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 匸+ 9筆 = 共11筆. |
---|
字典出處: | 宋本廣韻: 頁289第35 康熙字典: 頁155第11 辭海: 卷2頁0720第1 漢語大字典: 卷1頁0088第03 |
---|
表面結構: | Top, left and bottom: 匚, center and right: 扁. Component of: 𢴂 𬄈 𦄒 |
---|
國語發音: | biǎn ㄅㄧㄢˇ |
---|
粵語發音: | bin2 |
---|
宋本廣韻: | 《···》匾:匾㔸薄也,㔸。湯奚切。 |
---|
康熙字典: | 《··》匾:《唐韻》方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典切,𠀤編上聲。《玉篇》匾㔸。《》匾㔸,薄也。《韻會》器之薄者曰匾。又不圓貌。通作扁。 |
---|
反切: | 卑連 (《···》) |
---|
英文翻譯: | flat, round split-bamboo contain |
---|
原典出處
《》: | 匾擔還愁滑,兩頭釘上釘。 |
《》: | 王婆道:「他家賣的拖煎阿滿子,乾巴子肉翻包著菜肉匾食餃,窩窩蛤蜊面,熱燙溫和大辣酥。」 |
《》: | 見廟門一匾,上書[軒轅廟]。 |
《·》: | 㔸:匾㔸薄也。 |
《·》: | 。 |
《》: | 須是縱橫舒卷皆由自家使得,方好搦成團,捺成匾,放得去,收得來,方可。 |
《》: | 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 |
《·》: | 藊:《集韻》補典切,音匾。 |
《》: | 「走進去舉頭一看,正廳上懸著一塊匾,匾上貼著紅紙,上面四個大字是『驊騮開道」。』 |
《·》: | 後總同前總數,但用黑油紙,匾形,高一尺二寸,橫二尺,匾四寸。 |
《·》: | 七年,御書「天南樂國匾」額賜之,並減免速香、安息香、袈裟、布匹等貢。 |
《》: | 有的攜了酒,有的掇個攢匾,齊齊擁到房中,說的說,笑的笑,敬酒的敬酒,遜菜的遜菜。 |
《·》: | 宮牆上有樓聳出,匾曰「梁山伯祝英臺讀書處」,駭異之。 |
《》: | 夷人失去玉石,原稱不匾不圓,略斜一角,比漿水玉略高些,約重九斤。 |
《》: | 忙走到廟前一看,只見廟門上橫著一個匾額,一時亮光模糊看不明白,心下想道:「多分是個土地廟兒,若不是土地廟定是個火神廟兒。」 |
《》: | 虔備金豬、匾額,五生五熟,五果五菜,諸般等物。 |
《》: | 彼此讓進船房,裡面懸著一塊小匾,上寫著「自在天」三字。 |
《》: | 雲屏因夢卿有天子賜的匾額,仍將正樓讓給夢卿居住。 |
《》: | 這裡頭套著是一間,過去是四間,就是這臨水的成個葫蘆式,那門上嵌著塊石匾,是『自然』二字。」 |
以上的例子來自維基區中的文獻,未必經過仔細校對。若發現錯字,請使用維基自行糾正。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或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