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
简体字版 |
愨 U+6128 | ![]() 說文小篆 | 悫 简体字 | 慤 异体字 |
部首: | 心+ 10笔 = 共14笔. |
---|---|
字典出处: | 宋本广韵: 页466第21 康熙字典: 页396第09 辞海: 卷5页4020第6 GSR: 第1226.b 汉语大字典: 卷4页2333第03 |
表面结构: | 上:𣪊,下:心。 |
国语发音: | què ㄑㄩㄝˋ |
粤语发音: | kok3 |
说文解字: | 《心部》悫:谨也。从心𣪊声。 |
宋本广韵: | 《广韵·入声·觉·㱿》悫:谨也,善也,愿也,诚也。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心部·十》悫:《唐韵》苦角切《集韵》《韵会》克角切《正韵》乞约切,𠀤音鷇。《说文》谨也。从心㱿声。《广韵》善也,愿也,诚也。《荀子·不苟篇》有悫士者。又《諡法》行见中外曰悫。又或作慤。《礼·礼器》七介以相见也。不然则已慤。又《檀弓》孔子曰:殷已慤。《疏》质慤也。又通作𣪎。《檀弓》殷已慤。陆德明释文:慤本又作𣪎。又叶枯沃切,音酷。《张衡·东京赋》所贵惟贤,所宝惟谷。民去末而反本,咸怀忠而抱悫。《集韵》又作𢢢。大抵悫慤慤殻或省或通,𠀤存可也。 考证:〔又通作殻。《周礼·秋官·大司𡨥注》愿殻愼也。亦作慤。〕谨按周礼注慤不作殻,惟檀弓释文慤字有作殻者。谨将通作殻之殻改𣪎。周礼以下十五字改檀弓殷已慤。陆德明释文慤本又作𣪎。〔《张衡·东京赋》民去末而反本,感怀忠而抱悫。〕谨照原文感怀改咸怀。 |
反切: | 苦角 (《广韵·入声·觉·㱿》) |
英文翻譯: | sincerity, honesty; cautious |
原典出处
《礼记·檀弓下》: | 茍无礼义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 |
If there be not the heart observant of righteousness, self-consecration, good faith, sincerity, and guilelessness, though a ruler may try to knit the people firmly to him, will not all bonds between them be dissolved? | |
《商君书·慎法》: | 初假吏民奸诈之本,而求端悫其末,禹不能以使十人之众,庸主安能以御一国之民? |
If in the beginning a basis for wickedness and craftiness is provided for officials and people, then if finally one tries to make them correct and guileless, even (a great sage like) Yu could not succeed in causing as many as ten men to be like that. How then could an ordinary ruler manage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in this way? | |
《荀子·正名》: | 故其民莫敢托为奇辞以乱正名,故其民悫。 |
《说苑·谈丛》: | 默无过言,悫无过事。 |
《韩诗外传·卷二》: | 怠慢摽弃,则慰之以祸灾,愿婉端悫,则合之以礼乐。 |
《大戴礼记·主言》: | 是故君先立于仁,则大夫忠,而士信、民敦、工璞、商悫、女憧、妇空空,七者教之志也。 |
《中论·谴交》: | 咸相率以正道,相厉以诚悫,奸说不兴,邪陂自息矣。 |
《孔子家语·五仪解》: | 故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必悫而后求智能者焉。 |
《论衡·讲瑞》: | 当唐、虞之时,凤悫愿。 |
《风俗通义·五帝》: | 言其承易文,之以质,使天下蒙化,皆贵贞悫也。 |
《蔡中郎集》: | 仗节举麾,威灵神行,演化凶悍,使为悫愿,爱财省穑,每有馀赀,养士御众,悦以亡死。 |
《列子·黄帝》: | 不畏不怒,愿悫为之使。 |
《韩非子》: | 夫称上古之传颂,辩而不悫,道先王仁义而不能正国者,此亦可以戏而不可以为治也。 |
《管子·明法解》: | 寄托之人不肖而位尊,则民倍公法而趋有势,如此,则悫愿之人失其职,而廉洁之吏失其治。 |
《吴子·料敌》: | 燕性悫,其民慎,好勇义,寡诈谋,故守而不走。 |
《六韬·选将》: | 有嗃嗃而反静悫者。 |
《淮南子·主术训》: | 其民朴重端悫,不纷争而财足,不劳形而功成。 |
《吕氏春秋·去宥》: | 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 |
《史记·孝文本纪》: | 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 |
《逸周书·諡法解》: | 行见中外曰悫。 |
《国语·齐语》: | 桓公令官长期而书伐,以告且选,选其官之贤者而复用之,曰:“有人居我官,有功休德,惟慎端悫以待时,使民以劝,绥谤言,足以补官之不善政。” |
《盐铁论·本议》: | 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 |
《列女传·汤妃有㜪》: | 颂曰:汤妃有㜪,质行聪明,媵从伊尹,自夏适殷,勤悫治中,九嫔有行,化训内外,亦无愆殃。 |
《汉书·东方朔传》: | 臣闻谦逊静悫,天表之应,应之以福。 |
《前汉纪》: | 臣闻谦逊静悫。 |
《东观汉记·冯衍》: | 曰:“衍闻明君不恶切悫之言,以测幽冥之论。” |
《后汉书·东夷列传》: | 其人性愚悫,少嗜欲,不请饨。 |
《说文解字·心部》: | 悫:谨也。 |
《颜氏家训·文章》: | 兰陵萧悫,梁室上黄侯之子,工于篇什。 |
《人物志·九徵》: | 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 |
《三国志》: | 旣违茧栗悫诚之本,埽地简易之指,又失替质而损文、避泰而从约之趣。 |
《群书治要·定分》: | 名分定则大诈真真作贞信,巨盗愿悫,而各自治也。 |
《通典·方丘》: | 敬以琮币牺牲,粢盛庶品,备兹瘗礼,式展诚悫。 |
《四书章句集注》: | 荀子原悫,注读作愿是也。 |
《论语注疏·泰伯》: | 悾悾而不信,包曰:“悾悾,悫也,宜可信。” |
《广韵·腔》: | 悾:信也,悫也。 |
《太平御览·风》: | 又曰:宗悫,字元干,征士炳兄子也。 |
《太平广记·李诉》: | 时人以仁恕端悫之心,固合于道,安知非谪仙数满而去乎。 |
《朱子语类》: | 亦非不知做人诚实端悫为是,但自要恁地放纵。 |
《墨子闲诂·明鬼下》: | 《说文》‘●,悫也’。 |
《红楼梦》: | 所有奴子包勇,向曾使用,虽无奇技,人尚悫实。 |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 | 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