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
简体字版 |
悉 U+6089 | ![]() 說文小篆 | 怸 同义字 | 𢚊 同义字 | 𢝕 同义字 |
部首: | 心+ 7笔 = 共11笔. |
---|---|
字典出处: | 宋本广韵: 页468第31 康熙字典: 页386第32 辞海: 卷5页3160第1 GSR: 第1257.e 汉语大字典: 卷4页2301第07 |
表面结构: | 上:采,下:心。 Component of: 𠞹 僁 𡡁 𢴑 𭔎 㗭 㣰 㴽 𤎕 𦸝 𬛐 窸 𦄵 蟋 䊝 𨄠 𨎒 鏭 𬋚 𢥒 |
国语发音: | xī ㄒㄧ |
粤语发音: | sik1 |
唐代发音: | sit |
说文解字: | 《采部》悉:详尽也。从心从采。 |
宋本广韵: | 《广韵·入声·质·悉》悉:《说文》云:详尽也。息七切,九。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心部·七》悉:〔古文〕𢚊𢝕怸《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息七切,音膝。详尽也,谙究也。知也。又姓。《六书总要》从心采,会意。采,古辨字。取明析之义。与采字不同。 |
反切: | 息七 (《广韵·入声·质·悉》) |
英文翻譯: | know, learn about, comprehend |
原典出处
《礼记·王制》: | 悉其聪明、致其忠爱以尽之。 |
He must exert his intelligence to the utmost, and give the fullest play to his generous and loving feeling, to arrive at his final judgment. | |
《论衡·道虚》: | 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 |
The remaining smaller officials, who could not find a seat on the dragon, all got hold of the dragon's beard. | |
《商君书·来民》: | 臣之所谓兵者,非谓悉兴尽起也。 |
When I speak of soldiers, I do not mean that all should be raised and mobilized to the last man. | |
《史记·五帝本纪》: | 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 |
Yao said, 'You must all recommend one of your esteemed relations, or even an obscure stranger.' | |
《诗经·吉日》: | 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
We led on all our attendants, To give pleasure to the son of Heaven. | |
《尚书·汤誓》: |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
The king said, 'Come, ye multitudes of the people, listen all to my words. It is not I, the little child, who dare to undertake a rebellious enterprise.' | |
《说苑·权谋》: | 鲁下令丁男悉发,五尺童子皆至。 |
《春秋繁露·竹林》: | 晋鲁惧怒,内悉其众,外得党与曹卫,四国相辅,大困之奸,获齐顷公,逄丑父。 |
《韩诗外传·卷二》: | 丘尝悉心尽志,已入其中,前有高岸,后有深谷,冷冷然如此既立而已矣,不能见其里,未谓精微者也。 |
《大戴礼记》: | 其为侯大夫也悉善而谦,其端也。 |
《白虎通德论》: | 大夫悉同。 |
《新书·无蓄》: | 古之为天下者至悉也,故其蓄积足恃。 |
《新序·善谋》: | 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悉起兵以应王,秦之兵构而不离,韩、魏氏将出兵而攻留、方、与銍、胡陵、砀、萧、相,故宋必尽。 |
《中论·历数》: | 成、哀之间,刘歆用平术而广之,以为三统历,比之众家,最为备悉。 |
《孔子家语·弟子行》: | 其为大夫,悉善而谦其端。 |
《潜夫论·衰制》: | 先王之政所以众共也,己之命所以独制人也,君诚能授法而时贷之,布令而必行之,则群臣百吏莫敢不悉心从己令矣。 |
《风俗通义·三皇》: | 神农,悉地力,种㯏䟽,故托农皇于地。 |
《孔丛子·抗志》: | 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 |
《新语·道基》: | 于是后圣乃定《五经》,明《六艺》,承天统地,穷事微,原情立本,以绪人伦,宗诸天地,修篇章,垂诸来世,被诸鸟兽,以匡衰乱,天人合策,原道悉备,智者达其心,百工穷其巧,乃调之以管弦丝竹之音,设锺鼓歌舞之乐,以节奢侈,正风俗,通文雅。 |
《蔡中郎集》: | 虽未备悉,粗见首尾,积累思惟二十馀年。 |
《墨子·号令》: | 悉举民室材木、瓦若蔺石数,署长短小大,当举不举,吏有罪。 |
《列子·黄帝》: | 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悉解异类音声。 |
《鶡冠子·天则》: | 盖毋锦杠悉动者,其要在一也。 |
《列仙传·黄帝》: | 群臣百僚悉持龙髯,从帝而升,攀帝弓及龙髯,拔而弓坠,群臣不得从,望帝而悲号。 |
《韩非子·初见秦》: | 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 |
《管子·地员》: | 渎田悉徙,五种无不宜,其立后而手实。 |
《吴子·励士》: | 起对曰:“严明之事,臣不能悉。” |
《六韬·金鼓》: | 沟垒悉坏,隘塞不守,斥候懈怠,士卒不戒。 |
《淮南子·主术训》: | 是故人主好鸷鸟猛兽,珍怪奇物,狡躁康荒,不爱民力,驰骋田猎,出入不时,如此,则百官务乱,事勤财匮,万民悉苦,生业不修矣。 |
《吕氏春秋·直谏》: | 无贤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百邪悉起,若此则无以存矣。 |
《鬼谷子·忤合》: | 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 |
《尹文子·大道上》: | 宋公以楚人战于泓,公子目夷曰:“楚众我寡,请其未悉济而击之。” |
《春秋左传》: | 晋侯蒐于黄父,遂复合诸侯于扈,平宋也,公不与会,齐难故也,书曰诸侯,无功也,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篾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馀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六月,壬申,朝于齐,四年,二月,壬戌,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 |
《逸周书·小开解》: | 维周于民,人谋竞不可以后戒后戒宿,不悉日不足。 |
《国语·鲁语下》: | 我先君襄公不敢宁处,使叔孙豹悉帅敝赋,踦跂毕行,无有处人,以从军吏,次于雍渝,与邯郸胜击齐之左,掎止晏莱焉,齐师退而后敢还。 |
《吴越春秋》: | 我悉徙宅自投死亡之地,尽九术之谋,于彼为佞,在君为忠,王不察也,乃曰:‘知人易,自知难。’ |
《越绝书》: | 是时吴王阖庐伐楚,悉召楚仇而近之。 |
《战国策》: | 秦悉塞外之兵,与周之众,以攻南阳,而两上党绝矣。 |
《盐铁论·未通》: | 农夫悉其所得,或假贷而益之。 |
《列女传·鲁之母师》: | 腊日休作者,岁祀礼事毕,悉召诸子,谓曰:“妇人之义,非有大故,不出夫家。” |
《春秋谷梁传》: | 其日,或曰日其战也,或曰日其悉也。 |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 | 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