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U+6953

說文小篆

簡體字

部首:+ 9筆 = 共13筆.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 頁26第33 康熙字典: 頁539第08 辭海: 卷7頁1140第6 GSR: 第625.n 漢語大字典: 卷2頁1253第08
表面結構:左:,右:
國語發音:fēng ㄈㄥ
粵語發音:fung1
唐代發音:*biung
說文解字:木部》楓:木也。厚葉弱枝,善搖。一名欇。从木風聲。
宋本廣韻:廣韻·上平聲··》楓:木名子可爲式。《爾雅》云:楓有脂而香孫炎云欇欇生江上有奇生枝髙三四尺生毛一名楓子天旱以泥泥之即雨。《山海經》云:黃帝殺蚩尤棄其桎梏變爲楓木脂入地千年化爲虎魄。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木部·》楓:《唐韻》方戎切《集韻》《韻會》方馮切《正韻》方中切,𠀤音風。《說文》木也。厚葉弱枝善搖。一名𣠞。《爾雅·釋木》楓,欇欇。《郭註》樹似白楊,葉圓岐,有脂而香,今之楓香是也。《埤雅》枝善搖,故字从風,葉作三脊,霜後色丹,謂之丹楓,其材可以爲式。又《說文解字》楓木,漢宮殿中多植之,故稱楓宸。又《南方草木狀》楓香樹,子大如鴨卵,曝乾可燒,惟九眞郡有之。又《蜀本草》楓脂,入地千年化爲虎魄。又《本草圖經》引《述異記》:南中楓木之老者爲人形,亦呼爲靈楓,蓋癭瘤也。《譚景升化書》老楓化爲羽人,無情而之有情也。又孫炎云:欇欇生江上,有寄生枝,高三四尺,生毛,一名楓子,天旱,以泥泥之卽雨。又《集韻》悲廉切,音砭。義同。又《唐韻》方愔切,音近分。《張衡·西京賦》木則樅栝椶楠,梓棫楩楓。嘉卉灌叢,蔚若鄧林。又《唐韻》符咸切,音凡。《楚辭·招魂》朱明承夜兮時不可淹,臯蘭被徑兮斯路漸,湛湛江水兮上有楓。又《集韻》甫凡切,音䒦。與杋同。
反切:方戎 (《廣韻·上平聲··》)
英文翻譯:maple tree

原典出處

論衡·狀留》:桐之樹,生而速長,故其皮肌不能堅剛。
史記·滑稽列傳》:對曰:「臣請以彫玉為棺,文梓為槨,楩豫章為題湊,發甲卒為穿壙,老弱負土,齊趙陪位於前,韓魏翼衛其后,廟食太牢,奉以萬戶之邑。」
春秋左傳》: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國未可量也,為之歌豳,曰,美哉,蕩乎,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為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乎其周之舊也,為之歌魏,曰,美哉,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為之歌唐。
漢書》:沙棠櫟櫧,華枰櫨,留落胥邪,仁頻并閭,欃檀木蘭,豫章女貞,長千仞,大連抱,夸條直暢,實葉葰楙,攢立叢倚,連卷欐佹,崔錯癹骫,坑衡閜砢,垂條扶疏,落英幡纚,紛溶萷蔘,猗柅從風,藰蒞芔歙,蓋象金石之聲,管籥之音。
後漢書》:其植物則玄林包竹,藩陵蔽京,珍林嘉樹,建木叢生,椿、梧、栝、柏,柜、柳、、楊,豐彤對蔚,崟哣槮爽。
西京雜記·第一》:林檎十株,枇杷十株,橙十株,安石榴,楟十株,白銀樹十株,黃銀樹十株,槐六百四十,千年長生樹十株,萬年長生樹十株,扶老木十株,守宮槐十株,金明樹二十株,搖風樹十株,鳴風樹十株,琉璃樹七株,池離樹十株,離婁樹十株,白俞●、杜●、桂蜀漆樹十株,柟四株,樅七株,栝十株,楔四株,四株。
楚辭·招䰟》:湛湛江水兮,上有
山海經·大荒南經》:有木生山上,名曰木。
說文解字·木部》::木也。
爾雅·釋木》:,欇欇。
金匱要略》:柱菌而哭不止,治之以前方。
世說新語·言語》:孫曰:「柳雖合抱,亦何所施?」
金樓子·志怪》:脂千歲為琥珀,銅之精為奴,錫之精為婢,松脂千歲為茯苓。
三國志·倭人傳》:其山有丹,其木有柟、杼、豫樟、楺櫪、投橿、烏號、香,其竹篠簳、桃支。
藝文類聚·》:《楚辭》曰:獻歲發春兮,汨吾南征,菉蘋齊葉兮白芷生,湛湛江水兮上有,目極千里兮傷春心。
通典·林邑》:又云脂為之。
意林》:桐之樹,生而速長,故其皮肥不能堅。
西遊記》:數村木落蘆花碎,幾樹楊紅葉墜。
三國演義》:當日白虎聞策兵至,令弟嚴輿出兵,會於橋。
金瓶梅》:葉初丹槲葉黃,河陽愁髩恰新霜。
封神演義》:可惜野臣心魏闕,乞靈無計叩宸。
廣韻·》::木名子可爲式。
太平御覽·祈雨》:《爾雅》孫炎注曰:攝木生江上,有奇枝高三四丈,生毛,一名子,天旱以泥涂之即雨。
太平廣記》:此香出於聚窟洲人鳥山,山上多樹,與樹相似,而香聞數里,名為返魂樹。
郁離子·千里馬》:卒鳴之,咬然而成音,拂梧桐之枝,入於青雲,激空穴而殷岩㟅,松、杉、柏、莫不振柯而和之,橫體豎目之聽之者,亦莫不蠢蠢焉,熙熙焉
紅樓夢》: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
全唐詩》:香晚華靜,錦水南山影。
康熙字典·》:今更有烏飯草,又作靑精者,或以葉烏桕染之,嶺南或以榕枝。
儒林外史》:這日雖霜淒緊,卻喜得天氣晴明。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