懘 U+61D8 |  說文小篆 |
部首: | 心+ 14笔 = 共18笔. |
---|
字典出处: | 宋本广韵: 页245第35 页377第14 康熙字典: 页406第24 辞海: 卷5页4730第6 GSR: 第315.f 汉语大字典: 卷4页2364第01 |
---|
表面结构: | 上:滞,下:心。 |
---|
国语发音: | chì ㄔˋ |
---|
粤语发音: | cit3 |
---|
说文解字: | 《》懘:惉懘也。从心滞声。 |
---|
宋本广韵: | 《···》懘:又昌厉切。 《···》懘:㥈懘音不和也,㥈乐记作帖。 |
---|
康熙字典: | 《··》懘:《》《集韵》《韵会》《正韵》𠀤尺制切,音掣。本作滞。或从心,亦作慸𢤔,音败。不和也。又《集韵》丑例切。义同。或作㦅。又《集韵》充至切,音痓。又《玉篇》《》尺氏切《韵会》敞尔切《正韵》尺里切,𠀤音侈。义𠀤同。 |
---|
反切: | 尺氏 (《···》) 昌厉 (《···》) 尺制 (《···》) |
---|
原典出处
《·》: | 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 |
If there be no disorder or irregularity in these five notes, there will be no want of harmony in the state. |
《·》: | 五者不乱,则无惉懘之音矣。 |
《·》: | 惉:惉懘,烦声也。 |
《》: | 消渴欧逆咳懘让。 |
《·》: |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怠,懘之音矣。 |
《》: | 五者不乱,则无●懘之音矣。 |
《·》: | 𢛈:𢛈懘音不和也,礼记作怗。 |
《·》: |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 |
《·》: | 觢:《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尺制切,音懘。 |
《·》: | 惉懘不,生,子谅咸进。 |
《·》: | 夫才情敛之不盈握,散之弥八紘,遣意于时间,寄兴于物表,或上下出入,纵横流散,游刃所及,孰非我有,本无拘缚惉懘之忌也。 |
《》: | |
《·》: | 自是正音畅而化洽幽遐,协气流而时消惉懘,闺门听之则翕尔和顺,朝廷闻之... |
《》: | 非是,则束缚勉强牵制,非病怗懘,即嫌生涩,纵使字字合律,亦属恶道。 |
《》: | 而进选之举既隳中代,登造之律,未闻当今,必欲丰本康务,庇人济俗,匪更惉懘,奚取九成。 |
《》: | ...唬豪娲蟠ǎ四局坌橐病4觼懘又鄞訋w。 |
《·》: | 鬯和免帖懘,叠奏㱕绎纯。 |
《·》: | 惉懘以息和且均同前。 |
《》: | ...type="person">不懘、显示全文 |
以上的例子来自维基区中的文献,未必经过仔细校对。若发现错字,请使用维基自行纠正。您可以参考该字词在本站先秦两汉或汉代之后原典中之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