰:「獲罪於天,無所禱也。」是其法也。故未見秦國致天福如周國也。《詩》云:「唯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允懷多福。」多福者,非謂人也,事功也,謂天之所福也。傅曰:「周國子多賢,蕃殖至於駢孕男者四,四乳而得八男,皆君子俊雄也。」此天之所以興周國也,非周國之所能為也。今秦與周俱得為天子,而所以事天者異於周。以郊為百神始,始入歲首,必以正月上辛日先享天,乃敢於地,先貴之義也。夫歲先之與歲弗行也,相去遠矣。天下福若無可怪者,然所以久弗行者,非灼灼見其當而故弗行也,典禮之官常嫌疑,莫能昭昭明其當也。今切以為其當與不當,可內反於心而定也。堯謂舜曰「天之歷數在爾躬。」言察身以知天也。今身有子,孰不欲其有子禮也。聖人正名,名不虛生。天子者,則天之子也。以身度天,獨何為不欲其子之有子禮也。今為其天子,而闕然無祭於天,天何必善之?所聞曰:天下和平,則災害不生。今災害生,見天下未和平也。天下所未和平者,天子之教化不行也。《詩》曰:「有覺德行,四國順之。」覺者著也,王者有明著之德行於世,則四方莫不響應,風化善於彼矣。故曰:悅於慶賞,嚴於刑罰,疾於法令。 |
《郊祀》 | 電子圖書館 |
1 | 郊祀: | 周宣王時,天下旱,歲惡甚,王憂之。其《詩》曰:「倬彼雲漢,昭回於天。王曰鳴呼!何辜今之人?天降喪亂,饑饉薦臻。靡神不舉,靡愛斯牲,圭璧既卒,寧莫我聽。旱既太甚,蘊隆蟲蟲。不殄祀,自郊徂宮。上下奠瘞,靡神不宗。後稷不克,上帝不臨。耗射下土,寧丁我躬。」宣王自以為不能乎後稷,不中乎上帝,故有此災。有此災,愈恐懼而謹事天。天若不予是家,是家者安得立為天子?立為天子者,天予是家。天予是家者,天使是家。天使是家者,是家天之所予也,天之所使也。天已予之,天已使之,其間不可以接天何哉?故《春秋》凡譏郊,未嘗譏君德不成於郊也。乃不郊而祭山川,失祭之敘,逆於禮,故必譏之。以此觀之,不祭天者,乃不可祭小神也。郊因先卜,不吉不敢郊。百神之祭不卜,而郊獨卜,郊祭最大也。《春秋》譏喪祭,不譏喪郊,郊不闢喪,喪尚不闢,況他物。郊祝曰:「皇皇上天,照臨下土。集地之靈,降甘風雨。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維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夫不自為言,而為庶物群生言,以人心庶天無尤焉。天無尤焉,而辭恭順,家珂喜也。右郊祀九句。九句者,陽數也。 |
共4段落。第1頁,共1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