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
王紹本名王純,本是太原人氏,後為京兆萬年人。父王端,進士,天寶年間名士,官終工部員外郎。王純是王端的第三子,長兄王綽,為道士;次兄王紓。
唐德宗年間
王純年輕時,因厚實為士人朋友所看重,吳興郡守顏真卿器重他,取他名「純」的意思,為他取字德素,奏授武康尉。蕭複為常州刺史,闢王純為從事。王純曾在約大曆十三年(778年)與河南轉運留後兼監察御史里行戴叔倫異地唱和,戴叔倫曾作《暮春沐發晦日書懷寄韋功曹渢李錄事從訓王少府純》。王純後因丁繼母憂而去職,喪滿後,被累授殿中侍御史、江西觀察推官。御史大夫包佶領租庸鹽鐵事務,也以王純為判官。因淮西節度使李希烈作亂,江淮租輸受阻,特改運路為自潁水入汴水。王純奉包佶表文詣闕,到潼關時,正逢唐德宗西逃,王純于是督率沿路輸送的輕貨(絹綾金珠等寶貨),以兵剽掠剛被淮南節度使陳少游煩重徵稅的江淮地區,走金州(陝西安康)、商州(陝西商洛)一線,倍道經過洋州(陝西西鄉)赴奉天縣行在。興元元年(784年)五月,德宗親自慰勞,說:「六軍到現在還沒有換上春服,我還在穿皮裘。」王純俯伏流涕奏道:「包佶令臣從小路進奉輕貨約五十萬件。」德宗認為道路遠、經費急,進奉不能指望。五日後,王純所督的錢物江、淮繒帛等相繼來到,得以救難,德宗深賴之,命先賞賜將士,然後才給自己製作衣衫。
貞元八年(792年)五月,王純在大理寺丞任上參與祭祀剛去世的包佶。貞元年間,王純為倉部員外郎。當時剛經歷過兵災和旱蝗災,朝廷令戶部削減官員俸祿,兼收茶稅等各種雜稅,以備水旱災害。王純上任後就獲詔主判倉部負責這項工作,後遷戶部郎中,于十三年(797年)二月判本部事務。後又遷兵部郎中,仍判戶部。七月,超拜戶部侍郎,賜金紫,又加朝散大夫,十六年(800年)九月判度支。十八年(802年)八月,特遷戶部尚書。當時德宗親自執政已久,宰相已形同虛設。德宗以王純謹密,恩遇特異,約十二年(796年)王純在戶部郎中任上時,與其他寵臣權力已超過宰相,趨附者盈門;共主理重務八年,政事大小多諮詢王純決定。王純未曾洩漏言語,也不自矜,為政中規中矩無所發明,其實狡險搜刮民財。王純曾邀請秘書郎李藩,說只要相見就能任用他,但李藩沒有應邀。
十九年(803年)三月,王純等五十五人奏議,請求:奉遷獻祖、懿祖神主祔德明、興聖廟,別增兩室奉安神主;請求于德明、興聖廟垣內權設幕屋為二室,暫安神主;等增修的廟室完成了,再以禮遷祔神主入新廟;每至禘祫之年,各自于本室行饗禮。獲准。從此唐太祖恢復了東向的方位。
德宗末年,王純數次稱讚兵部郎中潘孟陽之才,使得潘孟陽不到四十歲就被提拔為權知戶部侍郎。
德宗曾問大臣的兄弟中誰可任用,左右說了王紓和韓皋之兄韓群。于是德宗擢王紓為右補闕。
唐順宗、唐憲宗年間
永貞元年(805年)唐順宗即位後,其寵信的度支鹽鐵副使王叔文開始奪王純之權,三月,拜王純為兵部尚書,實為排擠。四月,皇子廣陵王李淳(即後來的唐憲宗)被改名李純、冊立為皇太子,王純為避諱請求改名王紹。此舉遭到時人非議,認為皇太子也是人臣,東宮屬官改名避諱是應該的,不是其屬官而改名則是諂媚,王純此舉不是以禮事上。李藩認為歷代不識大體的大臣一旦壞了規矩就正不過來了,不足為怪。王紹表殿中侍御史元季方為度支員外郎。十二月,王紹被除授檢校吏部尚書、東都留守、判都省事、兼御史大夫,充東都畿汝州都防禦使。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十一月,武寧軍節度使張愔因病請求代任,王紹遷檢校尚書右僕射、兼徐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武寧軍節度支度營田兼徐、泗、宿、濠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即領濠、泗二州在武寧軍管下。自從張愔被徐州軍推為帥之後,徐州兵驕難治,王紹修輯軍政,徐州軍也喜于新得二州,沒有作亂,人心得安。二年(807年)六月,監軍使孟升卒,王紹送其喪柩還京,給券于乘驛,在郵舍安放喪柩,官吏不敢阻止。此舉受到監察御史元稹的彈劾,被法辦。四年(809年),奏請于宿州置開元觀。
六年(811年)入覲,被征拜兵部尚書,七年(812年)正月,權兼判戶部事。五月,與判度支盧坦、鹽鐵使王播等奏請允許商人于戶部、度支、鹽鐵三司換錢,禁止和約束貯藏錢導致錢不能流通的行為,獲准。但即使實施每千錢增給百錢的政策,也沒有商人到來,錢重帛輕的局面也沒有改觀。八年(813年)九月,奏請折糴(折價買入)粟,獲准。九年(814年)十二月,王紹卒于長安永樂里家中,贈左僕射,謚敬。十年(815年)八月四日,葬于萬年縣洪固鄉,與其妻合葬。
家庭
祖上
• 高祖父王景肅,澧州刺史
• 曾祖父王威,德州司馬
• 祖父王思獻,襄陽令
• 父王端,因王純顯貴,得累贈禮部尚書
• 母李氏,城門郎李韶之女,累贈隴西郡太夫人
妻
• 贈西河郡夫人相里氏,故河南少尹知府事贈工部侍郎相里造的長女,卒于795年
子
三子:
• 長子王元泰,曾任門下省典儀
• 次子王元質,劍南東川節度掌書記、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
• 三子王元弼,曾任右威衛倉曹參軍
女
• 崔弘禮妻
注釋及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