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沈約根據宋的何承天、山謙之、蘇寶生、徐爰的《宋書》,進行增刪、訂補工作,將宋末十幾年的史跡加以補充,撰寫中大量抄錄了徐爰的宋書,因此七十篇的人物傳記以一年的飛快速度完成。《宋書》保存了很多的史料,包括當時的詔令奏議、書札、文章等,參考價值很高。
沈約在《宋書》各志中的敘述,經常溯及到魏晉時期,這可以彌補《三國志》等書的缺陷,同時因為志才是沈約親自創作的部分(人物傳記多抄前人徐爰之宋書),所以志的價值最高。《宋書》的志有八類,包括《律曆志》、《禮志》、《樂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號稱《宋書》八書,份量占全書的一半。《宋書》志的部分上溯先秦,魏、晉尤為詳盡,記載了不少詔誥、奏疏和古代樂曲、歌詞等珍貴資料。余嘉錫稱贊《宋書》志是「史家之良規」。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宋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宋諸王世表〉、〈宋方鎮年表〉、〈宋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羅振玉補宋書《宗室世系表》1卷,盛大力《宋書補表》4卷,郝懿行補宋書《刑法志》《食貨志》各1卷。近人聶崇岐有《補宋書藝文志》1卷。
版本
按傅增湘、傅熹年所訂補的《郘亭書目》,宋書的宋刻本眉山七史本(後稱三朝本)為高宗紹興十四年官員井憲孟命令四川學官上交的政和年間官修版本。後因付印過多,雕版逐漸模糊,元、明兩朝遞有修補,于是便成了遞修本。該本現存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宋書此外尚有明代南北國子監各行刊印的二十一史本(南北監本,南監本今藏于中華書局圖書館,南監槧本在前故為母本)、崇禎七年汲古閣十七史本、乾隆四年武英殿二十四史本(殿本)、同治金陵書局本以及張元濟影印三朝本(百衲本)。而當代市面通行的則為1974年中華書局點校本以及2018年中華書局修訂本,此二本皆以張元濟百衲本為底本。
目錄
本紀
• 本紀第一 武帝上
• 本紀第二 武帝中
• 本紀第三 武帝下
• 本紀第四 少帝
• 本紀第五 文帝
• 本紀第六 孝武帝
• 本紀第七 前廢帝
• 本紀第八 明帝
• 本紀第九 後廢帝
• 本紀第十 順帝
志
• 志第一 志序 律曆上
• 志第二 律曆中
• 志第三 律曆下
• 志第四 禮一
• 志第五 禮二
• 志第六 禮三
• 志第七 禮四
• 志第八 禮五
• 志第九 樂一
• 志第十 樂二
• 志第十一 樂三
• 志第十二 樂四
• 志第十三 天文一
• 志第十四 天文二
• 志第十五 天文三
• 志第十六 天文四
• 志第十七 符瑞上
• 志第十八 符瑞中
• 志第十九 符瑞下
• 志第二十 五行一
• 志第二十一 五行二
• 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
• 志第二十三 五行四
• 志第二十四 五行五
• 志第二十五 州郡一
• 志第二十六 州郡二
• 志第二十七 州郡三
• 志第二十八 州郡四
• 志第二十九 百官上
• 志第三十 百官下
列傳
• 列傳第一 后妃
• 列傳第二 劉穆之 王弘 子錫
• 列傳第三 徐羨之 傅亮 檀道濟
• 列傳第四 謝晦
• 列傳第五 王鎮惡 檀韶 向靖 劉懷慎 劉粹
• 列傳第六 趙倫之 王懿 張邵
• 列傳第七 劉懷肅 孟懷玉 弟龍符 劉敬宣 檀祗
• 列傳第八 朱齡石 毛脩之 傅弘之
• 列傳第九 孫處 蒯恩 劉鍾 虞丘進
• 列傳第十 胡藩 劉康祖 垣護之 張興世
• 列傳第十一 宗室-長沙景王 臨川烈武王 營浦侯
• 列傳第十二 庾悅 王誕 謝景仁 袁湛 褚叔度長兄秀之 秀之弟淡之
• 列傳第十三 張茂度 子永 庾登之 弟炳之 謝方明 江夷
• 列傳第十四 孔季恭 羊玄保 沈曇慶
• 列傳第十五 臧燾 徐廣 傅隆
• 列傳第十六 謝瞻 孔琳之
• 列傳第十七 蔡廓 子興宗
• 列傳第十八 王惠 謝弘微 王球
• 列傳第十九 殷淳 子孚 弟衝 淡 張暢 何偃 江智淵
• 列傳第二十 范泰 王准之 王韶之 荀伯子
• 列傳第二十一 武三王 廬陵孝獻王義真 江夏文獻王義恭 衡陽文王義季
• 列傳第二十二 羊欣 張敷 王微
• 列傳第二十三 王華 王曇首 殷景仁 沈演之
• 列傳第二十四 鄭鮮之 裴松之 何承天
• 列傳第二十五 吉翰 劉道產 杜驥 申恬
• 列傳第二十六 王敬弘 何尚之
• 列傳第二十七 謝靈運
• 列傳第二十八 武二王 彭城王義康 南郡王義宣
• 列傳第二十九 劉湛 范曄
• 列傳第三十 袁淑
• 列傳第三十一 徐湛之 江湛 王僧綽
• 列傳第三十二 文九王
•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
• 列傳第三十四 臧質 魯爽 沈攸之
• 列傳第三十五 王僧達 顏竣
• 列傳第三十六 朱修之 宗愨 王玄謨
• 列傳第三十七 柳元景 顏師伯 沈慶之
• 列傳第三十八 蕭思話 劉延孫
• 列傳第三十九 文五王 竟陵王誕 廬江王禕 武昌王渾 海陵王休茂 桂陽王休范
• 列傳第四十 孝武十四王
• 列傳第四十一 劉秀之 顧琛 顧覬之
• 列傳第四十二 周朗 沈懷文
• 列傳第四十三 宗越 吳喜 黃回
• 列傳第四十四 鄧琬 袁顗 孔覬
• 列傳第四十五 謝莊 王景文
• 列傳第四十六 殷孝祖 劉勔
• 列傳第四十七 蕭惠開 殷琰
• 列傳第四十八 薛安都 沈文秀 崔道固
• 列傳第四十九 袁粲
• 列傳第五十 明四王 邵陵殤王友 隨陽王翽 新興王嵩 始建王禧
•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 龔穎 劉瑜 賈恩 郭世道 子原平 嚴世期 吳逵 潘綜 張進之 王彭 蔣恭 徐耕 孫法宗 范叔孫 卜天與 許昭先 余齊民 孫棘 何子平
• 列傳第五十二 良吏 王鎮之 杜慧度 徐豁 陸徽 阮長之 江秉之 王歆之
•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 戴顒 宗炳 周續之 王弘之 阮萬齡 孔淳之 劉凝之 龔祈 翟法賜 陶潛 宗彧之 沈道虔 郭希林 雷次宗 朱百年 王素 關康之
• 列傳第五十四 恩倖 戴法興 阮佃夫 王道隆 楊運長
•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 列傳第五十六 鮮卑吐谷渾
• 列傳第五十七 夷蠻
• 列傳第五十八 氐胡 略陽清水氐楊氏 胡大且渠蒙遜
• 列傳第五十九 二凶 元兇劭 始興王濬
• 列傳第六十 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