覬 U+89AC |  說文小篆 | 觊 簡體字 |
部首: | 見+ 10筆 = 共17筆. |
---|
字典出處: | 宋本廣韻: 頁353第43 康熙字典: 頁1136第28 辭海: 卷1頁2313第02 GSR: 第548.j 漢語大字典: 卷6頁3672第13 |
---|
表面結構: | 左:豈,右:見。 |
---|
國語發音: | jì ㄐㄧˋ |
---|
粵語發音: | gei3 |
---|
唐代發音: | gyì |
---|
說文解字: | 《》覬:㰟𡴘也。从見豈聲。 |
---|
宋本廣韻: | 《···》覬:覬覦希望。 |
---|
康熙字典: | 《··》覬:《唐韻》《集韻》《韻會》几利切《正韻》吉器切,𠀤音冀。《》𣢆幸也。《》覬覦,希望也。《左傳·桓二年》下無覬覦。《註》下不冀望于上也。又《集韻》或作幾。《左傳·宣十二年》庸可幾乎。《疏》幾讀如冀,言用可冀幸而得之乎。《禮·檀弓·吾欲暴尩註》尩者面鄕天,覬天哀而雨之。覬,又作幾,音冀。又《韻會小補》通作𩥉。《禮·文王世子·反養老于東序註》州里𩥉於邑。《疏》希𩥉慕仰,行之於邑也。又《集韻》虛器切,咦去聲。《類篇》幸也。《韻會小補》垂也。《集韻》亦作𣢆。《正字通》俗通作冀。《增韻》亦作懻,非。 |
---|
反切: | 几利 (《···》) |
---|
英文翻譯: | covet, long for, desire |
---|
原典出處
《·》: | 前世贖赦稀踈,民無覬覦。 |
《》: | 凡張官置吏,為之律度,故能攝固其位,天下無覬覦也 |
《·》: | 覬,望也。 |
《》: | 師服曰,異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義,義以出禮,禮以體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聽,易則生亂,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亂矣,兄其替乎,惠之二十四年,晉始亂,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孫欒賓傅之,師服曰,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今晉,甸侯也,而建國,本既弱矣,其能久乎,惠之三十年,晉潘父弒昭侯而立桓叔,不克,晉人立孝侯,惠之四十五年,曲沃莊伯伐翼,弒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哀侯侵陘庭之田,陘庭南鄙,啟曲沃伐翼。 |
《·》: | 英雄誠知覺寤,畏若禍戒,超然遠覽,淵然深識,收陵、嬰之明分,絕信、布之覬覦,距逐鹿之瞽說,審神器之有授,毋貪不可幾,為二母之所沧,則福祚流于子孫,天祿其永終矣。 |
《》: | 所以絕臣下之覬覦也。 |
《》: | 殊恩厚德,臣既叨之,豈敢闚覬重禮,以希彤弓玈矢之命哉? |
《·》: | 事亹亹而覬進兮,蹇淹留而躊躇。 |
《·》: | 覬利危寵,折角摧頸。 |
《·》: | 覬:㰟𡴘也。 |
《·》: | 初桓南郡、楊廣共說殷荊州,宜奪殷覬南蠻以自樹。 |
《·》: | 衛覬禪誥,符采炳耀,弗可加已。 |
《·》: | 及太子卑辭致之,以為羽翼,便敬德矯情,惜其大者,發《黃鵠》之悲歌,杜宛妾之覬覦,其珍賢貴隱,如此之至也。 |
《·》: | 始昭帝時,胥見上年少無子,有覬欲心。 |
《·》: | 羣凶覬覦,分裂諸夏,率土之民,朕無獲焉,即我高祖之命將墜于地。 |
《·》: | 衞覬,字伯儒,河東人也。 |
《·》: | 然則帝王之起,必有天命瑞應自然之符,明統顯祚豐懿之業,加以茂德成功,賢智之助,而後君臨兆民,為神明所保祐,永世所尊崇,未見運敘無紀次,勳澤不加於民,而可力爭覬覦神器者也。 |
《·》: | |
《·》: | 云「是譎而不正也」者,晉侯本意,欲大合諸侯之師,共尊事天子,以為臣之名義,實無覬覦之心。 |
《》: | 蔣竹山自從與婦人看病,懷覬覦之心已非一日。 |
《》: | 子牙尚未及對,武王惶懼遜謝曰:「孤位輕德薄,名譽未著,惟日兢兢,求為寡過以嗣先王之業而未遑,安敢妄覬大位哉!」 |
《·》: | 覦:覬覦欲得。 |
《·》: | 《宋書》曰:朱百年與孔覬友善,百年家室素貧,母以冬月亡,衣并無絮,自此不衣綿帛。 |
《·》: | 必資其藥石,給其鑪鼎,助使成之,未嘗有所覬覦也。 |
《·》: | 一旦於倡家,則儇子、佻夫、庸奴、賤皂之有金者,皆得而覬之。 |
《》: | 原來和薛蟠好的那些人,因見薛家無人,只有薛蝌辦事,年紀又輕,便生出許多覬覦之心。 |
《·》: | 直指寧偏黨,無私絕覬覦。 |
《·》: | 《後漢·郞覬傳》丁寧再三,留神於此。 |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或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