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 U+754C |  說文小篆 | 畍 異體字 |
部首: | 田+ 4筆 = 共9筆. |
---|
字典出處: | 宋本廣韻: 頁384第50 康熙字典: 頁760第18 辭海: 卷9頁1260第1 GSR: 第327.e 漢語大字典: 卷4頁2534第02 |
---|
表面結構: | 上:田,下:介。 具有相關結構:畍 。 Component of: 𠝹 𨺬 堺 𫽜 𭛑 𠷟 𤲂 𫈨 琾 楐 𤋽 𬓳 𤸋 𥔅 𧎁 䛺 鎅 𩳻 𪑹 |
---|
國語發音: | jiè ㄐㄧㄝˋ |
---|
粵語發音: | gaai3 |
---|
唐代發音: | gæ̀i |
---|
宋本廣韻: | 《···》界:境也,垂也。 |
---|
康熙字典: | 《··》界:《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戒。《》境也。《·》界,垂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又《增韻》分畫也,限也。《後漢·馬融傳》奢儉之中,以禮爲界。《註》界,猶限也。又《增韻》離閒也。《揚雄·解嘲》范睢界涇陽。《註》界者,界其兄弟使疏也。又地名。《後漢·獻帝紀》袁紹及公孫瓚戰於界橋。《註》今貝州宗城縣東有古界城,近枯漳水,則界橋在此也。又與也。《後漢·桓譚傳》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界告者。《註》界,與也。音必二反。又《韻補》叶居吏切,音記。《陶潛·感士不遇賦》悼賈傅之秀朗,紆遠轡於促界。悲董相之淵致,屢乗危而幸濟。《集韻》本作畍。或作堺𨺬。 考證:〔《》固國不以封疆之界。〕謹照原文固國改域民。 |
---|
反切: | 古拜 (《···》) |
---|
英文翻譯: | boundary, limit; domain; society; the world |
---|
原典出處
《·》: | 夫仁政,必自經界始。 |
Now, the first thing towards a benevolent government must be to lay down the boundaries. |
《·》: | 無此疆爾界、陳常于時夏。 |
And without distinction of territory or boundary, The rules of social duty were diffused throughout these great regions. |
《·》: | 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 |
《·》: | 立石闕東海上朐山界中,以為秦東門。 |
《·》: | 梁大夫宋就者為邊縣令,與楚鄰界。 |
《·》: | 且君立晉君,晉君許君焦瑕,朝得入,夕設版而畫界焉,君之所知也。 |
《·》: | 巫馬期陰免衣,衣弊裘,入單父界。 |
《·》: | 始與李父等俱起,到柴界中,遇賊兵惶惑,走濟陽舊廬。 |
《·》: | 測曰,「殺生相矢」、中為界也。 |
《》: | 九江多虎,百姓苦之,前將募民捕取,武吏以除賦課,郡境界皆設陷穽。 |
《·》: | 封、畛、際、限、彊、畧,界也。 |
《·》: | 於是后稷乃列封彊,畫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 |
《》: | 十月既望,粵翼日己卯,葬我夫人黃氏及陳留太守碩于此高原,雒陽東界關亭之阿,天子使中常侍謁者李納弔,且送葬,持賻錢二十萬,布二百疋,再以中牢祠,群后畢會,榮哀孔備。 |
《·》: | 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輒收,以屬都司空若候,候以聞守,不收而擅縱之,斷。 |
《·》: | 西極之南隅有國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國。 |
《·》: | 老子曰:衰世之主,鑽山石,挈金玉,擿礱蜃,消銅鐵,而萬物不滋,刳胎焚郊,覆巢毀卵,鳳凰不翔,麒麟不遊,構木為臺,焚林而畋,竭澤而漁,積壤而丘處,掘地而井飲,濬川而為池,築城而為固,拘獸以為畜,則陰陽繆戾,四時失序,雷霆毀折,雹霜為害,萬物焦夭,處於太半,草木夏枯,三川絕而不流,分山川谿谷,使有壤界,計人眾寡,使有分數,設機械險阻以為備,制服色等異貴賤,老賢不肖行賞罰,則兵革起而忿爭生,虐殺不辜,誅罰無罪,於是興矣。 |
《·》: | 秦穆公時主魚吏也,數道豐界災害水旱,十不失一。 |
《》: | |
《·》: | 遂舉兵伐魯,去門十里以為界 |
《·》: | 令下貧守之,往往而為界,可以毋敗。 |
《·》: | 今國被患者,以重幣出聘,以愛子出質,以地界出割,得天下助,卒名為十萬,其實不過數萬爾。 |
《·》: | 及至分山川溪穀,使有壤界,計人多少眾寡,使有分數,築城掘池,設機械險阻以為備,飾職事,制服等,異貴賤,差賢不肖,經誹譽,行賞罰,則兵革興而分爭生,民之滅抑夭隱,虐殺不辜而刑誅無罪,於是生矣。 |
《·》: | 入界,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 |
《·》: | 子胥歸,謂被離曰:「吾貫弓接矢於鄭楚之界,越渡江淮自致於斯。」 |
《》: | 至溧陽界中,見一女子擊絮於瀨水之中,子胥曰:「豈可得託食乎?」 |
《》: | 且夫韓、魏之所以畏秦者,以與秦接界也。 |
《·》: | 匈奴壤界獸圈,孤弱無與,此困亡之時也。 |
《·》: | 公使伋子之齊,宣姜乃陰使力士待之界上而殺之,曰:「有四馬白旄至者,必要殺之。」 |
《·》: | 曄以弘農掾王憲為校尉,將數百人北度渭,入左馮翊界,降城略地。 |
《》: | 趙王略地燕界。 |
《·》: | 善乃潛負續逃亡,隱山陽瑕丘界中,親自哺養,乳為生湩。 |
《·》: | 是時,敦煌太守徐白使疏勒王盤等兵二萬人入于窴界,虜掠斬首三百餘級。 |
《·》: | 月地斜曲, |
《·》: | 立江界而長吟兮,愁哀哀而累息。 |
《·》: | 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 |
《·》: | 畫:界也。 |
《·》: | 疆,界,邊,衛,圉,垂也。 |
《·》: | 圍繞楊州北界,東至海也。 |
《》: | 頃町界畝畦埒封。 |
《·》: | 故五藏六府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狀。 |
《·》: | 令送公至界。 |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或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