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 -> 五癃津液別

《五癃津液別》

電子圖書館
1 五癃津液... :
黃帝問於歧伯曰:水穀入于口,輸於腸胃,其液別為五,天寒衣薄,則為溺與氣,天熱衣厚則為汗,悲哀氣並則為泣,中熱胃緩則為唾。邪氣內逆,則氣為之閉塞而不行,不行則為水脹,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願聞其道。

2 五癃津液... :
歧伯曰:水穀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

3 五癃津液... :
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寒留於分肉之間,聚沫則為痛。

4 五癃津液... :
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留於膀胱,則為溺與氣。

5 五癃津液... :
五藏六府,心為之主,耳為之聽,目為之候,肺為之相,肝為之將,脾為之衛,腎為之主外。故五藏六府之津液,盡上滲於目,心悲氣並,則心系急。心系急則肺舉,肺舉則液上溢。夫心系與肺,不能常舉,乍上乍下,故欬而泣出矣。

6 五癃津液... :
中熱則胃中消穀,消穀則蟲上下作。腸胃充郭,故胃緩,胃緩則氣逆,故唾出。

7 五癃津液... :
五穀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于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於陰股。

8 五癃津液... :
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痠。

9 五癃津液... :
陰陽氣道不通,四海閉塞,三焦不寫,津液不化,水穀並行腸胃之中,別於回腸,留於下焦,不得滲膀胱,則下焦脹,水溢則為水脹,此津液五別之逆順也。

URN: ctp:huangdi-neijing/wu-long-jin-ye-b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