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 手+ 3筆 = 共6筆. |
---|
字典出處: | 康熙字典: 頁417第18 辭海: 卷5頁5950第4 漢語大字典: 卷3頁1830第04 |
---|
表面結構: | 左:扌,右:乇。 Component of: 𬻙 𠱹 𣴜 𫵟 𭥮 𡱩 𢭑 𫊴 𭐹 𮅈 𣨰 𮡛 |
---|
國語發音: | tuō ㄊㄨㄛ |
---|
粵語發音: | tok3 |
---|
康熙字典: | 《··》托:《集韻》《韻會》𠀤闥各切。同拓。見拓字註。又不托,與餺飥通。《五代史·李茂貞傳》一日食粥,一日食不托。《歐陽脩·歸田錄》唐人謂湯餠爲不托。又柈名。宋曰托子,今曰托盤。 |
---|
英文翻譯: | to hold up with palm; to support, rely on |
---|
原典出處
《·》: | 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於音也。」 |
Yuan (then) got up on the wood, and said, 'It is long since I sang to anything;' |
《》: | 曰:「托也。」 |
Yangzi said: It falsely borrows his name. |
《·》: | 是故托賢於紀季,以見季之弗為也。 |
《·》: | 其所托者弱也。 |
《·》: | 托義歸智於先祖至尊,故因先祖而問之也。 |
《·》: | 孔子曰:「所謂庸人者,心不存慎終之規,口不吐訓格之言,不擇賢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 |
《·》: | 得親君子庭,馴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齡。 |
《·》: | 術兼和、鵲,心托宇宙。 |
《·》: | 寄治亂於法術,托是非於賞罰,屬輕重於權衡。 |
《·》: | 故老子曰:「貴以身為天下,焉可以托天下。」 |
《·》: | 乃使梁由靡告于秦穆公曰:「天降禍于晉國,讒言繁興,延及寡君之紹續昆裔,隱悼播越,托在草莽,未有所依。」 |
《·》: | 王曰:「寡人托國於子,焉更得賢相?」 |
《》: | 夫請者,非可詒托而往也,必親之者也,是以重之。 |
《》: | 行諸乎兄,隱而逃之,使托若以疾死然,親親之道也。 |
《·》: | 光武與隗囂書曰:「蒼蠅之飛,不過三數步,托驥之尾,得以絕群。」 |
《·》: | 明年春,將數萬騎入寇三輔,侵逼園陵,托誅宦官為名。 |
《·》: | 質菲薄而無因兮,焉托乘而上浮? |
《·》: | 亡子喪夫,附托寄居。 |
《·》: | 比則畜憤以斥言,興則環譬以托諷。 |
《·》: | 仙藥之上者丹砂,次則黃金,次則白銀,次則諸芝,次則五玉,次則云母,次則明珠,次則雄黃,次則太乙禹餘糧,次則石中黃子,次則石桂,次則石英,次則石腦,次則石硫黃,次則石臺,次則曾青,次則鬆柏脂、茯苓、地黃、麥門冬、木巨勝、重樓、黃連、石韋、楮實、象柴,一名托盧是也。 |
《·》: | 忽有二仙人托為書生,從叔平行遊以觀視之,叔平不覺其是仙人也,久而轉懈怠。 |
《·》: | 弦公鄭寶,托跡遷賈。 |
《·》: | 俄有黃眉翁指阿母以告朔曰:「昔為吾妻,托形為太白之精,今汝此星精也。」 |
《·》: | 蕩蕩上帝,下民之辟, |
《》: | 若托辭迴避,則有廢官,擅犯憲制。 |
《》: | 橐,音托。 |
《》: | 猴王真個去耳朵裡拿出,托放掌上叫:「大!」 |
《》: | 不多時,待從將一紅盤,托張溫頭入獻。 |
《》: | 武鬆稟道:「小人托賴相公福蔭,偶然僥幸打死了這個大蟲,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這些賞賜!」 |
《》: | 蘇護心慌,一夜不曾著枕:「幸喜不曾驚了貴人,托賴天地祖宗庇佑。」 |
《·》: | 張衡《靈憲》曰: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羿妻姮娥竊以奔月,托身於月,是為蟾蜍。 |
《·》: | 山中無求閟器之所,托一村翁。 |
《·》: | 適欲作一文字,事多,因托後山為之,且授以意。 |
《·》: | 安一夕,將斧其根以為薪,其妻止之曰:「吾無廬,而托是以庇身也。」 |
《》: | 那僧托於掌上,笑道:「形體倒也是個靈物了,只是沒有實在的好處。」 |
《》: | 向日終難托,迎風詎肯迷。 |
《·》: | 《宋玉·九辯》竊慕詩人之遺風兮,願托志乎素飧。 |
《》: | 昨在尊府會見南昌蘧太爺的公孫,著實愛他才華,所以托晚生來問,可曾畢過姻事? |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或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