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Discussion -> Linguistic issues -> 賀客.《漢語大詞典》拾遺之四十一

2023-09-05 03:01:50賀客.《漢語大詞典》拾遺之四十一
Posted by: y4inpg (yyyy404)賀客,《漢語大詞典》:「祝賀的賓客。」
讀唐盧照鄰《哭金部韋郎中》:
「金曹初受拜,玉地始含香。翻同五日尹,遽見一星亡。
 賀客猶扶路,哀人遂上堂。歌筵長寂寂,哭位自蒼蒼。
 歲時賓徑斷,朝暮雀羅張。書留魏主闕,魂掩漢家牀。
 徒今永平帝,千載罷撞郎。」
這詩中的「賀客」,決不是「祝賀的賓客」吧,那又是甚麼呢?
  賀,《廣韻》:「擔也」。盧詩中的「賀客」,爲擔客,即抬棺者、所謂扛夫也。
  由是,「賀客」應有一項「謂抬棺者」之說。

2023-09-07 06:29:08賀客.《漢語大詞典》拾遺之四十一
Posted by: yzhiyu恐有未妥。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除《方言》外,文獻中似乎表示「擔」的「賀」字很少見。《漢大》《辭源》不列此義項,也說明這問題。
《康熙字典》引《唐書·郝處俊傳》「羣臣皆賀戟侍」,查汲古閣本《新唐書》作「荷」,存疑。
從詞上說,訓「擔」之{賀},和{負荷}之{荷}當有聯繫(僅聲調小異)。但段玉裁、朱駿聲均未舉出文例。
②卽使是「荷客」連用表示「扛夫」,用例也很少。查《中華經典古籍庫》,好像没有這種例子。
③《說文》:賀,以禮物相奉慶也。詩中「賀客」和「哀人」相對,也很合理。
上文說「五日尹」,大約這位韋郎中剛授官不久就去世了。「賀客」可能是指祝賀他獲得官職的人。
唐代有一位名叫韋奉先的金部郎中(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62244&page=53#%E5%A5%89%E5%85%88),不知是不是此人。

2023-09-08 02:40:13賀客.《漢語大詞典》拾遺之四十一
Posted by: y4inpg (yyyy404)勞YZ友光臨並謝意見。
一、您說:「除《方言》外,文獻中似乎表示「擔」的「賀」字很少見。《漢大》《辭源》不列此義項,也說明這問題。」
  回言:既然以前的《方言》見有,那麼近代的《漢大》《辭源》沒有此項那確是一件遺憾之事。

二、您說:「《康熙字典》引《唐書·郝處俊傳》「羣臣皆賀戟侍」,查汲古閣本《新唐書》作「荷」,存疑。」
  「疑點歸被告」。

三、您說:「卽使是「荷客」連用表示「扛夫」,用例也很少。查《中華經典古籍庫》,好像没有這種例子。」
  回言:即使用例很少,但還是見例在唐盧照鄰《哭金部韋郎中》的詩裡。至於《中華經典古籍庫》沒有,並不說明其他「庫」沒有。

四、您說:「從詞上說,訓「擔」之{賀},和{負荷}之{荷}當有聯繫(僅聲調小異)。但段玉裁、朱駿聲均未舉出文例。」
  回言:讀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賀》:「廣韻:擔也,勞也。此謂或假賀爲儋何字也。儋何,俗作擔荷。」他雖沒有文例,又該知否以前字書多沒有例……,但可以證明一點,這並非您說「除《方言》外,文獻中似乎表示擔的賀字很少見」這樣子的,而是也見於《廣韻》和《五音集韻》《洪武正韻》《說文解字注》……。
  更之者,《韻會.荷(音賀)》更說:「唐郝處俊傳:群臣皆賀戟侍」句以荷字來作賀字爲例。

五:您說:「詩中「賀客」和「哀人」相對,也很合理。」
  回言:「賀客」爲「扛夫」與「哀人」彼此都在喪事中而非慶事裡、確實相對也。

2023-09-12 17:45:34賀客.《漢語大詞典》拾遺之四十一
Posted by: yzhiyu我所說的「文獻中似乎表示擔的賀字很少見」,是不算「見於《廣韻》和《五音集韻》《洪武正韻》《說文解字注》」這些情况的,因爲這不過是韻書輾轉相抄,最後其實都是抄的《廣韻》(最終來源很可能還就是《方言》)而已,缺少文獻用例佐證。就算算進來,也最多算一個例,其實還是不能否定我說的「很少見」。詩畢竟是寫給別人看的,「賀客」表示「祝賀的賓客」的情况我相信肯定比表示「擔夫」(假如確實有這個用法)多很多,用它表示後者不是引人誤會麽?
我對「賀客猶扶路,哀人遂上堂」的理解是:來慶賀得官的人還(卽「猶」)在路上,哀悼的人就已經登入靈堂了。我覺得這个解釋說得通,而且用的是通常的理解,就不用再想一个證據略嫌不足的解釋來。自然,您可以覺得我的解釋不通,或者覺得「扛夫」的解釋證據充分,但是還是希望您同意「賀用作擔負之{荷}的例,就你我所見確實是很少的」。
您發現的《韻會》那條確實很有意義,我看了一下其實是從《增韻》來的。《洪武正韻》以它爲藍本,自然也有這一條。大㮣毛氏當時還能見到作「賀」的本子。順着這個綫索再多找點同時甚至更早的文獻,也許能有更多收獲。

2023-09-13 01:56:11賀客.《漢語大詞典》拾遺之四十一
Posted by: y4inpg (yyyy404)勞YZ君再光臨更謝您的意見。
一、君說:「但是還是希望您同意「賀用作擔負之{荷}的例,就你我所見確實是很少的」。
  回言:例雖少,有就成。

二、君說:「就算算進來,也最多算一個例,其實還是不能否定我說的「很少見」。詩畢竟是寫給別人看的……。」
  回言:宋陳宓《挽知府陳大著》:
 「艾軒今有幾門人,盛德如公復喪淪。
  蚤歲文名喧米廪,莫年祿秩竟朱輇。
  閭閻方頌循良政,臺閣猶傳剴切陳。
  擬俟垂車隨賀客,如何永別淚沾巾。」
再給一例。請笑納。

2023-09-14 04:08:30賀客.《漢語大詞典》拾遺之四十一
Posted by: yzhiyu又林占海《悲歌行》:「北堂择吉命成婚,贺客盈堂吊在门」

請教了一下朋友。不论是盧照鄰的「賀客猶扶路,哀人遂上堂」,還是陳宓的這首詩,還是「北堂择吉命成婚,贺客盈堂吊在门」,都是化用《荀子·大略篇》「【慶】者在堂,弔者在閭。禍與福鄰,莫知其門」一句。這句話十分著名,兩漢即廣為引用。西漢末期大學問家劉向寫信告誡其子劉歆,全文就是對這句話的詮釋:

告歆:無忽。若未有異德,蒙恩甚厚,將何以報?董生有云:「吊者在門,賀者在閭。」言有憂則恐懼敬事,敬事則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曰:「賀者在門,吊者在閭。」言受福則驕奢,驕奢則禍至,故吊隨而來。齊頃公之始,藉霸者之餘威,輕侮諸侯,虧跂蹇之容,故被鞌之禍,遁服而亡,所謂「賀者在門,吊者在閭」也。兵敗師破,人皆吊之,恐懼自新,百姓愛之,諸侯皆歸其所奪邑,所謂「吊者在門,賀者在閭」。今若年少,得黃門侍郎,顯處也。新拜,皆謝貴人,叩頭謹。戰戰慄慄,乃可必免。

而《後漢書·蓋勳傳》亦引用此語,作「【賀】者在門,弔者在廬」。這裡的「賀者」,就是指祝賀的人。

陳宓的這首詩,前面講:「蚤歲文名喧米廩,莫年祿秩竟朱輪。閭閻方頌循良政,臺閣猶傳剴切陳。」這分明是說陳大著政令顯聞、眾口交贊、仕途順利,這本來是值得祝賀的事情,沒想到他卻去世了。因此作者尾聯才說「擬俟垂車隨賀客,如何永別淚沾巾」,也就是說,本來等著祝賀你的人來呢,為什麼你先一步走了?

至於盧照鄰的「賀客猶扶路,哀人遂上堂」以及林占梅的「北堂擇吉命成婚,【賀客盈堂吊在門】」,那更是明顯地化用《荀子》這一句。

2023-09-14 06:01:23賀客.《漢語大詞典》拾遺之四十一
Posted by: y4inpg (yyyy404)又勞YZ君光臨並謝意見。
一、君引用《荀子·大略篇》「【慶】者在堂,弔者在閭。禍與福鄰,莫知其門」句。
  回復:顯然您所引用的「慶者」和「弔者」是「福禍」之如「生死」之對。這種對,我不說其屬性了。
  那麼,「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樹春」句的「沉舟」對「病樹」就非「福禍」之對了。我也不說這種對的屬性。
  由是我所引用詩句中的「賀客」和「喪人」,就屬「沉舟」和「病樹」的、而實非「福禍」這種對比法。

二、君引用清林占海(梅)《悲歌行》:「北堂择吉命成婚,贺客盈堂吊在门」句……。
  回復:林氏這句詩的「成婚」其「賀客」,其「吊在門」的吊字,是您以爲「弔唁」的弔嗎?
  而且也問閣下,這句是你所認爲的「慶賀」對「弔唁」麼?

2023-09-15 01:49:40賀客.《漢語大詞典》拾遺之四十一
Posted by: yzhiyu一、恕我愚昧,實在不知道你搬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樹春」來類比是想說明什么。這句話的意思不是很明顯麽?就是說福禍相依,悲喜無常,剛剛的喜事也可能一下轉爲喪事,化用在詩里,不是很自然麽?
二、這當然是弔唁的弔,且不說弔通常情况下都是指弔唁,我剛查到這詩出自《潛園琴餘草》(見《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第八輯:半崧集簡編、潛園琴餘草簡編、藏山閣集選輯》第127頁),上下文如下:

……
低頭下拜天性見,滿門喜極轉嘘欷。
北堂擇吉命成婚,賀客盈堂弔在门。(這句下作者有自注:予成婚七日,先祖母卽棄養吾身)
王母抱孫□抱子,臨終有语願勿諼。
……

我覺得作者這句注寫得够清楚了,就是說婚事辦完了就遇上喪事。「賀客盈堂,弔在门」,不但是句子內部對比,而且有先後承接關係,化用得十分恰當。

2023-09-15 02:38:05賀客.《漢語大詞典》拾遺之四十一
Posted by: y4inpg (yyyy404)謝YZ君又光臨。
一、「低頭下拜天性見,滿門喜極轉嘘欷。
北堂擇吉命成婚,賀客盈堂弔在门。(這句下作者有自注:予成婚七日,先祖母卽棄養吾身)
王母抱孫□抱子,臨終有语願勿諼。」來「我覺得作者這句注寫得够清楚了,就是說婚事辦完了就遇上喪事。「賀客盈堂,弔在门」,不但是句子內部對比,而且有先後承接關係,化用得十分恰當。」
「這當然是弔唁的弔,且不說弔通常情况下都是指弔唁」。
  回覆:好一句先後承接關係。先見王母臨終有語前,望包孫,這時未逝也,故成婚賀客滿堂、弔在門,都來到了。弔,至也《爾雅.釋詁》。不過,七日後接著悲來了……。



2023-09-15 16:33:45賀客.《漢語大詞典》拾遺之四十一
Posted by: yzhiyu你自己找一下,表示「至」的「弔」都是怎麽用的,有沒有其他「弔在X」這種格式里的「弔」是表示「至」的。
你如果不想承認這一句是用的「賀者在門,弔者在閭」的典故,那我沒話可說了。

明·梁儲《祭昌國張公文》:
「猗彼楩楠,其生有自。枝條既茂,亦庇本根。維公之先,徳垂後嗣。肆生淑姒,以儷至尊。如古邑姜,功毗內治。匪公積善,曷啟慶源。慶源既長,帝念不已。髙官大爵,洊沐推恩。恩出不貲,人無異議。知公於國,葢有功存。謂享期頥,以觀至治。胡祝在路,胡弔在門。壽雖不遐,哀榮終始。……」
這裏也是「弔在門」,這個「弔」是不是也得是「至」?整句是不是說「誰在路上祭祝,誰又來到了門前」?

宋·周密《挽韓子爽户曺》:
「藍衣槐笏色方新,賀者纔稀弔在門」
這個「弔」是不是也得是「至」?整句是不是說「扛夫們剛少下去,來到門前」?

宋·吴芾《挽范丞相》:
「方喜生同世,俄驚弔在門。」
這個「弔」是不是也得是「至」?整句是不是說「正欣喜於生於同一個時代,突然驚愕於(誰?)來到了門前」?

元·王惲《街東宅效樂天體嘆暴貴而戒貪得也》「
「滿堂歌吹樂新貴,豈知賀者在室弔在門。根株已爲鬼,所斧藻棟竟起高比鄰。」
這個「弔」是不是也得是「至」?整句是不是說「整個堂上都在歌唱慶祝新貴,誰能想到抬棺的人們在室內已經走到了門前」?

清·皮錫瑞《餓豺狼》:
「餓豺狼,乃當道。楚國無以爲寶,惟佩裘馬以爲寶。賀在堂,弔在門,吴兵一至豺狼奔。」
這個「弔」是不是也得是「至」?整句是不是說「背(背什麽?)在堂上走到門前,吴兵到了豺狼就奔散了」?

First Back 1 2 Forward Last (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