侲 U+4FB2 |  說文小篆 |  金文 |
部首: | 人+ 7筆 = 共9筆. |
---|
字典出處: | 宋本廣韻: 頁101第22 頁391第56 康熙字典: 頁103第14 辭海: 卷1頁0460第1 GSR: 第455.n 漢語大字典: 卷1頁0158第05 |
---|
表面結構: | 左:亻,右:辰。 |
---|
國語發音: | zhèn ㄓㄣˋ |
---|
粵語發音: | zan3 |
---|
說文解字: | 《》侲:僮子也。从人辰聲。 |
---|
宋本廣韻: | 《···》侲:字林云養馬者。 《···》侲:侲子逐厲〾鬼童子也。 |
---|
康熙字典: | 《··》侲:《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刃切,音震。童子也。《張衡·東京賦》侲子萬童。《註》薛綜曰:侲之言善也,善童,幼子也。《後漢·禮儀志》先臘一日大儺,選中黃門子弟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爲侲子,皆赤幘皁製,執大叢以逐疫。又挽歌亦用侲童。又《揚子·方言》燕齊閒謂養馬者爲侲。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人切,音眞。義同。 |
---|
反切: | 側鄰 (《···》) 章刃 (《···》) |
---|
原典出處
《·》: | 其儀:選中黃門子弟年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為侲子。 |
《·》: | 侲:僮子也。 |
《·》: | 所以秘祝移過,異於成湯之心,侲子驅疫,同乎越巫之祝:禮失之漸也。 |
《》: | 達餘萌於暮春,昭誠心以遠喻,三農之隙,耀威中原,歲惟仲冬,大閱西園,乃馭小戎,撫輕軒,戈矛若林,牙旗繽翻,迄乎上林,結徒為營,敘和樹表,司鐸授鉦,坐作進退,節以軍聲,火烈具舉,武士星敷,鵝鸛魚麗,箕張翼舒,馭不詭遇,射不翦毛,升獻六禽,時膳四膏,成禮三驅,解罘放麟,不窮樂以訓儉,不殫物以昭仁,爾乃卒歲大儺,驅除群癘,侲子萬童,丹首玄製,桃弧棘矢,所發無臬,飛礫雨散,剛癉必斃,煌火馳而星流,逐赤疫於四裔。 |
《·》: | 選侲子,如北齊法。 |
《·》: | 侲:字林云養馬者。 |
《·》: | 其儀選中黃門子弟十二已下,百二十人為侲子,皆赤幘皂制,執大鼗。 |
《·》: | 洪云:「『傅』子,當是『侲』子之訛,《》『燕、齊之閒養馬者,謂之侲』,後漢書杜篤傳,李注引《》『侲,養馬人也』。」 |
《·》: | 殿上燈人爭烈火,宮中侲子亂驅妖。 |
《·》: | 侲:《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刃切,音震。 |
《》: | 歲除日,太常卿領官屬樂吏并護僮侲子千人,晚入內。 |
《·》: | 天台趙與侲英可,嘗夢賦落梅詩,僅記一聯云:「溪月涵虛影,山雲護斷香。」 |
《》: | 齊制,季冬晦,選樂人子弟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為侲子,合二百四十人。 |
《》: | 選人年十二以上、十六以下為侲子,假面,赤布褲褶。 |
《》: | 烏丸庫侲宮鳴聚黨為寇,詔建討平之。 |
《》: | 太后以陰陽不和,軍旅數興,詔歲終饗遣衛士勿設戲作樂,減逐疫侲子之半。 |
《》: | 其儀:選中黃門子弟年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為侲子。 |
《》: | 捻小碧上掌,下須有朋(去聲)肯之聲,據此乃是漢震(一作侲。 |
《·》: | 侲子五百,小兒為之,衣朱褶、素襦,戴面具。 |
《》: | 而後侲兒舞女之裝。 |
以上的例子來自維基區中的文獻,未必經過仔細校對。若發現錯字,請使用維基自行糾正。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或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