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English
本站介紹
簡介
字體試驗頁
+
協助
+
常見問答集
+
使用說明
+
工具
系統統計
+
數位人文
先秦兩漢
儒家
顯示資料來源
+
論語
顯示資料來源
+
孟子
顯示資料來源
+
禮記
+
荀子
顯示資料來源
+
孝經
+
說苑
+
春秋繁露
+
韓詩外傳
+
大戴禮記
+
白虎通德論
+
新書
+
新序
顯示資料來源
+
揚子法言
+
中論
+
孔子家語
+
潛夫論
+
論衡
+
太玄經
+
風俗通義
+
孔叢子
+
申鑒
+
忠經
+
素書
+
新語
+
獨斷
+
蔡中郎集
墨家
顯示資料來源
+
墨子
魯勝墨辯注敘
道家
顯示資料來源
+
莊子
顯示資料來源
道德經
顯示資料來源
+
列子
+
鶡冠子
+
文子
+
文始真經
+
列仙傳
+
鬻子
+
老子河上公章句
法家
顯示資料來源
+
韓非子
顯示資料來源
+
商君書
顯示資料來源
+
申不害
+
慎子
諫逐客書
+
管子
名家
顯示資料來源
+
公孫龍子
兵家
顯示資料來源
+
孫子兵法
顯示資料來源
+
吳子
顯示資料來源
+
六韜
+
司馬法
+
尉繚子
+
三略
算書
海島算經
+
九章算術
+
孫子算經
顯示資料來源
+
周髀算經
雜家
顯示資料來源
+
淮南子
+
呂氏春秋
+
鬼谷子
顯示資料來源
+
尹文子
顯示資料來源
+
鄧析子
史書
顯示資料來源
+
史記
+
春秋左傳
+
逸周書
+
國語
+
晏子春秋
+
吳越春秋
顯示資料來源
+
越絕書
+
戰國策
+
鹽鐵論
+
列女傳
+
春秋穀梁傳
+
春秋公羊傳
+
漢書
+
前漢紀
+
東觀漢記
+
後漢書
+
竹書紀年
+
穆天子傳
+
古三墳
+
燕丹子
+
西京雜記
經典文獻
顯示資料來源
+
詩經
顯示資料來源
+
尚書
顯示資料來源
+
周易
+
周禮
+
楚辭
+
儀禮
+
山海經
+
焦氏易林
京氏易傳
䷀乾
䷫姤
䷠遯
䷋否
䷓觀
䷖剝
䷢晉
䷍大有
䷲震
䷏豫
䷧解
䷟恆
䷭升
䷯井
䷛大過
䷐隨
䷜坎
䷻節
䷂屯
䷾既濟
䷰革
䷶豐
䷣明夷
䷆師
䷳艮
䷕賁
䷙大畜
䷨損
䷥睽
䷉履
䷼中孚
䷴漸
䷁坤
䷗復
䷒臨
䷊泰
䷡大壯
䷪夬
䷄需
䷇比
䷸巽
䷈小畜
䷤家人
䷩益
䷘无妄
䷔噬嗑
䷚頤
䷑蠱
䷝離
䷷旅
䷱鼎
䷿未濟
䷃蒙
䷺渙
䷅訟
䷌同人
䷹兌
䷮困
䷬萃
䷞咸
䷦蹇
䷎謙
䷽小過
䷵歸妹
+
詩說
字書
+
說文解字
+
爾雅
顯示資料來源
+
釋名
顯示資料來源
+
方言
急就篇
醫學
+
黃帝內經
+
難經
+
傷寒論
+
金匱要略
出土文獻
+
郭店
+
馬王堆
漢代之後
魏晉南北朝
顯示資料來源
道德真經註
+
世說新語
+
顏氏家訓
+
文心雕龍
+
抱朴子
+
人物志
+
金樓子
+
水經注
+
神仙傳
+
三國志
+
高士傳
神異經
+
洞冥記
隋唐
+
群書治要
+
藝文類聚
+
通典
+
意林
黃帝陰符經
宋明
顯示資料來源
+
四書章句集注
顯示資料來源
三字經
+
論語注疏
+
西遊記
+
三國演義
+
金瓶梅
+
封神演義
+
廣韻
+
孝經注疏
+
太平御覽
+
太平廣記
+
朱子語類
+
宋景文公筆記
+
棋經
+
郁離子
清代
顯示資料來源
+
墨子閒詁
+
紅樓夢
+
全唐詩
+
康熙字典
+
儒林外史
民國
顯示資料來源
+
墨經校釋
簡介說明
相關資料
字典
討論區
圖書館
維基
數據維基
在
先秦兩漢
儒家
論語
孟子
禮記
荀子
孝經
說苑
春秋繁露
韓詩外傳
大戴禮記
白虎通德論
新書
新序
揚子法言
中論
孔子家語
潛夫論
論衡
太玄經
風俗通義
孔叢子
申鑒
忠經
素書
新語
獨斷
蔡中郎集
墨家
墨子
魯勝墨辯注敘
道家
莊子
道德經
列子
鶡冠子
文子
文始真經
列仙傳
鬻子
老子河上公章句
法家
韓非子
商君書
申不害
慎子
諫逐客書
管子
名家
公孫龍子
兵家
孫子兵法
吳子
六韜
司馬法
尉繚子
三略
算書
海島算經
九章算術
孫子算經
周髀算經
雜家
淮南子
呂氏春秋
鬼谷子
尹文子
鄧析子
史書
史記
春秋左傳
逸周書
國語
晏子春秋
吳越春秋
越絕書
戰國策
鹽鐵論
列女傳
春秋穀梁傳
春秋公羊傳
漢書
前漢紀
東觀漢記
後漢書
竹書紀年
穆天子傳
古三墳
燕丹子
西京雜記
經典文獻
詩經
尚書
周易
周禮
楚辭
儀禮
山海經
焦氏易林
京氏易傳
䷀乾
䷫姤
䷠遯
䷋否
䷓觀
䷖剝
䷢晉
䷍大有
䷲震
䷏豫
䷧解
䷟恆
䷭升
䷯井
䷛大過
䷐隨
䷜坎
䷻節
䷂屯
䷾既濟
䷰革
䷶豐
䷣明夷
䷆師
䷳艮
䷕賁
䷙大畜
䷨損
䷥睽
䷉履
䷼中孚
䷴漸
䷁坤
䷗復
䷒臨
䷊泰
䷡大壯
䷪夬
䷄需
䷇比
䷸巽
䷈小畜
䷤家人
䷩益
䷘无妄
䷔噬嗑
䷚頤
䷑蠱
䷝離
䷷旅
䷱鼎
䷿未濟
䷃蒙
䷺渙
䷅訟
䷌同人
䷹兌
䷮困
䷬萃
䷞咸
䷦蹇
䷎謙
䷽小過
䷵歸妹
詩說
字書
說文解字
爾雅
釋名
方言
急就篇
醫學
黃帝內經
難經
傷寒論
金匱要略
出土文獻
郭店
馬王堆
漢代之後
魏晉南北朝
道德真經註
世說新語
顏氏家訓
文心雕龍
抱朴子
人物志
金樓子
水經注
神仙傳
三國志
高士傳
神異經
洞冥記
隋唐
群書治要
藝文類聚
通典
意林
黃帝陰符經
宋明
四書章句集注
三字經
論語注疏
西遊記
三國演義
金瓶梅
封神演義
廣韻
孝經注疏
太平御覽
太平廣記
朱子語類
宋景文公筆記
棋經
郁離子
清代
墨子閒詁
紅樓夢
全唐詩
康熙字典
儒林外史
民國
墨經校釋
中檢索:
高級檢索
書名檢索
:
登入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先秦兩漢
->
經典文獻
->
京氏易傳
-> ䷴漸
《䷴漸》
電子圖書館
底本:《四部叢刊初編》本《京氏易傳》:䷴漸
《漢魏叢書》本《京氏易傳、周易略例、古三墳、詩說》
[
顯示全部
]
1
打開字典
顯示相似段落
䷴漸:
漸:陰陽升降,復本曰歸魂之象,《巽》下見《艮》,陰長陽消,柔道將進,與《兌》為飛伏。九三、三公居世,宗廟為應,建始己亥至甲辰,積筭起甲辰至癸卯,周而復始。五星從位起太白,柳宿從位降丙申,分氣候二十八。上木下土,風入《艮》象,漸退之象也。互體見《離》,主中文明,九五傳位,得進道明也。六二陰柔得位,應至尊。《易》云:「鴻漸于磐,飲食衎衎。」陰陽升降,八卦將盡,六十八爻,陰陽相雜,順道進退,次于時也。少男之位,分於八卦,終極陽道也。陽極則陰生,柔道進也,降入坤宮八卦。
URN
:
ctp:jingshi-yizhuan/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