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枚 U+679A | ![]() 說文小篆 | ![]() 金文 | ![]() 甲骨文 | 散 同義字 |
部首: | 木+ 4筆 = 共8筆. |
---|---|
字典出處: | 宋本廣韻: 頁96第40 康熙字典: 頁516第08 辭海: 卷6頁8250第2 GSR: 第546.a 漢語大字典: 卷2頁1171第01 |
表面結構: | 左:木,右:攵。 Component of: 𠦩 𪝅 𫥏 𠶣 𡮋 𬂸 𣈕 𭡋 𦲲 𪿥 𫋿 𤷠 𧛉 𦩚 𥯍 𦁼 𩃝 𩜫 𢆧 𨨦 [More] |
國語發音: | méi ㄇㄟˊ |
粵語發音: | mui4 |
唐代發音: | miɛ̌u |
說文解字: | 《木部》枚:榦也。可為杖。从木从攴。《詩》曰:「施于條枚。」 |
宋本廣韻: | 《廣韻·上平聲·灰·枚》枚:枝也,亦姓漢有淮南枚乗。莫杯切,十五。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木部·四》枚:《廣韻》莫杯切《集韻》《韻會》《正韻》謨杯切,𠀤音梅。《說文》幹也,可爲杖。从木从攴。《詩·大雅》施于條枚。《徐曰》自條而出也,枝曰條,幹曰枚。又个也。《書·大禹謨》枚卜功臣。《註》一一卜之也。《前漢·食貨志》二枚爲一朋。《五行志》拔宮中樹,七圍以上十六枚。又枚筮,不指其事,汎卜吉凶也。《左傳·昭十二年》南蒯枚筮之。又馬箠曰枚。《左傳·襄十八年》以枚數闔。又銜枚,枚狀如箸,口橫銜之,繣結於項也。《周禮·秋官》銜枚氏掌司囂。又鐘乳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鐘帶謂之篆,篆閒謂之枚。又枚枚,礱密也。《詩·魯頌》閟宮有侐,實實枚枚。又屋內重檐曰雙枚。《何晏·景福殿賦》雙枚旣修。又姓。《統譜》周枚被,漢枚乗。 考證:〔《左傳·襄十一年》〕謹照原文十一年改十八年。 |
反切: | 莫杯 (《廣韻·上平聲·灰·枚》) |
英文翻譯: | stalk of shrub, trunk of tree |
CTP Dictionary
[顯示人名]原典出處
《禮記·表記》: | 《詩》云:『莫莫葛藟,施于條枚。』 |
It is said in the Book of Poetry (III, i, ode 5, 6), "How the creepers close twine Round the branches and stems!" | |
《揚子法言》: | 或問:「景差、唐勒、宋玉、枚乘之賦也,益乎?」 |
Someone asked: Were the fu of Jing Cha, Tang Le, Song Yu, and Mei Cheng not of value? | |
《詩經·汝墳》: |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 |
Along those raised banks of the Ru, I cut down the branches and slender stems. | |
《尚書·大禹謨》: | 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從。」 |
Yu said, 'Submit the meritorious ministers one by one to the trial of divination, and let the favouring indication be followed.' | |
《說苑·脩文》: | 韓褐子曰:「《詩》云:『莫莫葛藟,施于條枚。』」 |
《韓詩外傳·卷二》: | 《詩》曰:『莫莫葛藟,延于條枚。』 |
《白虎通德論·誅伐》: | 入國掩人不備,行不假途,人銜枚,馬韁勒,晝伏夜行,為襲也 |
《論衡·書虛》: | 公子恥之,即使人多設羅,得鸇數十枚,責讓以擊鳩之罪。 |
《孔叢子·陳士義》: | 枚產謂子順曰:「臣匱於財,聞猗頓善殖貨,欲學之。」 |
《獨斷·卷下》: | 建華冠、以鐵為柱卷貫,大珠九枚,今以銅為珠,形制似縷簏。 |
《蔡中郎集·獨斷》: | 建華冠、以鐵為柱卷貫,大珠九枚,今以銅為珠,形制似縷簏。 |
《墨子·備城門》: | 槍二十枚,周置二步中。 |
《列仙傳·朱仲》: | 景帝時,復來獻三寸珠數十枚,輒去,不知所之云。 |
《吳子·應變》: | 兩軍𠾑枚,或左或右,而襲其處。 |
《六韜·軍用》: | 方首鐵棓維朌,重十二斤,柄長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棓。 |
《司馬法·嚴位》: | 御枚誓糗,坐膝行而推之,執戮禁顧,譟以先之。 |
《九章算術·均輸》: | 術曰:并牝、牡為法,牝牡相乘為實,實如法得一枚。 |
《孫子算經·卷中》: | 欲方五寸作枕一枚,問得幾何? |
《呂氏春秋·知分》: | 《詩》曰:『莫莫葛藟,延于條枚,凱弟君子,求福不回。』 |
《史記·高祖本紀》: | 秦益章邯兵,夜銜枚擊項梁,大破之定陶,項梁死。 |
《春秋左傳》: | 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萩,范鞅門于雍門,其御追喜,以戈殺犬于門中,孟莊子斬其橁,以為公琴,己亥,焚雍門,及西郭,南郭,劉難,士弱,率諸侯之師,焚申池之竹木,壬寅,焚東郭,北郭,范鞅門于揚門,州綽門于東閭,左驂迫,還于東門中,以枚數闔,齊侯駕,將走郵棠,大子與郭榮扣馬曰,師速而疾,略也,將退矣,君何懼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眾,君必待之,將犯之,大子抽劍斷鞅,乃止,甲辰,東侵及濰,南及沂。 |
《國語·吳語》: | 明日將舟戰于江,及昏,乃命左軍銜枚泝江五里以須,亦令右軍銜枚泝江五里以須。 |
《晏子春秋》: | 《詩》云:『莫莫葛虆,施于條枚,愷愷君子,求福不回。』 |
《吳越春秋》: | 乃以黃昏令於左軍,銜枚溯江而上五里,以須吳兵。 |
《越絕書》: | 歐冶子、干將鑿茨山,洩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
《列女傳·楚平伯嬴》: | 《詩》曰:「莫莫葛纍,施于條枚,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
《漢書·敘傳下》: | 述賈鄒枚路傳第二十一。 |
《前漢紀》: | 別將枚鋗功多。 |
《東觀漢記·散句》: | 上官桀謀反時,廣漢部索,其殿中廬有索長數尺可以縛人者數千枚,滿一篋緘封。 |
《後漢書·天文上》: | 十二月年正月己未,小星流百枚以上,或西北,或正北,或東北,二夜止。 |
《穆天子傳·卷五》: | 留昆歸玉百枚。 |
《西京雜記·第六》: | 其餘器物皆朽爛不可別,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潤如新,王取以盛書滴。 |
《周禮·夏官司馬》: | 遂鼓行,徒銜枚而進。 |
《楚辭·九辯》: | 願銜枚而無言兮,嘗被君之渥洽。 |
《焦氏易林·坤之》: | 俛首衘枚,低頭北去。 |
《說文解字·玉部》: | 琲:珠五百枚也。 |
《方言·第十二》: | 箇,枚也。 |
《難經·藏府度數》: | 腎有兩枚,重一斤一兩,主藏志。 |
《傷寒論》: | 大棗十二枚,擘,味甘溫。 |
《金匱要略》: | 右一味,日兩度服之,吐出如蜥蜴三五枚。 |
《世說新語·假譎》: | 因下玉鏡臺一枚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3。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