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刘秀之父亲刘仲道早亡,秀之早年亦贫寒,但他有志向节操,十多岁时曾经和人在一小洲游玩,突然有一条大蛇出现,来势还很凶猛,吓得同行的人都大叫,只有秀之保持镇定,令众人惊异。何承天亦欣赏秀之,将女儿嫁给他。
景平元年(424年),朝廷以秀之为驸马都尉、奉朝请。秀之以家贫而自求出任广陵郡丞。后秀之先后做过江夏王刘义恭的抚军行参军、彭城王刘义康的平北行参军,以及无锡、阳羡、乌程令,在任期间都有能干的名声。元嘉十六年(439年),秀之转任建康令,后当过尚书中兵郎,再任建康令,因著他纤细慎密的性格,擅于揭露微小隐藏的罪行,在政甚有名声,于是获得吏部尚书沈演之多次向宋文帝称许。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武陵王刘骏出任雍州刺史,以秀之任其抚军录事参军、襄阳令。当时襄阳有六门堰,内有良田数千顷,但因为堰日久失修,故令这些田地都荒废了;秀之受命复修,让田地复耕,令当地变得丰饶。后改领广平太守。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秀之转督梁南北秦三州诸军事、宁远将军、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文帝发动北伐,命秀之节度杨文德、刘弘宗等进攻汧水、陇山一带,又分遣锡千秋领二千兵攻子午谷;竺宗之领三千兵攻骆谷;梁寻领一千兵攻斜谷。其时氐人杨高以阴平及平武两地氐人拒抗宋军,为杨文德所击斩,夺二县,但随后文德无法攻下啖提氐,秀之就将其执送荆州。」。元嘉二十九年(452年),文帝再度北伐,秀之也派了萧道成进攻关中。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父篡位,刘秀之闻讯后即立即起兵,并请求率众东出襄阳勤王,但当时都督梁南北秦诸军事的南谯王刘义宣不允。不久刘劭被武陵王刘骏消灭,刘骏即位为宋孝武帝,迁秀之为使持节、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宁朔将军、益州刺史。孝建元年(454年),刘义宣等人起兵反抗孝武帝,派了参军王曜向秀之徵兵,秀之杀了王曜,立即戒严,并派了中兵参军韦山松东下进攻江陵。虽然山松军在江陵遭到鲁秀消灭,但朝廷军队还是平灭了义宣等军,并进秀之为征虏将军,改督二州诸军事为监二州诸军事,并封康乐县侯,食邑六百户。
孝建二年(455年),秀之转监郢州诸军事、郢州刺史,但从未上任,至大明元年(457年)受徵为右衞将军。大明二年(458年),秀之转任丹阳尹,其实官府在市场赊贷不还钱,百姓对此都有怨言,而秀之也觉得这很不恰当,遂恳切陈词,但朝廷只接纳其言而不肯禁止这行为。大明三年(459年),秀之转任尚书右仆射,次年定制令时论及平民杀害官吏者遇赦应否加以流放问题,秀之则认为虽然律法中没有特别提到杀害官吏,但若果只是流放就和一般杀人无异,为了让人民尊敬官吏如敬父母,建议杀官吏者遇赦也要长期囚于尚方,家属都要充军;朝廷终听从秀之的建议。
大明五年(461年),秀之加领太子右衞率,同年海陵王刘休茂于襄阳反叛,为参军尹玄庆起兵所杀,当时刘秀之弟弟刘恭之是休茂的中兵参军,本获推行雍州事,但不久以前还为休茂奋战的义成太守薛继考此时就以兵胁逼恭之,让自己在呈报朝廷的信息中取代尹玄庆成为平乱功臣。刘秀之这时受命以本官到雍州慰劳当地,并揭发继考的图谋。事件结束后秀之还都,于同年十月转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安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宋孝武帝还亲自到新亭送秀之出发。
后来孝武帝打算徵秀之为尚书左仆射,但未得实行秀之就在大明八年(464年)去世,享年六十八岁,宋孝武帝亦深感痛惜,追赠侍中、司空,增封至一千户,諡为忠成公。
性格特徵
刘秀之善于理政,早年于无锡等县任县令时都有名声,至后来上任梁南秦二州刺史时,所辖的汉川一带粮食不丰,情势不稳,但秀之自求俭约,也废止了当地以绢布作货币的习惯,让人民皆用钱币作货币,最终任内州境都无乱事,百姓亦受惠。在他任梁州及后来转任益州刺史期间,他以身作则的行为亦令远近安然。
秀之为人率性而无风采,但思行坚正,为官清廉,梁益二州本来是丰饶之地,以前担当过这两州刺史的大多都营私聚敛,但秀之离任梁州时竟将自己二百八十万钱的俸禒留在梁州镇库中,至死时亦家无馀财。孝武帝常拿群臣来开玩笑,就因秀之的俭约而叫他做「老悭」
家庭
兄弟
• 刘钦之,秀之兄,东晋右军参军,随朱龄石北镇关中,并与其一同败没。
• 刘恭之,秀之弟
• 刘粹之,秀之弟,晋陵太守
子女
• 刘景远,嗣子,前军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