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韓昇在《從〈陰雲墓誌〉論周隋之際的政局》一文中這樣論述陰云:「(宇文護)提拔新人,替換舊官員,特別是在要害部門大量安插親信,完全控制住權力中樞。《陰雲墓誌》所謂『引公為內親信』,正是此過程的真實寫照,有助于了解宇文護掌權的真相。陰壽以北周元從子弟的身份,獲得宇文護的重用,擔任軍職,從都督迅速升任大都督,掌管禁軍和外府的騎兵。這是非常重要的軍職。北朝作戰,騎兵為主力,可知宇文護對他寄任之重。……陰壽並未因為戰敗而受到責罰,反而加官晉級,不久更充任 『內外府掾』,身居要害之地。……從宇文護專權到周武帝親政之際,陰壽如何從宇文護的紅人變成周武帝的親信的呢?史書沒有留下任何記載,其墓誌也沒有蛛絲馬跡可尋。……陰壽從宇文護陣營轉入周武帝麾下,宇文神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宇文述也與陰雲一樣,早年「領周塚宰親信」,應即北周宰相宇文護親信。宇文述墓誌可以找到他背叛宇文護投靠周武帝的蛛絲馬跡: 「仍領周塚宰親信。周武帝篡圖, 引公居臥內……」 。《北史卷七十九宇文述》:「周大塚宰宇文護甚愛之,以本官領護親信。及武帝親總萬機,召為左宮伯」,卻將宇文述背叛主子宇文護的事情全部隱去。
韓昇在《從〈陰雲墓誌〉論周隋之際的政局》一文中又說:「陰壽再度出現在歷史舞台時,他已經是隋文帝的寄任心腹的關鍵性人物。從周武帝重臣到助楊堅創建隋朝,這個關係是如何轉變的呢?我以為關鍵還在周武帝東征北齊之役。……北周水師是由楊堅統帥的。……亦即陰壽在楊堅的麾下作戰,建立功勳。此役使得陰壽有緣同楊堅建立直接的關係,其軍事才幹獲得青睞。」
宇文述也與陰雲一樣參加了周齊戰爭。宇文述墓誌雲「于時,周齊密邇,烽侯相望,壘結四郊,征鼙日警,勁鎩長棘,時不暫韜,東夏克平,厥功甚懋。功授大將軍,濮陽郡公。」 與陰壽墓誌「從周武帝東伐 , 師出河陰 , 彼以山川形 勝,水陸抗拒,公率一舸,亂流而出,燒其舩艦,無複遺余。潤下之流,不妨炎上;未濟之火 , 飜得焚舟。又從平齊,晉州力戰,摩壘致師,陵城折馘。次勛居最,複超榮序,授使持節、開府儀同大將軍、東光縣開國公,……」 說的是一件事,不過很難說在周齊戰爭中宇文述與隋文帝楊堅建立了「直接的關係」。
韓昇在《從〈陰雲墓誌〉論周隋之際的政局》一文中最後說:「楊堅篡周,一時三方俱起,尤其以尉遲迥聲勢最稱浩大,河北、河南、山東等地起而響應,楊堅亦集中主力與之對峙。這場決戰,中央由楊堅、李德林和高熲謀劃指揮,前線則委任老將韋孝寬總領全軍。當時的局勢十分複雜,各路將領各懷心思,韋孝寬難以駕馭,故稱病不出,……所以,當時在第一線掌握軍隊的重任就落到作為監軍的陰壽肩上,……當時最大的危險尚不在于尉遲迥起來反抗,而在 于眾將並未歸心,動搖觀望……陰壽在創建隋朝的最危險時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宇文述也與陰雲一樣參加了平尉遲迥之戰。宇文述墓誌云:「大象二年,歷厭周德,鼎移隋運,尉迥稱兵,擁據漳滏。公為總管,討擊不庭,料敵制勝,騁變乘機,旗不暫褰,鼓不停響,兵無染鐸,凶渠盡殪。授上柱國、褒國公。」與陰壽墓誌「尉迥煽動清齊,居有彰鄴,遣鄖國公寬勒兵問罪,令公總護,諸將咸取節焉。一舉而武陟平,再戰而臨漳定,氛祲既消,廓清斯在,策授使持節、柱國、趙郡公,……」說的是一件事,宇文述應該是韋孝寬帳下諸總管之一。宇文述與陰壽一樣,在創建隋朝的最危險時刻,起到了攻城拔寨的作用,從宇文述受封上柱國、褒國公的獎賞看,其地位比陰壽還高一些,陰壽僅僅是柱國、趙郡公。
宇文述與陰壽的一生都經歷了在宇文護、周武帝、隋文帝之間華麗轉身的情節。這應該是北魏、西魏、北周到隋、唐整個中古時期武人的一種普遍的現象,當時的政治並沒有特別看重所謂春秋大義、君辱臣死,武人進行政治投機換得更好的未來是一種理所當然的行為。
隋朝建立後,雖然宇文述「以公門傳鐘鼎,世功世祿」,但主要是因為在楊廣奪宗中的投機和功勞,「東儲寄深」 ,隋煬帝登基不久的大業初年,宇文述正式成為隋軍中第二號人物左翊衛大將軍。
隋煬帝的御林軍驍果的直接領導人是司馬德戡,所謂驍果軍實際上就是武人集團。驍果軍殺隋煬帝一事,多處體現出中古武人的投機本質。
首先驍果軍並沒有計劃好推舉誰為領導,最後趙行樞推舉宇文化及為主,乃是因為趙行樞與宇文智及有舊,也就是《北史卷七十九》中「又有趙行樞者,本太常樂戶,家財億計。述謂為兒,受其賂遺」 ,既然宇文述收受了趙行樞大量賄賂,宇文智及也肯定收受了趙行樞大量賄賂,最後趙行樞成為折衝郎將,應該就是驍果軍的折衝郎將。中古時代這種發展自己親信的行為是很普遍的,宇文述、陰壽都曾是宇文護的親信,現在宇文述又發展自己的親信、在驍果軍中安插自己人趙行樞。
其次宇文化及下令殺了隋煬帝之後,驍果軍依然沒有一個道義上的領導人,以至于司馬德戡對趙行樞抱怨說:「君大誤我。當今撥亂,必藉英賢,化及庸暗,事將必敗,若何?」趙行樞的回答堪稱中古時代的經典話語,他回答說「廢之何難!」 廢立在隋朝那個時代實在是一件很隨意的事情。
宇文述並非北周宗室,祖上三代無名,應該是從爺爺開始憑戰功成為中古時代的武人,宇文述爺爺、父親、本人三代戰功不斷。宇文述先是北周塚宰宇文護親信、隨後背叛宇文護成為周武帝的大將,又參加平定尉遲迥而投靠隋文帝楊堅,太子楊勇 (隋朝)還在便投機晉王楊廣,一生多次轉身,雖然死前也提到「智及不可久留,願早除之」 ,但他的一生就是自己兒子宇文化及背叛、投機、弒君的榜樣。
宇文述年表:釋褐開府儀同三司 ,仍領周塚宰親信。(指宇文述擔任宇文護親信,但是隨後宇文述背叛宇文護,成為周武帝心腹,如《北史卷七十六》:「段文振……初為周塚宰宇文護親信」 ,《北史卷七》「周塚宰宇文護殺閔帝而立明帝」 )
周武帝篡圖, 引公居臥內,……借筋 運籌,每符神契(殺宇文護),建德元年(572年)授左宮伯。
建德三年(574年)授宮伯,于時 , 周齊密邇,烽侯相望,……東夏克平,厥功甚懋。功授大將軍、濮陽郡公,俄為大司衛。
建德四年(575年)遷大司御。
大象二年(580年),歷厭周德,鼎移隋運,尉迥稱兵,擁據漳滏,公為總管,討擊不庭。授上柱國、褒國公。
隋高祖受命,以公為右武衛將軍。
開皇八年(588年),八年平陳,公為水軍總管,與僕射高熲總統軍事。
開皇九年(589年)蕭岩弟兄,據有吳會,公薄伐專征,悉皆克定。功封別子新城郡公。其年授安州總管。俄遷壽州總管。
開皇十九年(599年),獯獫放命,晉王北討。公為長史,仗武乘邊,申威河外,……嚴鼓裁通,凶醜潰散。
仁壽元年(601年),為左衛率。
大業元年(605年),煬帝嗣業, 深相任委……鐵勒契弊,遞相搖蕩。公丹麾所指,一時款服。其年授開府儀同三司。公與齊王楊暕特隆此命,朝野榮之。有頃,授左翊衛大將軍。(進位為隋軍二號人物)。
大業八年(612 年),隋煬帝征高麗,出師之盛,九軍失御,多見淪沒。公統率有方,全師反旆。
大業十一年(615 年),突厥可汗親勒兵眾,回累棊之危,成維山之固。勁松彰于歲寒,貞臣見于國危,公之謂矣。以隋大業十三年九月廿一日薨于江都,時年七十一。煬帝震悼,攬涕久之,不坐朝者三日。贈司徒公、尚書令、十郡太守。
評價
《隋書》對他的評價是:「宇文述以水濟水,如脂如韋,便闢足恭,柔顏取悅。君所謂可,亦曰可焉,君所謂不,亦曰不焉。無所是非,不能輕重,默默苟容,偷安高位,甘素餐之責,受彼己之譏。此固君子所不為,亦丘明之深恥也」。
隋煬帝時,宇文述與蘇威、裴矩、裴蘊、虞世基等掌握朝政,合稱「五貴」。
相關條目
• 隋與高句麗的戰爭
• 宇文化及
影視形象
• 《天子傳奇4大唐威龍》
• 《電視劇大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