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 手+ 5筆 = 共8筆. |
---|
字典出處: | 宋本廣韻: 頁286第44 康熙字典: 頁424第16 辭海: 卷5頁7210第7 漢語大字典: 卷3頁1853第06 |
---|
表面結構: | 左:扌,右:乍。 Component of: 𢜉 𮅖 |
---|
國語發音: | zhǎn zhà ㄓㄢˇ ㄓㄚˋ |
---|
粵語發音: | zaa6 |
---|
宋本廣韻: | 《···》拃:拃摸。 |
---|
康熙字典: | 《··》拃:《唐韻》側板切《集韻》阻版切,𠀤音䎒。讀與盞近。摸拃也。又《正字通》俗拶字。《唐書·摩揭陀傳》太宗遣使取熬糖法,詔揚州上諸蔗,拃瀋如其劑。 |
---|
反切: | 側板 (《···》) |
---|
英文翻譯: | grope, press, span |
---|
原典出處
《》: | 頦下髭鬚亂拃,頭上有一溜光檐,就是個形容古怪真羅漢,未除火性獨眼龍。 |
《·》: | 拃:拃摸。 |
《·》: | 䩆:《》側板切《集韻》阻板切,𠀤音拃。 |
《·》: | 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詔揚州,上諸蔗拃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 |
《》: | 出曰治兵,入曰振拃也。 |
《》: | 此節重在一和字,和則路平不邪,不和則拃道險膽,學者可不先知其和乎? |
《·》: | 女麴曝令燥,手拃令解,渾用。 |
《·》: | 女麴曝令燥,手拃令解,渾用。 |
《》: | 昨見縊鬼拃舞雀躍,揚揚出入者數日矣。 |
《》: | 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詔揚州上諸蔗,拃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 |
《·》: | ...也入學庠序以修人倫此皆人之... |
《·》: | ...也入學庠序以修人倫此皆人之... |
《·》: | ...左衽... |
以上的例子來自維基區中的文獻,未必經過仔細校對。若發現錯字,請使用維基自行糾正。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或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