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官人: |
王曰:「太師,慎維深思,內觀民務,察度情偽,變官民能,歷其才藝,女維敬哉。女何慎乎非倫,倫有七屬,屬有九用,用有六微:一曰觀誠,二曰考志,三曰視中,四曰觀色,五曰觀隱,六曰揆德。」 |
| 文王官人: |
王曰:「於乎,女因方以觀之。富貴者觀其禮施也,貧窮者觀其有德守也,嬖寵者觀其不驕奢也,隱約者觀其不懾懼也。 |
| 文王官人: |
其少觀其恭敬好學而能弟也,其壯觀其絜廉務行而勝其私也,其老觀其意憲慎強其所不足而不踰也。父子之閒觀其孝慈也,兄弟之閒觀其和友也,君臣之閒觀其忠惠也,鄉黨之閒觀其信憚也。 |
| 文王官人: |
省其居處,觀其義方;省其喪哀,觀其貞良;省其出入,觀其交友;省其交友,觀其任廉。考之以觀其信,挈之以觀其知,示之難以觀其勇,煩之以觀其治,淹之以利以觀其不貪,藍之以樂以觀其不寍,喜之以物以觀其不輕,怒之以觀其重,醉之以觀其不失也,縱之以觀其常,遠使之以觀其不貳,邇之以觀其不倦,探取其志以觀其情,考其陰陽以觀其誠,覆其微言以觀其信,曲省其行以觀其備成,此之謂『觀誠』也。 |
| 文王官人: |
二曰,方與之言,以觀其志。志殷如湥,其氣寬以柔,其色儉而不諂,其禮先人,其言後人,見其所不足,曰日益者也。 |
| 文王官人: |
如臨人以色,高人以氣,賢人以言,防其不足,伐其所能,曰日損者也。其貌直而不侮,其言正而不私,不飾其美,不隱其惡,不防其過,曰有質者也。 |
| 文王官人: |
其貌固嘔,其言工巧,飾其見物,務其小徵,以故自說,曰無質者也。 |
| 文王官人: |
喜怒以物,而色不作;煩亂之,而志不營;深道以利,而心不移;臨懾以威,而氣不卑,曰平心而固守者也。 |
| 文王官人: |
喜怒以物而變易知,煩亂之而必不裕,示之以利而易移,臨懾以威而易懾,曰鄙心而假氣者也。 |
| 文王官人: |
執之以物而遫決,驚之以卒而度料,不學而性辨,曰有慮者也。 |
| 文王官人: |
難投以物,難說以言,知一如不可以解也,困而不知其止,無辨而自慎,曰愚贛者也。 |
| 文王官人: |
營之以物而不虞,犯之以卒而不懼,置義而不可遷,臨之以貨色而不可營,曰絜廉而果敢者也。 |
| 文王官人: |
易移以言,存志不能守錮,已諾無斷,曰弱志者也。 |
| 文王官人: |
順與之弗為喜,非奪之弗為怒,沈靜而寡言,多稽而儉貌,曰質靜者也。 |
| 文王官人: |
辨言而不固行,有道而先困,自慎而不讓,當如強之,曰始妒誣者也。 |
| 文王官人: |
徵清而能發,度察而能盡,曰治志者也。 |
| 文王官人: |
華如誣,巧言、令色、足恭一也,皆以無為有者也。此之為考志。 |
| 文王官人: |
三曰誠在其中,此見於外;以其見占其隱,以其細占其大,以其聲處其氣。初氣主物,物生有聲;聲有剛有柔,有濁有清,有好有惡。咸發於聲也。 |
| 文王官人: |
心氣華誕者,其聲流散;心氣順信者,其聲順節;心氣鄙戾者,其聲斯醜;心氣寬柔者,其聲溫好。信氣中易,義氣時舒,智氣簡備,勇氣壯直。 |
| 文王官人: |
聽其聲,處其氣,考其所為,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以其前占其後,以其見占其隱,以其小占其大。此之謂『視中』也。 |
| 文王官人: |
四曰民有五性:喜、怒、欲、懼、憂也。喜氣內畜,雖欲隱之,陽喜必見。怒氣內畜,雖欲隱之,陽怒必見。欲氣內畜,雖欲隱之,陽欲必見。懼氣內畜,雖欲隱之,陽懼必見。憂悲之氣內畜,雖欲隱之,陽憂必見。五氣誠於中,發形於外,民情不隱也。 |
| 文王官人: |
喜色由然以生,怒色拂然以侮,欲色嘔然以偷,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纍然而靜。 |
| 文王官人: |
誠智必有難盡之色,誠仁必有可尊之色,誠勇必有難懾之色,誠忠必有可親之色,誠絜必有難污之色,誠靜必有可信之色。 |
| 文王官人: |
質色皓然固以安,偽色縵然亂以煩;雖欲故之中,色不聽也,雖變可知;此之謂觀色也。 |
| 文王官人: |
五曰生民有靈陽,人有多隱其情,飾其偽,以賴於物,以攻其名也。有隱於仁質者,有隱於知理者,有隱於文藝者,有隱於廉勇者,有隱於忠孝者,有隱於交友者。如此者不可不察也。 |
| 文王官人: |
小施而好大得,小讓而好大事,言願以為質,偽愛以為忠,面寬而貌慈,假節以示人,故其行以攻其名。如此者隱於仁質也。 |
| 文王官人: |
推前惡,忠府知物焉;首成功,少其所不足;慮誠不及,佯為不言;內誠不足,色示有餘;故知以動人,自順而不讓;錯辭而不遂,莫知其情。如是者隱於知理者也。 |
| 文王官人: |
素動人以言,涉物而不終;問則不對,詳為不窮;色示有餘;有道而自順用之,物窮則為深。如此者隱於文藝者也。 |
| 文王官人: |
廉言以為氣,驕厲以為勇,內恐外悴,無所不至,敬再其說以詐臨人。如此者隱於廉勇者也。 |
| 文王官人: |
自事其親,好以告人,乞言勞醉,而面於敬愛,飾其見物,故得其名,名揚於外不誠於內,伐名以事其親戚,以故取利,分白其名,以私其身。如此者隱於忠孝者也。 |
| 文王官人: |
陰行以取名,比周以相譽,明知賢可以徵,與左右不同而交,交必重己。心說之而身不近之,身近之而實不至,而懽忠不盡,懽忠盡見於眾而貌克。如此者隱於交友者也。 |
| 文王官人: |
此之謂『觀隱』也。 |
| 文王官人: |
六曰言行不類,終始相悖,陰陽克易,外內不合,雖有隱節見行,曰非誠質者也。 |
| 文王官人: |
其言甚忠,其行甚平,其志無私,施不在多,靜而寡類,莊而安人,曰有仁心者也。 |
| 文王官人: |
事變而能治,物善而能說,浚窮而能達,錯身立方而能遂,曰廣知者也。 |
| 文王官人: |
少言如行,恭儉以讓,有知而不伐,有施而不置,曰慎謙良者也。 |
| 文王官人: |
微忽之言久而可復,幽閒之行獨而不克,行其亡如其存。曰順信者也。 |
| 文王官人: |
貴富雖尊,恭儉而能施;眾強嚴威,有禮而不驕,曰有德者也。 |
| 文王官人: |
隱約而不懾,安樂而不奢,勤勞之不變,喜怒之如度晰,曰守也。 |
| 文王官人: |
置方而不毀,廉絜而不戾,立強而無私,曰經正者也。 |
| 文王官人: |
正靜以待命,不召不至,不問不言,言不過行,行不過道,曰沈靜者也。 |
| 文王官人: |
忠愛以事其親,歡欣以敬之,盡力而不面敬以安人,以故名不生焉,曰忠孝者也。 |
| 文王官人: |
合志如同方,共其憂而任其難,行忠信而不相疑,迷隱遠而不相舍。曰至友者也。 |
| 文王官人: |
心色辭氣,其入人甚俞,進退工,故其與人甚巧,其就甚速,其叛人甚易。曰位志者也。 |
| 文王官人: |
飲食以親,貨賄以交,接利以合,故得望譽征利,而依隱於物,曰貪鄙者也。 |
| 文王官人: |
質不斷,辭不至;少其所不足,謀而不已,曰偽詐者也。 |
| 文王官人: |
言行亟變,從容謬易,好惡無常,行身不類。曰無誠志者也。 |
| 文王官人: |
小知而不大決,小能而不大成,顧小物而不知大論,亟變而多私,曰華誕者也。 |
| 文王官人: |
規諫而不類,道行而不平。曰巧名者也。 |
| 文王官人: |
故事阻者不夷,畸鬼者不仁,面譽者不忠,飾貌者不情,隱節者不平,多私者不義,揚言者寡信。此之謂『揆德』。」 |
| 文王官人: |
王曰:「太師!女推其往言,以揆其來行;聽其來言,以省往行;觀其陽,以考其陰;察其內,以揆其外。是隱節者可知,偽飾無情者可辨,質誠居善者可得,忠惠守義者可見也。」 |
| 文王官人: |
王曰:「於乎敬哉!女何慎乎非心?何慎乎非人?人有六徵,六徵既成,以觀九用,九用既立。一曰取平仁而有慮者,二曰取慈惠而有理者,三曰取直愍而忠正者,四曰取順直而察聽者,五曰取臨事而絜正者,六曰取慎察而絜廉者,七曰取好謀而知務者,八曰取接給而廣中者,九曰取猛毅而獨斷者,此之謂九用也。 |
| 文王官人: |
平仁而有慮者,使是治國家而長百姓;慈惠而有理者,使是長鄉邑而治父子;直愍而忠正者,使是蒞百官而察善否;慎直而察聽者,使是長民之獄訟,出納辭令;臨事而絜正者,使是守內藏而治出入;慎察而絜廉者,使是分財臨貨主賞賜;好謀而知務者,使是治壤地而長百工;接給而廣中者,使是治諸侯而待賓客;猛毅而獨斷者,使是治軍事為邊境。因方而用之,此之謂官能也。 |
| 文王官人: |
九用有徵,乃任七屬:一曰國則任貴,二曰鄉則任貞,三曰官則任長,四曰學則任師,五曰族則任宗,六曰家則任主,七曰先則任賢。」 |
| 文王官人: |
正月王親命七屬之人曰:「於乎!慎維深,內觀民務,本慎在人。女平心去私,慎用六證,論辨九用,以交一人,予亦不私。女廢朕命,亂我法,罪致不赦。」三戒然後及論,王親受而考之,然後論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