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虫 U+866B | ![]() 說文小篆 | ![]() 金文 | ![]() 甲骨文 | 虺 同義字 | 蟲 同義字 正體字 |
部首: | 虫+ 0筆 = 共6筆. |
---|---|
字典出處: | 宋本廣韻: 頁255第40 康熙字典: 頁1076第19 辭海: 卷1頁1861第08 GSR: 第1009.a 漢語大字典: 卷4頁2833第01 |
表面結構: | Component of: 虬 䖝 𧈝 𧈞 𧈦 𧈧 𭂌 𫊤 𧈢 虭 𮓲 虮 𠙍 𠣜 虯 𠛿 𧈟 虰 𧈠 虲 [More] |
國語發音: | chóng huǐ ㄔㄨㄥˊ ㄏㄨㄟˇ |
粵語發音: | cung4 wai2 |
說文解字: | 《虫部》虫: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虫為象。凡虫之屬皆从虫。 |
宋本廣韻: | 《廣韻·上聲·尾·虺》虫:鱗介揔名。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虫部·虫部》虫:《唐韻》許偉切《集韻》詡鬼切,𠀤音卉。《廣韻》鱗介總名。《說文》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虫爲象。凡虫之屬皆从虫。《玉篇》古文虺字。註見三畫。《佩觿集》蛇虫之虫爲蟲豸,非是。○按《說文》《玉篇》《類篇》等書,虫䖵蟲皆分作三部,虫吁鬼切,䖵古䰟切,蟲持中切,截然三音,義亦各別。《字彙》《正字通》合䖵蟲二部倂入虫部,雖失古人分部之意,而披覽者易于查考,故姑仍其舊。若《六書正譌》以爲虫卽蟲省文,則大謬也。 |
反切: | 許偉 (《廣韻·上聲·尾·虺》) |
英文翻譯: | insects, worms; KangXi radical 142 |
原典出處
《孔子家語·五帝德》: | 播時百穀,嘗味草木,仁厚及於鳥獸昆虫。 |
《風俗通義·孝文帝》: | 文帝即位二十三年,日月薄蝕,地數震動,毀壞民廬舍,關東二十九山同日崩潰,水出,河決酸棗,大風壞都,雨雹如桃李,深者厚三尺,狗馬及人皆生角,大雪蝗虫。 |
《新語·明誡》: | 蝮虫之類,隨氣而生。 |
《越絕書·請糴內傳》: | 夫獸虫尚以詐相就,而況於人乎? |
《山海經·南山經》: | 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腹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
《焦氏易林·坤之》: | 需:霜降閉戶,蟄虫隱處。 |
《說文解字·羊部》: | 南方蠻閩从虫,北方狄从犬,東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此六種也。 |
《金匱要略》: | 白苣不可共酪同食,作𧏾虫。 |
《馬王堆》: | 蜂癘虫蛇弗赫,據鳥孟獸弗捕。 |
《文心雕龍·正緯》: | 於是伎數之士,附以詭術,或說陰陽,或序災異,若鳥鳴似語,虫葉成字,篇條滋蔓,必假孔氏,通儒討核,謂起哀平,東序秘寶,朱紫亂矣。 |
《三國志·薛綜傳》: | 有犬為獨,無犬為蜀,橫目苟身,虫入其腹。 |
《藝文類聚·嘲戲》: | 有犬為獨,無犬為蜀,橫目句身,虫入其腹。 |
《通典·大鲮》: | 鲮之義,鲮字亦從虫昔。 |
《廣韻·姨》: | 《說文》平也,从大弓又曰南蠻從虫北狄從犬西羌從羊唯東夷從大人俗仁而壽有君子不死之國亦姓齊大夫夷仲年又漢複姓六氏史記范蠡適齊爲鴟夷子左傳宋公子目夷之後以目夷爲氏祝融後董父之𦙍其後以融夷爲氏淮夷虎夷皆國名後並爲氏秦末虎夷渠帥助番君攻秦丗本云宋襄公子墨夷須爲大司馬其後有墨夷皐。 |
《太平廣記·桓闓》: | 以䖟虫水蛭輩為藥。 |
《朱子語類》: | 雖尋常昆虫之類皆有之,只偏而不全,濁氣間隔。 |
《墨子閒詁·經說上》: | 竊疑「免瑟」當作「它蠶」,「它」即「蛇」正字,《說文·它部》云「它,虫也」。 |
《康熙字典·風部》: | 从虫凡聲。 |
《儒林外史》: | 風止高梧,虫吟小檄,也共時人較短長。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3。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