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 心+ 6笔 = 共9笔. |
---|
字典出处: | 康熙字典: 页384第32 辞海: 卷5页3140第6 汉语大字典: 卷4页2297第03 |
---|
表面结构: | 左:忄,右:𠫤。 |
---|
国语发音: | lìn ㄌㄧㄣˋ |
---|
康熙字典: | 《··》恡:《正字通》同悋。 |
---|
英文翻譯: | stingy, sparing of; close-fisted |
---|
原典出处
《·》: | 对曰:“君恡而能忍,是以亡尔。” |
《·》: | 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恡于财。” |
《·》: | 邓通幸于文帝,尽心而不违,吮痈而无恡色。 |
《·》: | 使谷食如水火,虽贪恡之人,越境而布施矣。 |
《》: | 原其所以有兹语者,丹实好士,无所爱恡也,故闾阎小论饬成之耳。 |
《·》: | 行赏恡色者沮。 |
《·》: | 楚灵王居千里之地,享百邑之国,不先仁义而尚道德,怀奇伎,□□□,□阴阳,合物恡,作乾溪之台,立百仞之高,欲登浮云,窥天文,然身死于弃。 |
《》: | 皇曰:龙东正,尔分爵禄、贤智,尔咨尔行,无掩大贤以恡财,无庇恶德以私赏。 |
《·》: | 臣闻天之去就,固有常分,圣人当之,昭然不疑,故尧捐骨肉而禅有虞,终无恡色,舜发壠畒而君天下,若固有之,其相受授,间不替漏。 |
《·》: | 峻报书曰:“峻闻古之君子,料能而行,度德而处,故悔恡去于身,利不可以虚受,名不可以苟得。” |
《·》: | 无言不酬,无德不报,故称之酬德赋云,悲夫四游之代序,六龙骛而不息,轻盖靡于骏奔,玉衡劳于抚翼,嗟岁晏之渺欢,曾阴默以凄恻,嗟民生之知用,知莫深于在己,彼知己之为深,信怀之其何已,君奉笔于帝储,我曳裾于皇穆,籍风云之光景,申游好于兰菊,结德言而为佩,带芳猷而为服,予窘迹以多悔,愧离厄而独处,君纡组于名邦,贻话言于川渚,尔要戟于戎禁,我拂剑于郎闱,愿同车以日夜,诚望昏而掩扉,时游般以未极,眷落景之徂晖,苦清颜之倏忽,恡欢赏之多违。 |
《·》: | 八年七月,晋使鸿胪郭恡持节拜皝侍中、大都督河北诸军事、大将军、燕王,馀如故,封诸功臣百馀人。 |
《·》: | 无所恡惜。 |
《·》: | 王恡不发。 |
《·》: | 《本草》锡恡脂。 |
您可以参考该字词在本站先秦两汉或汉代之后原典中之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