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五》

電子圖書館
1 五:
㐁:〔古文〕𠀬《集韻》他點切,音忝。以舌鉤取也。《說文》舌貌。从谷省,象形。《精薀》㐁以舌在口外,露舌耑舐物。人有持短長術,以言鉤人者,孟子斥爲穿窬。又《玉篇》《唐韻》《集韻》𠀤他念切,添去聲。義同。〇按㐁字,今通作餂。

2 五:
丞:《廣韻》署陵切《集韻》《韻會》辰陵切《正韻》時征切,𠀤音承。《玉篇》繼也。《廣韻》佐也。《正韻》副貳也。《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又《戰國策》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又《前漢·百官表》丞相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註》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又《前漢·淳于長傳》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又《宋史·天文志》紫微垣西蕃七星,第七星爲上丞。東蕃八星,第八星爲少丞。又與承通。《史記·張湯傳》於是丞上指。今本或作承。又《廣韻》常證切,承去聲。縣名。在沂州,匡衡所居。又《韻補》叶之郢切。與拯通。《揚雄·羽獵賦》丞民於豐桑。
考證:〔《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傅,有疑丞。〕謹照原文師傅改師保。

3 五:
丟:《篇海》丁羞切。《揚子·方言》一去不還也。俗作丟,非。

4 五:
𠀘:《玉篇》古文天字。註詳大部一畫。

5 五:
𠀙:《說文》古文麗字。註詳鹿部八畫。

6 五:
𠀚:《玉篇》古文不字。註詳三畫。

7 五:
丠:《集韻》丘本字。《說文》丠,土之高也,非人爲之。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丠南,故从北。又《集韻》補過切,音播。關東謂塚大曰丠。

URN: ctp:kangxi-zidian/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