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第二: |
元鼎元年,起招仙閣於甘泉宮西。編翠羽麟毫為簾,青琉璃為扇,懸黎火齊為床,其上懸浮金輕玉之磬。浮金者,色如金,自浮於水上;輕玉者,其質貞明而輕。有霞光綉,有藻龍綉,有連煙綉,有走龍錦,有雲鳳錦,翻鴻錦。閣上燒荃靡香屑,燒粟許,其氣三月不絕。進𡸰嵻細棗,出𡸰嵻山,山臨碧海上,萬年一實,如今之軟棗。咋之有膏,膏可燃燈,西王母握以獻帝。燃芳苡燈,光色紫,有白鳳、黑龍、馵足來,戲於閣邊。有青鳥,赤頭,道路而下,以迎神女。神女留玉釵以贈帝,帝以賜趙婕妤。至昭帝元鳳中,宮人猶見此釵。黃諃欲之,明日示之,既發匣,有白燕飛昇天。後宮人學作此釵,因名玉燕釵,言吉祥也。 |
| 卷第二: |
元鼎五年,郅支國貢馬肝石百斤。常以水銀養之,內玉櫃中,金泥封其上。國人長四尺,惟餌此石而已。半青半白,如今之馬肝。舂碎以和九轉之丹,服之,彌年不饑渴也。以之拂髮,白者皆黑。帝坐群臣於甘泉殿,有髮白者,以石拂之,應手皆黑。是時公卿語曰:「不用作方伯,惟須馬肝石。」此石酷烈,不和丹砂,不可近髮。帝寢靈莊殿,召東方朔於青綺,窗不隔綈紈,重幕,問朔曰:「漢承庚運,火德,以何精瑞為祥應?」朔跪而對曰:「臣常至吳明之墟,是長安東過扶桑七萬里,有及雲山。山頂有井,雲起井中,若土德王黃雲出,火德王赤雲出,水德王黑雲出,金德王白雲出,木德王青雲出。此皆應瑞德也。」帝曰:「善」。 |
| 卷第二: |
元封中,起方山像,招諸靈異,召東方朔言其秘奧。乃燒天下異香,有沉光香、精祗香、明庭香、金磾香、塗魂香,外國所貢青楂之燈。青楂木有膏,如淳漆,削置器中,以蠟和之塗布,燃照數里。 |
| 卷第二: |
起神明臺,上有九天道金床、象席,虎珀鎮雜玉為簟。帝坐良久,設甜水之冰,以備洪濯酌。瑤琨碧酒,炮青豹之脯。果則有塗陰紫梨、琳國碧李,仙眾與食之。 |
| 卷第二: |
吠勒國貢文犀四頭,狀如水兕。角表有光,因名明犀。置闇中,有光影,亦曰影犀。織以為簟,如錦綺之文。此國去長安九千里,在日南。人長七尺,被髮至踵,乘犀象之車。乘象入海底取寶,宿於蛟人之舍,得淚珠。則蛟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 |
| 卷第二: |
甜水去虞淵八十里,有甜溪,水味如蜜。東方朔遊此水,得數斛以獻帝。投水於井,井水常甜而寒,洗沭則肌理柔滑。 |
| 卷第二: |
瑤琨,去玉門九萬里,有碧草如麥,割之以釀酒,則味如醇酎,飲一合,三旬不醒。但飲甜水,隨飲而醒。 |
| 卷第二: |
塗山之背,梨大如升,或雲斗。紫色,千年一花,亦曰紫輕梨。 |
| 卷第二: |
琳國去長安九千里,生玉葉李,色如碧玉,數十年一熟,味酸。昔韓終常餌此李,因名韓終李。 |
| 卷第二: |
元封三年,大秦國貢花蹄牛。其色駁,高六尺,尾環繞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蓮花,善走,多力。帝使輦銅石,以起望仙宮,迹在石上,皆如花形,故陽關之外花牛津,時得異石。長十丈,高三丈,立於望仙宮,因名龍鐘石。武帝末,此石自陷入地,唯尾出土上,今人謂龍尾墩也。 |
| 卷第二: |
帝好微行,於長安城西,夜見一螭遊於路。董竭曰:「昔傑媚末喜於膝上,以金簪貫玉褵腹為戲。今螭腹餘金簪穿痕,安非此耶?」曰:「白龍魚麟,網者食之。」帝曰:「試我也。」 |
| 卷第二: |
元封四年,脩彌國獻駁騾,高十尺,毛色赤斑,皆有日月之象。帝以金埏為鎖絆,以寶器盛芻以飼之。 |
| 卷第二: |
元封五年,勒畢國貢細鳥,以方尺之玉籠盛數百頭,形如大蠅,狀似鸚鵡,聲聞數里之間,如黃鵠之音也。國人常以此鳥候時,亦名曰候日蟲。帝置之於宮內,旬日而飛盡,帝惜,求之不復得。明年,見細鳥集帷幕,或入衣袖,因名蟬。宮內嬪妃皆悅之,有鳥集其衣者,輒蒙愛幸。至武帝末,稍稍自死,人猶愛其皮。服其皮者,多為丈夫所媚。 |
| 卷第二: |
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善語國。常群飛往日下自曝,身熱乃歸。飲丹露為漿。丹露者,日初出有露汁如珠也。 |
| 卷第二: |
太初二年,東方朔從西那汗國歸,得聲風木十枝獻帝。長九尺,大如指。此木臨因桓之水,則《禹貢》所謂因桓是也。其源出甜波。樹上有紫燕黃鵠集其間,實如油麻風,吹枝如玉聲,因以為名。帝以枝遍賜尊臣,臣有凶者,枝則汗,臣有死者,枝則折。昔老聃在於周世,年七百歲,枝竟未汗。偓佺生於堯時,年三千歲,枝竟未一折。帝乃以枝問朔,朔曰:「臣已見此枝三過枯死而復生,豈汗折而已哉!里語曰:年未半,枝不汗。此木五千年一濕,萬歲不枯。」 |
| 卷第二: |
太初三年,起甘泉望風臺。臺上得白珠如花一枝,帝以錦蓋覆之,如照月矣。因名照月珠,以賜董偃,盛以琉璃之筐。 |
| 卷第二: |
太初四年,東方朔從支提國來。國人長三丈二尺,三手三足,各三指,多力,善走,國內小山能移之,有澗泉,飲能盡。結海苔為衣,其戲笑,取犀象相投擲為樂。 |
| 卷第二: |
東方朔遊吉雲之地,得神馬一匹,高九尺。帝問朔:「是何獸也?」朔曰:「昔西王母乘靈光輦以適東王公之舍,稅此馬遊於芝田,乃食芝田之草。東王公怒,棄馬于清津天岸。臣至王公之壇,因騎馬返,繞日三匝,然入漢關,關猶未掩。臣於馬上睡,不覺而玉至。」帝曰:「其名云何?」對曰:「因疾,為名步景。」朔當乘之時,如駑蹇之驢耳。東方朔曰:「臣有吉雲草十頃,種於九景山東。二千歲一花,明年應生,臣走請刈之。得以秣馬,馬終不飢也。」朔曰:「臣至東極,過吉雲之澤,多生此草,移於九景之山,全不如吉雲之地。」帝曰:「何謂吉雲?」朔曰:「其國俗以雲氣占吉凶,若樂事,則滿室雲起,五色照人,著於草樹,皆成五色露珠,甚甘。」帝曰:「吉雲露可得乎?」朔乃東走,至夕而返,得玄露、青露,盛青琉璃,各受五合,跪以獻帝。遍賜群臣,群臣得嘗者,老者皆少,疾者皆愈。凡五官嘗露:董謁、李充、孟岐、郭瓊、黃安也。 |
| 卷第二: |
李充,馮翊人也。自言三百歲,荷草畚,負《五岳真圖》而至。帝禮待之,亦號負圖先生也。 |
| 卷第二: |
孟岐,河清之逸人也。年可七百歲。語及周初事,了然如目前。岐侍周公昇壇上,岐以手摩成王足。周公以玉笏與之,岐嘗寶執,每以衣袂拂拭,笏厚七分,今銳斷,恒切桂葉食之。聞帝好仙,披草蓋而來謁帝焉。 |
| 卷第二: |
郭瓊,東郡人也。形貌醜劣,而意度過人。曾宿人家,輒乞薪自照讀書。晝眠,眼不閉,行地无迹。帝聞其異,徵焉。 |
| 卷第二: |
黃安,代郡人也。為代郡卒。自云卑猥不獲處人間,執鞭懷荊而讀書。畫地以記數者,夕地成池矣。時人謂黃安年可八十餘,視如童子。常服朱砂,舉体皆赤,冬不著裘。坐一神龜,廣二尺,人問:「子坐此龜幾年矣?」對曰:「昔伏羲始造網罟,獲此龜以授吾。吾坐龜背已平矣。此蟲畏日月之光,二千歲即一出頭,吾坐此龜,已見五出頭矣。」行即負龜以趋,世人謂黃安萬歲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