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U+5480

說文小篆

異體字
同義字

同義字

部首:+ 5筆 = 共8筆.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 頁259第2 頁259第43 康熙字典: 頁184第03 辭海: 卷2頁6920第3 GSR: 第46.u 漢語大字典: 卷1頁0599第17
表面結構:左:,右:
國語發音: ㄐㄩˇ ㄗㄨˇ
粵語發音:zeoi2
說文解字:口部》咀:含味也。从口且聲。
宋本廣韻:廣韻·上聲··》咀:咀嚼。慈吕切,六。
廣韻·上聲··》咀:㕮咀脩藥也,又慈吕切㕮音甫。
廣韻·入聲··𪆰》咀:相呼聲。又當辢切。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口部·》咀:《唐韻》慈呂切《集韻》《韻會》在呂切《正韻》再呂切,𠀤音沮。《說文》含味也。《廣韻》咀嚼。《管子·水地篇》人水也,男女精氣合,而水流形,三月如咀。咀者何,曰五味。五味者何,曰五藏。《司馬相如·上林賦》咀嚼菱藕。《韓愈·進學解》含英咀華。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與切,音苴。㕮咀,修藥也。又《集韻》㕮咀,謂商量斟酌之。一曰含味也。
反切:慈吕 (《廣韻·上聲··》) 子與 (《廣韻·上聲··》) 乙鎋 (《廣韻·入聲··𪆰》) 當辢 (《廣韻·入聲··𪆰》)
英文翻譯:suck; chew, masticate

原典出處

大戴禮記·易本命》:嚾者九竅而胎生。
列仙傳·方回》:嚼雲英,棲心隙漠。
管子·水地》:三月如者何?
史記》:汎淫泛濫,隨風澹淡,與波搖蕩,掩薄草渚,唼喋菁藻,嚼蔆藕。
漢書》:丞相豈兒女子邪,何謂藥而死!
前漢紀》:上。
後漢書·宦者列傳》:陛下不密其言,至令宣露,群邪項領,膏脣拭舌,競欲嚼。
說文解字·口部》:哺:哺也。
釋名·釋形體》:動於下,止於上,上下物以養人也。
黃帝內經》:伯高答曰:用淳酒二十斤,蜀椒一斤,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種,皆嚼,漬酒中,用綿絮一斤,細白布四丈,並內酒中,置酒馬矢熅中,封涂封,勿使泄。
傷寒論》:右伍味,㕮,以水柒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壹升。
金匱要略·雜療方》:右各㕮,分為三帖,一帖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
文心雕龍·序志》:傲岸泉石,嚼文義。
抱朴子·暢玄》:咽九華於云端,六氣於丹霞。
金樓子·立言下》:鋸齒不能嚼,箕口不能別味,榼耳不能理音樂,屩鼻不能達芬芳。
神仙傳·九靈子》:其經曰:「此術可以辟五兵,卻虎狼,安全己身,營護家門,保子宜孫,內外和睦,人見則喜,不見則思,即宜從軍,又利遠客,他人謀己,消滅不成,千殃萬禍,伏而不起,杜奸邪之路,塞妖怪之門,呪之者,其災不成,厭蠱之者,其禍不行。」
三國志·王粲傳》:質案劒曰:「曹子丹,汝非屠机上肉,吳質吞爾不搖喉,爾不搖牙,何敢恃勢驕邪?」
群書治要·宦者傳》:又聞前召議郞蔡邕對問於金商門,而令中常侍曹節,王甫詔書喻旨,邕不敢懷道迷國,而切言極對,毁剌貴臣,譏呵竪宦,陛下不密其言,至令宣露,羣邪競欲嚼,造作飛條,陛下回受誹謗,致邕刑罪,室家徙放,老幼流離,豈不負忠臣哉。
藝文類聚》:歲次昭陽,月在大梁,其日上巳,其時少陽,春吏司職,青祗效祥,徵萬騎於平樂,開千門於建章,皇帝翊四校於仙園,迴六龍於天苑,華蓋平飛,風烏細轉,帷宮宿設,帳殿開筵,傍臨細柳,斜界宜年,河漘薙草,渭口澆泉,塴雲五色,的暈重圓,陽管既調,春絃實撫,玉律調鍾,金錞節鼓,於是銜拉鐵,逐日追風,並試長秋之埒,俱下蘭池之宮,鳴鞭則汙赭,入埒則塵紅,變三驅而畫鹿,登百尺而懸熊,禮正六耦,詩歌九節,弓如明月對堋,馬似浮雲向埒,鴈失群而行斷,猿求林而路絕,乃有六郡雄才,五陵高選,新迴馬邑之兵,始罷龍城之戰,尚帶流星,猶乘奔電,始聽鼓而唱籌,即移竿而摽箭,熊耳刻杯,浮雲畫罍,水衡之錢山積,織室之錦霞開,司筵賞至,酒正杯來,既而日下澤宮,筵闌相圃,悵從蹕之留歡,眷迴鑾之餘武。
通典·后妃》:左雄奏曰:「尚書故事無乳母爵邑之制,唯孝安皇帝變亂舊典,封爵阿母王聖為野王君,生為天下所嚼,死為天下所歡快。」
意林》:稽首再拜,問于太一小子曰:「自鑿井出泉,五味煎煮,口別生熟,後乃食。」
西遊記》:那八戒就趁腳兒蹺道:「你這個童兒,年幼不知事體,就來亂罵,白口咒,枉賴了我們也,不當人子。」
廣韻·》:嚼。
太平御覽·》:《抱樸子》曰:六氣于丹霞。
太平廣記·西王母》:上行太極,下造十方,溉月日入天門,名曰玄真之經。
朱子語類》:某所解語孟和訓詁注在下面,要人精粗本末,字字為嚼過。
郁離子·枸櫞》:未畢一瓣,王舌縮而不能咽,齒柔而不能,希鼻顣額以讓使者。
紅樓夢》:紫鵑笑道:「倒不是白嚼,我倒是一片真心為姑娘。」
康熙字典·》:跙:《廣韻》慈呂切《集韻》《韻會》在呂切,𠀤音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