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荊,仲尼聞之,使人往視,還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 |
《·》: | 文公不能服喪,不時奉祭,不以三年,又以喪取,取於大夫,以卑宗廊,亂其群祖以逆先公。 |
《·》: | 其堂上有五老焉,其廊下有二十壯士焉。 |
《·》: | 再奏之,大風至,大雨隨之,裂帷幕,破俎豆,墮廊瓦。 |
《·》: | 陰氣瘱而𢙅之,陽猶恢而廊之。 |
《·》: | 《春秋》:「師曠為晉平公奏清徵之音,有玄鶴二八從南方來,進於廊門之扈。」 |
《·》: | 雖門閭之下、廊廟之上,猶皆如是 |
《·》: | 再奏之,大風至,大雨隨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懼,伏於廊室之間。 |
《·》: | 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 |
《·》: | 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于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 |
《·》: | 高之以廊廟之論,重之以受命之論,銳之以踰垠之論,則敵國可不戰而服。 |
《·》: | 故曰:仁賢之智,聖明之慮,負薪之言,廊廟之語,興衰之事,將所宜聞。 |
《·》: | 晚世之時,帝有桀、紂,為琁室、瑤台、象廊、玉床,紂為肉圃、酒池,燎焚天下之財,疲苦萬民之力,刳諫者,剔孕婦,攘天下,虐百姓,於是湯乃以革車三百乘,伐桀于南巢,放之夏台,武王甲卒三千,破紂牧野,殺之于宣室,天下甯定,百姓和集。 |
《·》: | 廊廟之位,吾未嘗敢失節也。 |
《·》: | 范蠡進諫曰:「夫謀之廊廟,失之中原,其可輿?」 |
《·》: | 范蠡曰:「君王圖之廊廟,失之中野,可乎?」 |
《》: | 式於廊廟,不式於四境之外。 |
《·》: | 今九州同域,天下一統,陛下優遊巖廊,覽群臣極言至論,內詠雅、頌,外鳴和鑾,純德粲然,並於唐、虞,功烈流於子孫。 |
《·》: | 大治第室,起土山漸臺,洞門高廊閣道,連屬彌望。 |
《·》: | 而沈淪草莽,好爵莫及,廊廟之寶,棄於溝渠。 |
《·》: | 屋皆徘徊連屬,重閣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 |
《·》: | 偓促談於廊廟兮,律魁放乎山間。 |
《·》: | 無妄:棟橈榱壞,廊屋大敗。 |
《·》: | 廊:東西序也。 |
《·》: | 劍削,自河而北燕趙之間謂之窒,自關而東或謂之廊,或謂之削,自關而西謂之𩏂。 |
《·》: | 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肅肅如入廊廟中,不修敬而人自敬。」 |
《·》: | 洪嘗謂史云不食於昆弟,華生治潔於昵客,蓋邀名之僞行,非廊廟之遠量也。 |
《·》: | 垂拱巖廊,風樹之悲踰切。 |
《·》: | 其一水自大夏門東逕宣武觀,憑城結構,不更增墉,左右夾列步廊,參差翼跂,南望天淵池,北矚宣武場。 |
《·》: | 自先帝初興,爰曁陛下,榮淵累葉,豐功懿德,策名襃揚,辯著廊廟,勝衣舉履,誦詠明文,以為口實。 |
《·》: | 秦政酷烈,違忤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高祖平亂,約法三章,太宗至仁,除去收孥,萬姓廊然,蒙被更生,澤及昆蟲,功垂萬世,陛下聖明,德被四表,今以比年久旱,灾疫未息,躬自菲薄,廣訪得失,三代之隆,無以加焉。 |
《·》: | 《陳伏知道為王寬與婦義安主書》:昔魚嶺逢車,芝田息駕,雖見妖婬,終成揮忽,遂使家勝陽臺,為歡非夢,人慚蕭史,相偶成仙,輕扇初開,欣看笑靨,長眉始畫,愁對離粧,猶聞徙佩,顧長廊之未盡,尚分行幰,冀迥陌之難迴,廣攝金屏,莫令愁擁,恆開錦幔,速望人歸,鏡臺新去,應餘落粉,燻爐未徙,定有餘煙,淚滴芳衾,錦花長濕,愁隨玉軫,琴鶴恆驚,已覺錦水丹鱗,素書稀遠,玉山青鳥,仙使難通,綵筆試操,香牋遂滿,行雲可託,夢想還勞,九重千日,詎想倡家,單枕一宵,便如蕩子,當令照影雙來,一鸞羞鏡,勿使窺窻獨坐,恒娥笑人。 |
《·》: | 衛尉於太極殿門外廊下,量設文武百官次。 |
《·》: | 廊廟之材非一木之枝,狐白之裘非一狐之腋。 |
《》: | 悟空到門外,又拜了大眾師兄,就於廊廡之間安排寢處。 |
《》: | 寺僧接入,嵩安頓家小,命張闓將軍馬屯於兩廊。 |
《》: | 正殿上金碧輝煌,兩廊下檐阿峻峭。 |
《》: | 伏道迴廊,處處玲瓏剔透。 |
《·》: | 廂:廊也,亦曰東西室。 |
《·》: | 后與子云奏事,坐白虎殿廊廡下,以寒,故背日曝背。 |
《》: | 堂殿廊宇,隨類致木,皆得足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