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數據維基 |
數據維基 -> 東晉
東晉[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ctext:105745
關係 | 對象 | 文獻依據 |
---|---|---|
type | dynasty | |
name | 東晉 | default |
name | 晉 | |
authority-wikidata | Q306928 | |
authority-wikidata | Q7352 | |
link-wikipedia_zh | 东晋 | |
link-wikipedia_en | Eastern_Jin |
東晉(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內遷的北方遊牧民族造反,晉懷帝與晉愍帝先後被俘殺,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先前三國時期的東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東晉又仿蜀漢稱東漢為中漢,稱西晉為中朝;又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因江東被晉人視為東方,因而司馬睿之後的晉朝被劉宋稱作東晉。同時北方有多個遊牧民族建立政權並連年征戰,史稱五胡十六國時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晉哀帝曾自嘲政治大事就日後篡晉自立的桓氏(桓楚)主導,自己則只負責宗廟祭祀等小事。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恩盧循之亂等。
東晉也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于內部不團結,東晉君主表面上支持北伐,實質害怕連半璧江山都失去,導致北伐毫無建樹,只有最後篡晉的劉裕收回部分失地。祖逖本有希望恢復舊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鬱鬱而終。桓溫的北伐則被慕容垂擊敗。
376年,前秦苻堅滅掉代國,統一北方,南北分立之勢從此而成。其後苻堅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堅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東晉宰相謝安力主抗擊,派謝石、謝玄率軍,在淝水之戰大獲全勝,苻堅逃回北方。之後苻堅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後有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後為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大權落于劉裕。
顯示更多...: 歷史 開始 北伐 危機 滅亡 特色 君主列表 注釋
以上介紹摘自維基百科;若有錯漏,敬請在維基百科上修改來源條目。
主題 | 關係 | at-date | from-date | to-date |
---|---|---|---|---|
皇甫謐 | associated-dynasty | |||
葛洪 | associated-dynasty | |||
祖約 | rebelled-against | 327/11/30 - 327/12/29咸和二年十一月 | ||
蘇峻 | rebelled-against | 327/11/30 - 327/12/29咸和二年十一月 | ||
晉元帝 | ruled | 317/4/6建武元年三月辛卯 | 323/1/2永昌元年閏十一月戊子 | |
晉明帝 | ruled | 323/1/3永昌元年十一月己丑 | 325/10/18太寧三年閏八月戊子 | |
晉成帝 | ruled | 325/10/19太寧三年閏八月己丑 | 342/7/26咸康八年六月癸巳 | |
晉康帝 | ruled | 342/7/27咸康八年六月甲午 | 344/11/17建元二年九月戊戌 | |
晉穆帝 | ruled | 344/11/18建元二年九月己亥 | 361/7/10升平五年五月丁巳 | |
晉哀帝 | ruled | 361/7/11升平五年五月戊午 | 365/3/30興寧三年二月丙申 | |
晉海西公 | ruled | 365/3/31興寧三年二月丁酉 | 372/1/5太和六年十一月戊申 | |
晉簡文帝 | ruled | 372/1/6太和六年十一月己酉 | 372/9/11咸安二年七月戊午 | |
晉孝武帝 | ruled | 372/9/12咸安二年七月己未 | 396/11/6太元二十一年九月庚申 | |
晉安帝 | ruled | 396/11/7太元二十一年九月辛酉 | 419/1/27義熙十四年十二月丁丑 | |
晉恭帝 | ruled | 419/1/28義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 | 420/7/7元熙二年六月甲子 | |
晉書 | work-subject |
文獻資料 | 引用次數 |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4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