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 广+ 8筆 = 共11筆. |
---|
字典出處: | 宋本廣韻: 頁221第38 頁536第25 康熙字典: 頁347第16 辭海: 卷4頁8940第5 漢語大字典: 卷2頁0887第06 |
---|
表面結構: | 左上:广,右下:奄。 Component of: 𪩑 𫫡 蓭 𧫥 |
---|
國語發音: | ān ㄢ |
---|
粵語發音: | am1 |
---|
宋本廣韻: | 《···》庵:小草舍也。 《···》庵:庵低又屋。 |
---|
康熙字典: | 《··》庵:《》《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含切,音諳。《玉篇》舍也,𢉨也。《》小草舍也。《集韻》圜屋爲庵。又《集韻》或作菴。《後漢·皇甫規傳》親入菴廬巡視。《通典》周武帝攻高齊,兵去之後,齊人謂栢菴爲帳幙,不疑兵退,是則結草木爲廬,皆曰菴。又《》烏合切《集韻》遏合切,𠀤諳入聲。《》低也。又《集韻》豕屋。 |
---|
反切: | 烏含 (《···》) 烏合 (《···》) |
---|
英文翻譯: | Buddhist monastery or nunnery |
---|
原典出處
《·》: | 又謂之庵,庵,奄也,所以自覆奄也。 |
《·》: | 若配徒隸,諸子並立草庵於所署門,不敢寧宅,動經旬日,官司驅遣,然後始退。 |
《·》: | 以其生患於古,而斷之於今,所謂以褒姒喪周,而欲人君廢六宮,以阿房之危秦,而使王者結草庵也。 |
《·》: | 漢孝文帝時,結草為庵於河之濱,常讀老子道德經。 |
《》: | 崔巍峻嶺接天涯,草舍茅庵是我家。 |
《》: | 便教左右:「送子翼往西山庵中歇息。」 |
《》: | 原來月娘早晨吩咐下他,往王姑子庵里送香油白米去了 |
《》: | 聞太師曰:「貧道看此山幽靜,欲化此結一茅庵,早晚誦一二卷「黃庭」。」 |
《·》: | 娿:媕娿不決媕音庵。 |
《·》: | 更行,行半里,見宅基古磚瓦石皆異,遂結庵居之。 |
《·》: | 及魏受禪,居河之湄,結草為庵,獨止其中。 |
《》: | 昨侍坐復庵,聞王講書所說卦氣之論,皆世俗淺近之語,初無義理可推。 |
《》: | 只見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兒兩個一處玩耍呢。 |
《》: | 野人愛向庵前笑,赤玃頻來袖畔眠。 |
《·》: | 升庵以爲𩂪字,不知何據。 |
《》: | 村口一個觀音庵,殿宇三間之外,另還有十幾間空房子,後門臨著水次。 |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或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