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十七》 | 電子圖書館 |
1 | 十七: | 𤼋:《集韻》叉鑑切,音懺。病也。 |
2 | 十七: | 㿘:《集韻》維傾切,音營。病作也。 |
3 | 十七: | 癬:《唐韻》《集韻》《韻會》息淺切《正韻》蘇典切,𠀤音𤣐。《說文》乾瘍也。《釋名》癬,徙也。移徙處自廣也,故靑徐謂癬爲徙也。《左傳·桓六年》謂其不疾瘯蠡也。《註》皮毛無疥癬。又《集韻》相然切,音僊。義同。或作𤸭。 |
4 | 十七: | 癭:《唐韻》《集韻》於郢切《𥪾㑹》幺郢切,𠀤音癭。《說文》頸瘤也。《釋名》癭,嬰也。在頸嬰喉也。《嵆康養生論》頸處險而癭。《張華·博物志》山居多癭,飲泉水之不流者也。《方書》癭有五,肉色不變爲肉癭,筋脈現露爲筋癭,筋脈交絡爲血癭,憂惱消長爲氣癭,堅硬不移爲石癭。又地名。《後漢·桓帝紀》勃海王悝降爲癭陶王。《註》癭陶縣屬鉅鹿郡。又《集韻》伊盈切,音嬰。義同。《集韻》或作𦡺𩖍。 |
5 | 十七: | 癮:《集韻》同𤻘。 |
6 | 十七: | 𤼌:《廣韻》與職切《集韻》逸織切,𠀤音弋。《廣韻》痒𤼌淫𤼌。《集韻》病也。 |
7 | 十七: | 𤼍:《字彙補》呼則切,音〈巾亢〉。聲也。見原病集釋音。 |
URN: ctp:kangxi-zidian/1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