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 人+ 15筆 = 共17筆. |
---|
字典出處: | 宋本廣韻: 頁346第39 康熙字典: 頁120第27 辭海: 卷1頁3030第2 漢語大字典: 卷1頁0234第04 |
---|
表面結構: | 左:亻,右:賜。 |
---|
國語發音: | sì ㄙˋ |
---|
粵語發音: | ci3 |
---|
宋本廣韻: | 《···》澌:盡也,禮注云死之言澌也。 《···》儩:上同。 |
---|
康熙字典: | 《··》儩:《》《集韻》𠀤斯義切,音賜。盡也。《唐書·李密傳》賈潤甫諫密曰:稟取不節,敖庾之藏,有時而儩。粟竭人散,何仰而成功。又《潘岳·西征賦》超長懷以遐念,若循環而無儩。又《維摩經》缽飯悉飽衆,會猶故不儩。 |
---|
反切: | 斯義 (《···》) |
---|
英文翻譯: | complete |
---|
原典出處
《·》: | 儩:上同。 |
《·》: | 儩:《》《集韻》𠀤斯義切,音賜。 |
《》: | 不儩不宣等用字 |
《》: | 缽飰熏毗邪,同食故不儩。 |
《·》: | 皇華于原于隰,無不光明;使臣于遠于近,無不周遍;先生是書儩之矣。 |
《》: | 第十四卷引《溫彥博傳》「有時而儩」,各本作「賜」,此與《新唐書》合。 |
《》: | 不儩不宣等用字 |
《》: | □之字俗作儩。 |
《·》: | 皇華於原于隰,無不光明;使臣于遠于近,無不周遍;先生是書儩之矣。 |
《》: | 而稟取不節,敖庾之藏有時而儩,粟竭人散,胡仰而成功?」不聽。 |
《·》: | ...已飽足飯不消瀃瀃與賜同予按集韻儩盡也見釋典瀃洩水門南史有石瀃杼... |
《·》: | 那知飯不儩所喜菊猶存 |
以上的例子來自維基區中的文獻,未必經過仔細校對。若發現錯字,請使用維基自行糾正。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或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