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惇敘九族,庶明勵翼,邇可遠,在茲。 |
And thus he will produce a generous kindness and nice observance of distinctions among the nine branches of his kindred. All the intelligent (also) will exert themselves in his service; and in this way from what is near he will reach to what is distant. |
《·》: | 乘龍而至四海: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趾,西濟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祇勵。 |
《·》: | 伯諫者,義也,惻隱發於中,直言國之害,勵志忘生,為君不避喪身,義之性也。 |
《·》: | 故習善儒路,歸化慕義,志操則勵變從高,明將見之,顯用儒生。 |
《·》: | 勵,勉也。 |
《》: | 盡忠則史魚之直也,剛平則山甫之勵也。 |
《·》: | 故田者不強,囷倉不滿,官御不勵,誠心不精,將相不強,功烈不成,王侯懈怠,汎世無名。 |
《·》: | 赦過遺善,則民不勵。 |
《·》: | 吳子曰:「凡制國治軍,必教之以禮,勵之以義,使有恥也。」 |
《·》: | 爪牙五人:主揚威武,激勵三軍,使冒難攻銳,無所疑慮。 |
《·》: | 故戰者必本乎率身以勵眾士,如心之使四肢也。 |
《·》: | 接以禮,勵以義,則士死之。 |
《·》: | 名可務立,功可強成,故君子積志委正,以趣明師,勵節亢高,以絕世俗。 |
《·》: | 陽勵於一言,陰勵於二言,平素、樞機以用。 |
《》: | 欲以激勵應侯 |
《·》: | 請王勵士,以奮其朋勢。 |
《》: | 計研對曰:「夫興師舉兵,必且內蓄五穀,實其金銀,滿其府庫,勵其甲兵。」 |
《·》: | 頌曰:契母簡狄,敦仁勵翼,吞卵產子,遂自脩飾,教以事理,推恩有德,契為帝輔,蓋母有力。 |
《》: | 輒璽書勉勵。 |
《·》: | 齠齔勵志,白首不衰。 |
《》: | 恭善為文,著賦、頌、詩、勵學凡二十篇。 |
《·》: | 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 |
《·》: | 賜以優言,問所好尚,勵短引長,莫不懇篤。 |
《·》: | 勵德樹聲,莫不師聖,而建言修辭,鮮克宗經。 |
《·》: | 軾怒蛙以以勸勇,避螳螂以勵武。 |
《·》: | 且魏武方以天下勵志,而用夫差分死之言,尤非其類。 |
《·》: | 降及宣帝,興於仄陋,綜覈名實,知世所病,以為吏數變易,則下不安業,久於其事,則民服教化,其有治理者,輒以璽書勉勵,增秩賜金,是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漢世良吏,於茲為盛,故能降來儀之瑞,建中興之功,漢初至今,三百餘年,俗浸彫敝,巧僞滋萌,下飾其詐,上肆其殘,典城百里,轉動無常,各懷一切,莫慮長久,謂殺害不辜為威風,聚斂整辯為賢能,以修己安民為劣弱,奉法循理為不治,髠鉗之戮,生於睚眦,覆尸之禍,成於喜怒,視民如寇讎,税之如豺虎,監司見非不舉,聞惡不察,觀政於亭傳,責成於期月,言善不稱德,論功不據實,虛誕者獲譽,拘檢者離毁,州宰不覆,競共辟召,或考奏捕治,而亡不受罪,會赦行賂,復見洗滌,朱紫同色,清濁不分,故使奸猾枉濫,輕忽去就,拜除如流,缺動百數,特選横調,紛紛不絕,送迎煩費,損政傷民,和氣未洽,灾眚不消,咎皆在此,臣愚以為鄕部親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從政者,寬其負算,增其秩禄,吏職滿歲,宰府州郡,乃得辟舉,如此,威福之路塞,虛僞之端絕,送迎之役損,賦斂之源息,循理之吏,得成其化,率土之民,各寧其所。 |
《·》: | 《晉孫楚顏回贊》曰:束身勵行,宗事聖道,鑽仰孜孜,視予猶考。 |
《·》: | 時曹勵為嗣陳留王,以主魏祀 |
《》: | 古之聖賢未嘗不以懈惰荒寧為懼,勤勵不息自強,此孔子所以深責宰予也。 |
《·》: | 「子貢曰:《》云『』,其斯之謂與」者,子貢知師勵已,故引《》以成之。 |
《》: | 忽聞喊聲大作,數百軍兵來至橋上攔住車駕,勵聲問曰:「來者何人?」 |
《》: | 西門慶道:「工完之時,一定撫按有些獎勵。」 |
《》: | 一來是獎勵彼竭力為公,早完王事 |
《·》: | 勵:勸勉。 |
《·》: | 又曰:陽燧取火,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時,消煉五石,鑄以為器,摩勵生光,仰以向日,則火來至,此取真火之道也。 |
《·》: | 信吾言矣,子勵之哉。 |
《·》: | 記得岳飛初勵兵於鄂渚,有旨令移鎮江陵。 |
《》: | 無則反躬自勵,畏其僭也,畏其易福而為禍也。 |
《》: | 探春笑道:「雖也看過,不過是勉人自勵,虛比浮詞,那裡真是有的?」 |
《》: | 循躬思勵己,撫俗愧時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