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歟 U+6B5F | ![]() 說文小篆 | 欤 簡體字 |
部首: | 欠+ 14筆 = 共18筆. |
---|---|
字典出處: | 宋本廣韻: 頁68第8 頁256第42 頁363第29 康熙字典: 頁573第01 辭海: 卷7頁3220第4 GSR: 第89.e 漢語大字典: 卷3頁2152第10 |
表面結構: | 左:與,右:欠。 |
國語發音: | yú ㄩˊ |
粵語發音: | jyu4 |
說文解字: | 《欠部》歟:安气也。从欠與聲。 |
宋本廣韻: | 《廣韻·上平聲·魚·余》歟:《說文》云:安气也,又語末之辝亦作與。 《廣韻·上聲·語·與》歟:歎也。又音余。 《廣韻·去聲·御·豫》歟:歎也。又音余。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欠部·十四》歟:《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𠀤音余。《說文》安氣也。《徐曰》氣緩而安也。俗以爲語末之辭。《班固·明堂詩》猗歟緝煕,允懷多福。《王粲·登樓賦》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歎音。經傳通作與。《禮·祭義註》與者,不執定之辭。又《廣韻》余呂切《集韻》《韻會》演女切,𠀤音與。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羊茹切,音豫。義𠀤同。《正字通》歟無羽、豫二音。《字彙》又音羽,又音豫,義同。不知羽爲與之本音,卽賜與之與。豫爲與之轉音,卽《魯論》吾其與聞之與。與字轉平,借作歟,義通歟,溷借上去二聲同與,則難通也。○按此言誠是,因諸韻書相沿日久,故兩存之。《說文》或書作欤。 |
反切: | 以諸 (《廣韻·上平聲·魚·余》) 余吕 (《廣韻·上聲·語·與》) 羊洳 (《廣韻·去聲·御·豫》) |
英文翻譯: | a final particle used to express admiration, doubt, surprise, or to mark a question |
原典出處
《揚子法言》: | 然則狼愈歟? |
The other said: This being so, is the wolf not better? | |
《荀子·賦》: | 王曰:此夫文而不采者歟? |
《說苑·至公》: | 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謂歟? |
《韓詩外傳·卷一》: | 如仁歟? |
《白虎通德論·聖人》: | 《論語》曰:「太宰問子貢曰:『夫子聖者歟?』」 |
《新書·春秋》: | 而獨弗聞歟 |
《新序·刺奢》: | 而獨不聞歟 |
《中論·治學》: | 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歟? |
《孔子家語·問玉》: | 為玉之寡而珉之多歟? |
《論衡·命祿》: | 而天命當然,雖逃避之,終不得離,故夫不求自得之貴歟? |
《太玄經·太玄瑩》: | 具可損益歟? |
《申鑒·俗嫌》: | 或曰:「然則日月可廢歟?」 |
《蔡中郎集·焦君贊》: | 猗歟焦君,常比玄墨。 |
《列子·黃帝》: | 九年之後,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 |
《文始真經·一宇》: | 問歟荅歟,一氣往來,道何在? |
《淮南子·主術訓》: | 其斯之謂歟 |
《呂氏春秋·不苟》: | 晉文公亡久矣,歸而因大亂之餘,猶能以霸,其由此歟? |
《鬼谷子·符言》: | 高山仰之可極,深淵度之可測,神明之德術正靜,其莫之極歟。 |
《鄧析子·無厚》: | 豈在振目搤腕,手據鞭樸,而後為治歟? |
《史記·孝文本紀》: | 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歟? |
《晏子春秋》: | 其晏子之謂歟! |
《戰國策》: | 甘羅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歟?」 |
《鹽鐵論·地廣》: | 其斯之謂歟 |
《列女傳·齊太倉女》: | 非朕德薄而教之不明歟? |
《漢書·董仲舒傳》: | 今子大夫待詔百有餘人,或道世務而未濟,稽諸上古之不同,考之于今而難行,毋乃牽於文繫而不得騁歟? |
《前漢紀》: | 侯之過歟。 |
《東觀漢記》: | 太子國之儲嗣,可不慎歟! |
《後漢書》: | 可不察歟? |
《燕丹子·卷中》: | 側身傾聽,三月於斯,先生豈有意歟? |
《西京雜記·第六》: | 猗歟君子,其樂只且! |
《說文解字·欠部》: | 歟:安气也。 |
《黃帝內經》: | 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歟。 |
《傷寒論·傷寒例》: | 此陰陽虛實之交錯,其候至微,發汗吐下之相反,其禍至速,而醫術淺狹,懵然不知病源,為治乃悞,使病者殞歿,自謂其分,至今冤魂塞於冥路,死屍盈於曠野,仁者鑒此,豈不痛歟! |
《顏氏家訓·治家》: | 或猥婿在門,或傲婦擅室,貪榮求利,反招羞恥,可不慎歟! |
《文心雕龍·原道》: | 夫以無識之物,鬱然有采,有心之器,其無文歟? |
《抱朴子·極言》: | 抱朴子答曰:「是何言歟?」 |
《金樓子·后妃》: | 從母淨粲法師,常所供奉,及粲師遷神,孺慕過禮,異姓之服,禮不過緦,氣朔難改,纏悲愈切,孝思不匱,繄此類歟! |
《三國志·武帝紀》: | 論者之言,一似管窺虎歟! |
《高士傳》: | 曰:「是魯孔丘歟?」 |
《群書治要·傳》: | 豈世乏曩時之臣,士無匡合之志歟,蓋遠績屈於時異,雄心挫於卑勢耳,故烈士扼腕,終委寇讎之手,忠臣變節,以助虐國之桀,雖復時有鳩合同志,以謀王室,然上非奥主,下皆市人,師旅無先定之班,君臣無相保之志,是以義兵雲合,無救劫殺之禍,衆望未改,而已見大漢之滅矣。 |
《藝文類聚》: | 上膺萬壽,下禔百福,布筵稟和,闔堂依德,情盤景遽,歡洽日斜,悵釣臺之未臨,慨酆宮之不懸,方且排鳳闕以高遊,開爵園而廣宴,並命在位,展詩發志,則夫誦美有章,陳信無愧者歟。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3。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