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稟 U+7A1F | 說文小篆 | 金文 | 廪 異體字 | 禀 同義字 簡體字 |
部首: | 禾+ 8筆 = 共13筆. |
---|---|
字典出處: | 宋本廣韻: 頁329第37 康熙字典: 頁855第16 辭海: 卷9頁9340第2 GSR: 第668.a 漢語大字典: 卷4頁2615第08 |
表面結構: | 上:㐭,下:禾。 Component of: 𠏟 凜 凜 懍 澟 廩 𬪙 𡀫 𢶸 𤢤 壈 𦼹 檁 燣 𣱭 𦡣 癛 𠘡 𢀮 𥋶 [More] |
國語發音: | bǐng lǐn ㄅㄧㄥˇ ㄌㄧㄣˇ |
粵語發音: | ban2 lam5 |
唐代發音: | byǐm |
說文解字: | 《㐭部》稟:賜穀也。从㐭从禾。 |
宋本廣韻: | 《廣韻·上聲·寑·稟》稟:供穀又與也。筆錦切,一。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禾部·八》稟:《唐韻》《集韻》《韻會》𠀤力錦切,音懔。《說文》賜穀也。从㐭从禾。《徐曰》公稟賜之也。《廣韻》與也。《增韻》供也,給也,受也。《禮·中庸》旣稟稱事。《歐陽氏曰》古者給人以食,取之倉廩,故因稱稟給,稟食。《前漢·孝文紀》吏稟當受鬻者。《師古註》稟,給也。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筆錦切,賓上聲。受命曰稟。《書·說命》臣下罔攸稟令。《傳》稟,受也。毛氏曰:今俗以白事爲稟,古無此義。又水名。《水經注》長社北界有稟水。又《集韻》逋鴆切,賓去聲。受也。《韻會》俗作禀,非。 |
反切: | 筆錦 (《廣韻·上聲·寑·稟》) |
英文翻譯: | report to, petition |
原典出處
《墨子·七患》: | 饑,則盡無祿,稟食而已矣。 |
And when famine is in the country there will be no salaries beyond their rations. | |
《尚書·說命上》: | 天子惟君萬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
The Son of Heaven rules over the myriad regions, and all the officers look up to and reverence him. They are the king's words which form the commands (for them). If he do not speak, the ministers have no way to receive their orders. | |
《大戴禮記》: | 孝子慈幼,允德稟義,約貨去怨,蓋柳下惠之行也。 |
《白虎通德論·文質》: | 當受法稟正教也。 |
《孔子家語·辯政》: | 曰:「此地民有賢於不齊者五人,不齊事之而稟度焉,皆教不齊之道。」 |
《潛夫論·敘錄》: | 五行八卦,陰陽所生,稟氣薄厚,以著其形。 |
《論衡·命義》: | 正者、稟五常之性也。 |
《風俗通義》: | 時太守司徒歐陽歙臨饗,禮訖,教曰:「西部督郵繇延,天資忠貞,稟性公方,典部折衝,摧破姦雄,不嚴而治。」 |
《孔叢子·執節》: | 答曰:「若先祖父,並稟聖人之性,如君王之言也。」 |
《申鑒·俗嫌》: | 鄰臍二寸謂之關,關者所以關藏呼吸之氣,以稟授四體也。 |
《忠經·武備章》: | 淳德布洽,戎夷稟命,統軍之帥。 |
《蔡中郎集》: | 申屠蟠稟氣玄妙,性敏心通。 |
《列子·力命》: | 稟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藥石其如汝何? |
《文子·道原》: | 夫道者,高不可極,深不可測,苞裹天地,稟受無形,原流泏泏,沖而不盈,濁以靜之徐清,施之無窮,無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約而能張,幽而能明,柔而能剛,含陰吐陽,而章三光 |
《列仙傳·寧封子》: | 奇矣封子,妙稟自然。 |
《老子河上公章句》: | 稟氣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則生賢聖,得錯亂污辱,則生貪淫也。 |
《韓非子·解老》: | 無常操,是以死生氣稟焉,萬智斟酌焉,萬事廢興焉。 |
《九章算術·均輸》: | 今有人當稟粟二斛。 |
《淮南子·齊俗訓》: | 夫稟道以通物者,無以相非也。 |
《史記·禮書》: | 今大國專治異政,不稟京師,恐不可傳後。 |
《春秋左傳》: | 晉侯使大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里克諫曰,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視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國,古之制也,夫帥師,專行謀,誓軍旅,君與國政之所圖也,非大子之事也,師在制命而已,稟命則不威,專命則不孝,故君之嗣適,不可以帥師,君失其官,帥師不威,將焉用之,且臣聞皋落氏將戰,君其舍之,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誰立焉,不對而退,見大子,大子曰,吾其廢乎,對曰,告之以臨民,教之以軍旅,不共是懼,何故廢乎,且子懼不孝,無懼弗得立,脩己而不責人,則免於難,大子帥師,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狐突御戎,先友為右,梁餘子養御罕夷,先丹木為右,羊舌大夫為尉。 |
《國語·楚語上》: | 卿士患之,曰:『王言以出令也,若不言,是無所稟令也。』 |
《晏子春秋》: | 晏子乃返,命稟巡氓,家有布縷之本而絕食者,使有終月之委。 |
《吳越春秋》: | 越王曰:「寡人聞崑崙之山,乃地之柱,上承皇天,氣吐宇內,下處后土,稟受無外。」 |
《鹽鐵論·散不足》: | 今縣官多畜奴婢,坐稟衣食,私作產業,為姦利,力作不盡,縣官失實。 |
《漢書·敘傳上》: | 是以六合之內,莫不同原共流,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枝附葉著,譬猶屮木之殖山林,鳥魚之毓川澤,得氣者蕃滋,失時者苓落,參天墬而施化,豈云人事之厚薄哉? |
《前漢紀》: | 人稟異性而不能節也。 |
《東觀漢記·杜林》: | 王又以師數加饋遺,林不敢受,常辭以道上稟假有餘,苦以車重,無所置之。 |
《後漢書》: | 其年,南部苦蝗,大飢,肅宗稟給其貧人三萬餘口。 |
《京氏易傳·䷮困》: | 外稟內剛,陰道長也。 |
《說文解字·㐭部》: | 稟:賜穀也。 |
《釋名·釋姿容》: | 形貌之稟,取為資本也。 |
《方言·第六》: | 稟、浚,敬也。 |
《急就篇》: | 稟食縣官帶金銀。 |
《黃帝內經》: | 十二原者,五藏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 |
《難經·經脈診候》: | 胃者,水穀之海也,主稟四時。 |
《金匱要略》: | 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 |
《世說新語·文學》: | 殷中軍問:「自然無心於稟受。」 |
《顏氏家訓·養生》: | 若其愛養神明,調護氣息,慎節起臥,均適寒暄,禁忌食飲,將餌藥物,遂其所稟,不為夭折者,吾無間然。 |
《文心雕龍·宗經》: | 若稟經以製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鑄銅,煮海而為鹽也。 |
《抱朴子·論仙》: | 雖稟極聰,而有聲者不可盡聞焉。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