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數據維基 |
高勱[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ctext:828087
關係 | 對象 | 文獻依據 |
---|---|---|
type | person | |
name | 高勱 | |
born | 550 | |
authority-cbdb | 172870 | |
authority-wikidata | Q11668634 | |
link-wikipedia_zh | 高劢 |

高勱小時候就聰明,為高洋所喜愛,七歲就侍奉皇太子。高岳死後襲爵為清河王。後除青州刺史,高洋和他面談他父親高岳治理青州的惠政,希望他用心不負父親之名,高勱哭泣感謝提拔,表示會竭力不辱父親之政。不久追授武衛將軍、領軍、祠部尚書、開府儀同三司。又因清河在京畿,改封樂安王。轉侍中,武平五年(574年)八月任為尚書右僕射,後出為朔州行台僕射。
七年(576年)十二月,後主在晉州為北周所敗,太后回京,命高勱統領兵馬侍衛太后、皇太子,從土門道回京城鄴城。當時佞臣、幸臣、宦官行為暴虐,放鷹犬搶民間雞豬。高勱逮捕宦官儀同三司苟子溢,想殺之正法,因太后有令而釋放。劉文殊私下勸高勱不要得罪苟子溢以免被讒言,高勱卻說高歡時期撫士親賢,戰無不勝,而如今達官多叛,正是苟子溢之流專政弄權所致,即使今日殺此人而明日伏誅也無憾。太后回鄴城後,北周軍陸續來到,北齊人恐懼無戰心,朝臣多降,日夜不停。高勱奏後主說,背叛的多是貴族,士兵還未離心,請求將五品以上者家屬置于三台,以焚台要挾他們死戰,且北齊軍屢敗,北周軍輕敵,背水一戰必勝,是上策。但後主不能用。
北齊滅亡後,高勱入周,依例授開府。
楊堅為北周丞相,器重高勱,以其檢校揚州事。後拜楚州刺史。楚州城北有伍子胥廟,祈禱者用牛酒,甚至破費產業,高勱告諭相關部門,制止了這一活動,百姓信賴他。
隋朝開皇七年(587年),轉光州刺史,呈上取陳五策,得楊堅稱讚和優詔。楊堅伐陳,以高勱為行軍總管,跟從宜陽公王世積攻克陳朝治下的江州。以功拜上開府,賜物三千段。
隴右諸羌數次作亂,朝廷因高勱有威名,拜為洮州刺史。高勱到任後,當地民夷數千戶都相繼來謁見。高勱任內數年,路不拾遺,境內稱治。後來吐谷渾來犯,高勱因病不能禦敵,吐谷渾大掠而去。高勱以損失人口和受羌人賄賂被免職。後在家去世,年五十六。
文獻資料 | 引用次數 |
---|---|
隋書 | 2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2。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