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 U+7C89 |  說文小篆 |  楚系簡帛 |
部首: | 米+ 4筆 = 共10筆. |
---|
字典出處: | 宋本廣韻: 頁278第38 康熙字典: 頁907第16 辭海: 卷1頁0252第01 GSR: 第471.d 漢語大字典: 卷5頁3143第07 |
---|
表面結構: | 左:米,右:分。 Component of: 𪩋 𪪷 𡙢 㥹 𦶚 𧏟 |
---|
國語發音: | fěn ㄈㄣˇ |
---|
粵語發音: | fan2 |
---|
唐代發音: | *biə̌n |
---|
說文解字: | 《》粉:傅面者也。从米分聲。 |
---|
宋本廣韻: | 《···》粉:博物志曰燒鉛成胡粉又曰紂作粉。方吻切,三。 |
---|
康熙字典: | 《··》粉:《》方吻切《集韻》《韻會》《正韻》府吻切,𠀤分上聲。《篇海》米粉。《》分也。硏米使分散也。《周禮·天官》修籩之實,糗餌粉餈。《註》豆屑也。又《》傅面者也。《韻會》古傅面亦用米粉。又染之爲紅粉,後乃燒鉛爲粉。《博物志》燒鉛成胡粉。《》胡粉,胡餬也,脂和以塗面也。又《正韻》設采潤色謂之粉澤。又煆石爲白灰,塗牆壁曰粉。《白居易詩》文昌新入有光輝,紫界金牆白粉闈。《註》尙書省皆以粉圖壁,畫古賢列士,曰畫省,亦曰粉省。又《事文類聚》海粉母如墨魚形,大三四寸,冬畜家中,春種海濵田內,色綠如荷包,海粉卽所溲也。或曰插竹枝田中,母緣枝吐出成粉。又《正字通》凡物磑之如屑者,皆爲粉。粉通稱,非獨米也。又竹名。《閩部疏》粉竹舂絲,爲佳紙料者,美于江南之白苧。又地名。《水經》堵水出自上粉縣。《注》孟達爲太守,治房陵,故縣有粉水,縣居其上,故曰上粉。取此水漬粉,皓耀鮮潔,縣水皆取名焉。又《集韻》方問切,音奮。傳也。飾也。《字彙補》粉,白飾也,从上聲。所以傳物曰粉,从去聲。《字彙》皆作府刎切,非。 |
---|
反切: | 方吻 (《···》) |
---|
英文翻譯: | powder, face powder; plaster |
---|
原典出處
《·》: | 羞:糗,餌,粉,酏。 |
Of confections, there were dried cakes, and rice-flour scones. |
《·》: | 使宋王而寤,子為齏粉夫! |
Let him awake, and you will be ground to powder. |
《·》: |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
The temple cups, the pondweed, the flames, the grains of rice, the hatchet, and the symbol of distinction, which are embroidered (on the lower Garment) - (I wish to see all these) fully displayed in the five colours, so as to form the (ceremonial) robes - it is yours to see them clearly (for me). |
《·》: | 夫仁者好偉,和者好粉,智者好彈,有慇懃之意者好麗。 |
《·》: | 次四,粉其題䪻,雨其渥須,視無姝。 |
《·》: | 夫人之好色,非脂粉所能飾。 |
《·》: | 加粉,則思其心之鮮也。 |
《·》: | 粉白黛黑,珮玉環。 |
《·》: | 汙其準,粉其顙,腐鼠在阼,燒薰於堂,入水而增濡,懷臭而求芳,雖善者不能為工。 |
《·》: | 故善毛嗇、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 |
《·》: | 夫玉璞不厭厚,角䚩不厭薄,漆不厭黑,粉不厭白。 |
《·》: | 故孝惠時郎侍中皆冠鵕鸃,貝帶,傅脂粉,化閎、籍之屬也。 |
《》: | 張子曰:「彼鄭、周之女,粉白墨黑,立於衢閭,非知而見之者,以為神。」 |
《·》: | 毛嬙,天下之姣人也,待香澤脂粉而後容。 |
《·》: | 故孝惠時,郎侍中皆冠鵔鸃,貝帶,傅脂粉,化閎、籍之屬也。 |
《·》: | 十六年四月丁未,紫宮中生白氣如粉絮。 |
《·》: | 羞籩之實,糗餌、粉栥。 |
《·》: | 粉白黛黑,施芳澤只。 |
《·》: | 𩱓:粉餅也。 |
《·》: | 氛,粉也。 |
《》: | 芬薰脂粉膏澤筩。 |
《》: | 汗出多者,溫粉撲之。 |
《》: | 右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許,和令相得,如棗大,綿裹內之,自然溫。 |
《·》: | 魏明帝疑其傅粉。 |
《·》: | 凡親屬名稱,皆須粉墨,不可濫也。 |
《·》: | 或微言美事,置於閒散,是綴金翠於足脛,靚粉黛於胸臆也。 |
《·》: | 又以藥粉桑以飼蠶,蠶乃到十月不老。 |
《·》: | 鳳無司晨之善,麟乏警夜之功,日月不齊光,參辰不並見,冰炭不同室,粉墨不同橐,有之矣。 |
《·》: | 其水夾御路,南流逕蓬臺西,魏神瑞三年,又建白樓,樓甚高竦,加觀榭于其上,表裏飾以石粉,皜曜建素,赭白綺分,故世謂之白樓也。 |
《·》: | 善於補養導引之術,並服水桂、雲母粉、麋鹿角,常有少容,然其性沈重,終不自言有道,亦不作詭惑變化鬼怪之事,窈然無為,時乃遊行,人莫知所詣。 |
《·》: | 晏前以尚主,得賜爵為列侯,又其母在內,晏性自喜,動靜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 |
《·》: | 今乃衣綺縞,傅粉墨,豈鴻所願哉? |
《·》: | 若極粉黛,窮盛服,未必無醜婦,廢華采,去文繡,未必無美人也。 |
《·》: | 《梁劉遵繁華詩》曰:可憐周小童,微笑摘蘭藂,鮮膚勝粉白,●臉若桃紅,挾彈雕陵下,垂鉤蓮葉東,腕動飄香麝,衣輕任好風,幸承拂枕選,得奉畫堂中,本知傷輕薄,含辭羞自通,翦袖恩雖重,殘桃愛不終,蛾眉詎誰嫉,新姬近入宮。 |
《·》: | |
《》: | 仁者,政之脂粉。 |
《》: | 忿,弗粉反 |
《》: | 若道半個不字,教你頃刻化為齏粉。 |
《》: | 讓曰:「若到相府,骨肉虀粉矣。」 |
《》: | 正面前起著一座牆門八字,一帶都粉赭色紅泥。 |
《》: | 面如傅粉一般同,唇似丹硃一點血。 |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或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