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 U+60F6 |  說文小篆 |
部首: | 心+ 9笔 = 共12笔. |
---|
字典出处: | 宋本广韵: 页181第16 康熙字典: 页392第32 辞海: 卷5页3630第5 汉语大字典: 卷4页2329第09 |
---|
表面结构: | 左:忄,右:皇。 |
---|
国语发音: | huáng ㄏㄨㄤˊ |
---|
粤语发音: | wong4 |
---|
说文解字: | 《》惶:恐也。从心皇声。 |
---|
宋本广韵: | 《···》惶:惧也,恐也,遽也。 |
---|
康熙字典: | 《··》惶:《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胡光切,音皇。《》恐也。从心皇声。《后汉·杜诗传》萧广纵暴,百姓惶扰。又《集韵》雨方切,音王。义同。《》长笺》皇训大,故从皇。通借用皇。汉书皇恐譌作主臣,草书皇字之误。 |
---|
反切: | 胡光 (《···》) |
---|
英文翻譯: | fearful, afraid, anxious, nervous |
---|
原典出处
《·》: | 敬君慞惶听许 |
《·》: | 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惶,明好恶则民心化,密事端则人主神。 |
《·》: | 前羌始叛,草创新起,器械未备,虏或持铜镜以象兵,或负板案以类楯,惶惧扰攘,未能相持。 |
《·》: | 始与李父等俱起,到柴界中,遇贼兵惶惑,走济阳旧庐。 |
《》: | 密知以见激,因曰:“明府在九重之内,臣吏惶畏天威,莫敢尽情。” |
《·》: | 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
《·》: | 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
《·》: | 国有此物,其主不知惊惶亟革,上帝降祸,凶灾必亟。 |
《·》: | 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扰不鬬。 |
《》: | 默然不对,恐君之惶也。 |
《》: | 阵兵未济秦师降,诸侯怖惧皆恐惶。 |
《》: | 太宰嚭、王孙骆惶怖,解冠帻,肉袒而谢 |
《》: |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
《·》: | 秦王惶恐失守备,卫者皆惧。 |
《·》: | 火盛,不得复入,妇人将自趣火,其友止之,曰:“子本欲取兄之子,惶恐卒误得尔子,中心谓何,何至自赴火?” |
《·》: | 久之,上出过临候伯,伯惶恐,起视事。 |
《》: | 群臣忧惶。 |
《·》: | 传车所过,未闻恩泽,而斩郡守,恐天下惶惧,各自疑也。 |
《》: | 北单于惶恐,颇还所略汉人,以示善意。 |
《·》: | 张惶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 |
《·》: | 闵先嗣之中绝兮,心惶惑而自悲。 |
《·》: | 屯:阳孤亢极,多所恨惑,车倾盖亡,身常忧惶。 |
《·》: | 一曰惶也。 |
《·》: |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 | 经世之士,悠悠皆是,一日无君,惶惶如也。 |
《·》: | 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 |
《·》: | 遂谢通,通说不听,惶恐,乃阳狂为巫。 |
《·》: | 蜡节庆祚,归就汝上下,善相欢乐,过节来还,当为汝思他理,群吏惶懅争请,不许,寻有赦令,无不感思,所宥人誓不为恶。 |
《》: | 朝士率常笺上下死罪,太子答之姓白,亦有惶恐。 |
《·》: | 忧惶踧踖,上疏自陈。 |
《》: | 一见当驾官赍賫来宣,惶惧无任。 |
《》: | 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
《》: | 自家惶愧难存坐,气杀英雄小二哥。 |
《》: | 臣等不胜惶悚待命之至! |
《·》: | 㤏:惶也。 |
《·》: | 郡吏惶怖,争请不许。 |
《·》: | 基于门下观览,心神惶怖。 |
《》: | 忽然一日报罢,莫不惶惑。 |
《·》: | 受指使者不知吾怒之所在,则仓惶而愈乱,愈不得于吾心,则吾之怒愈加,出愈厉。 |
《》: | 那人惶恐。 |
《·》: | 顾惟德凉,夙夜兢惶,惭化疏兮。 |
您可以参考该字词在本站先秦两汉或汉代之后原典中之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