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五》

電子圖書館
1 五:
疰:《唐韻》之戍切《集韻》朱戍切,𠀤音註。《博雅》疰,病也。

2 五:
疱:《集韻》披教切,音砲。腫病。通作𢼌。又皮教切,音抱。面生氣也。𢼌原字从皮,不从攴。

3 五:
㽽:《唐韻》《集韻》𠀤古慕切,音顧。《說文》久病也。通作固。俗作痼。又《玉篇》小兒口瘡。

4 五:
疲:《唐韻》符羈切《集韻》《韻會》《正韻》蒲麋切,𠀤音皮。《說文》勞力也。《玉篇》乏也。《增韻》倦也。《前漢·萬石君傳》慶慙不任職,上書曰:臣幸得待罪丞相,疲駑無以輔治。《後漢·光武紀》我自樂此,不為疲也。又《增韻》止也。又《管子·小匡篇》諸侯以疲馬犬羊為幣。《注》疲謂瘦也。又《集韻》或作罷。《左傳·成十六年》奸時以動,而疲民以逞。《釋文》疲,亦本作罷。又《類篇》章移切,音支。病也。《類篇》或作疷。

5 五:
疳:《集韻》沽三切,音甘。病也。《正字通》小兒食甘物,多生疳病。疳有五,心肝肺𦜉腎也。治疳先辨冷熱肥瘦,初病為肥熱疳,久病為瘦冷疳,五疳諸積,腹大筋靑,面黃肌瘦,或腹痛。以葱椒煑蝦蟇食之,大效。

6 五:
㽾:《唐韻》《集韻》𠀤五忽切,音兀。《說文》病也。《正字通》一說婦人帶下有出病,出當卽㽾。《類篇》或作𤴰。

7 五:
㽿:《廣韻》《集韻》𠀤古禾切,音戈。《玉篇》瘡也。《集韻》禿也。一曰創也。春發為燕㽿,秋發為鴈㽿。又《集韻》苦禾切,音科。義同。或作瘑。

8 五:
疴:《唐韻》烏何切《集韻》《韻會》於何切,𠀤音阿。病也。《前漢·五行志》時卽有口疴。亦作痾。又《廣韻》枯駕切《集韻》丘駕切,𠀤音髂。小兒驚病。

9 五:
疵:《唐韻》疾咨切《集韻》《韻會》才支切《正韻》才資切,𠀤音玼。《說文》病也。《易·繫辭》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疏》言說此卦爻有小疵病也。《左傳·僖七年》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注》不以女為罪釁。《前漢·景十三王傳》今或無罪,為臣下所侵辱,有司吹毛求疵。《注》病也。又木名。《爾雅·釋木》榆無疵。又《韻會》亦作玼。《後漢·黃憲傳》去玼吝。又或作呰。《前漢·翟義傳》王莽大誥,故知我國有呰災。又《敘傳》閹尹之呰。又人名。《史記·楚世家》少子執疵為越章王。又《趙世家》趙疵與秦戰敗。又《集韻》將支切,音貲。𤰞疵,佞人貌。《史記·日者傳》𤰞疵而前,孅趨而言。《注》疵,音貲。又水鳥。《司馬相如·上林賦》箴疵鵁盧。《釋文》疵,音資。《注》張揖曰:箴疵似魚虎而倉黑色。又《集韻》仕懈切,音㾹。同睚。眦睚,恨視。又《集韻》才詣切,音嚌。病也。又短也。又《集韻》蔣氏切《正韻》祖似切,𠀤音紫。毀也。《荀子·不苟篇》非毀疵也。《注》或曰讀為訾。

10 五:
疶:《廣韻》《集韻》𠀤私列切,音薛。《廣韻》痢也。亦作𤵺。又《集韻》以制切,音曳。義同。《類篇》或作𤵺。

11 五:
㾀:《廣韻》去劫切《集韻》乞業切,𠀤音怯。病劣。與怯通。又《集韻》口舉切,音去。病也。

12 五:
𤵗:《集韻》博古切,音布。痞病。又普故切,音悑。義同。

13 五:
疷:《正字通》同疧。

14 五:
疸:《唐韻》丁幹切《集韻》得案切,𠀤音旦。《說文》黃病也。《內經》目黃,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已食如饑者胃疸。《方書》疸有五,黃胖,黃疸,酒疸,穀疸,女勞疸。又《廣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𠀤音亶。義同。又惡創也。亦作癉。

15 五:
㾁:《唐韻》食聿切,音術。《說文》狂走也。《玉篇》狂走貌。又《字彙補》借作䟣踢之䟣。獸名。《續騷經》顧㾁踢以中理。又《廣韻》《集韻》𠀤呼骨切,音忽。又《集韻》敕律切,音黜。又休必切,音矞。義𠀤同。

16 五:
㾂:《唐韻》《集韻》𠀤呼來切,音咍。病也。

17 五:
疹:《集韻》《韻會》《正韻》𠀤止忍切,音軫。《說文》脣瘍也。又《釋名》疹,診也。有結氣可得診見也。《玉篇》癮疹,皮外小起也。《正字通》俗呼痘瘡曰疹。又《集韻》丑刄切,同疢。熱病。《越語》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張衡·思𤣥賦》思百憂以自疹。《注》疹,疾也。又《五音集韻》奴結切,音涅。義同。又《集韻》頸忍切,音緊。脣瘍也。

18 五:
𤵘:《集韻》兵媚切,音祕。病也。方書,前後不利曰濇。亦借用閟,俗作𤵘。

19 五:
𤵙:《字彙》所景切,音眚。瘦𤵙也。

20 五:
𤵚:《集韻》唐何切,音駝。病也。本作㾃。

21 五:
㾃:《集韻》𤵚本字。

22 五:
疺:《集韻》《韻會》𠀤扶法切,音乏。《玉篇》瘦也。又《正字通》疲也。《明永樂北征錄》駕發鳴轂鎭,天氣淸爽,人馬不渴。若喧熱,人皆疺矣。又《集韻》悲檢切,音貶。病也。

23 五:
疻:《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𠀤音紙。《說文》毆傷也。《前漢·薛宣傳》遇人不以義而見疻者,與痏人之罪均,惡不直也。《注》應劭曰:以杖手擊人,剝其皮膚腫,起靑黑而無創瘢者,律謂疻痏。又《廣韻》旨夷切《集韻》蒸夷切,𠀤音脂。又《集韻》商支切,音施。又章移切,音支。又《類篇》敞尒切,音侈。義𠀤同。

24 五:
㾄:《集韻》讟,古作㾄。註詳言部二十二畫。

25 五:
疼:《廣韻》《集韻》𠀤徒冬切,音彤。《博雅》痛也。又《五音集韻》徒登切,音騰。義同。《集韻》或作𦙭。

26 五:
疽:《唐韻》七余切《集韻》千余切《韻會》七餘切,𠀤音苴。《說文》久癰也。《醫書》癰者,六腑不和之所生。疽者,五藏不調之所致,陽滯於隂則生癰,隂滯於陽則生疽。《左傳·襄十九年》荀偃癉疽《注》癉疽,惡創。《疏》疽癰也。《史記·孫吳傳》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正字通》癰之深者曰疽。疽深而惡,癰淺而大。又《集韻》子與切《正韻》再呂切,𠀤苴上聲。《集韻》㾛疽,癢病。

27 五:
㾅:《唐韻》側吏切《集韻》壯仕切,𠀤音滓。《說文》瑕也。《博雅》㾅,病也。

28 五:
𤵛:《玉篇》補回切,音杯。癓結痛也。

29 五:
𤵜:《玉篇》俗疹字。《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憂思成疾𤵜,無乃兒女仁。

30 五:
㾆:《正字通》俗𤴿字。

31 五:
𤵝:《廣韻》莫厚切《集韻》莫後切,𠀤音母。病也。《正字通》痗字之譌。

32 五:
疾:〔古文〕𤕼𤖏𥏂𠥻𤶅《唐韻》秦悉切《集韻》《韻會》昨悉切,𠀤音嫉。《說文》病也。一曰急也。《徐曰》病來急,故从矢。矢,急疾也。《易·復卦》復亨出入無疾。《·說命》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又《玉篇》患也。《左傳·桓六年》謂其不疾瘯蠡也。《疏》不疾者,猶言不患此病也。又《玉篇》速也。《廣韻》急也。《易·繫辭》帷神也,故不疾而速。《·大雅》昊天疾威。《傳》疾猶急也。《禮·月令》季冬之月,征鳥厲疾。《疏》疾,捷速也。《張衡·南都賦》總括趣欱,箭馳風疾。又《增韻》惡也。《左傳·昭九年》辰在子卯,謂之疾日。《注》疾,惡也。又《爾雅·釋言》疾,齊壯也。《疏》急速齊整,皆于事敏速强壯也。又虐也。《·大雅》疾威上帝。《朱注》疾威,猶暴虐也。又怨也。《管子·君臣篇》有過者不宿其罰,故民不疾其威。《注》疾,怨也。又毒害也。《左傳·宣十五年》山藪藏疾。《註》山之有林藪,毒害者居之。又姓。《姓譜》元魏疾陸眷。又車轅前之下垂在地者曰前疾。《周禮·秋官》大行人立當前疾。又劉疾,鳥名。《爾雅·釋鳥》鶛,劉疾。又與嫉通。《書·君𨻰》爾無忿疾于頑。又《秦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傳》見人之有技藝,蔽冒疾害以惡之。《史記·孫臏傳》龐涓恐其賢於已,疾之。又與蒺同。《前漢·揚雄傳》及至獲夷之徒蹶,松柏掌疾黎。又《韻補》叶才詣切,音劑。《易·無妄》无妄之疾,勿藥有喜。喜,音戲。《·大雅》庶人之愚,亦職維疾。叶下戾。《司馬相如·上林賦》潏潏淈淈,湁潗鼎沸。馳波跳沫,汨隱漂疾。
考證:〔《爾雅·釋鳥》鵲,劉疾。〕謹照原文鵲改鶛。

33 五:
㾇:《廣韻》《集韻》𠀤莫六切,音目。病也。

34 五:
𤵞:《字彙》巨禁切,音靳。牛舌病。

35 五:
𤵟:《集韻》徒刀切,音陶。疾也。

36 五:
㾈:《唐韻》方榘切《集韻》匪父切,𠀤音甫。《說文》俛病也。《博雅》㾈,短也。《揚子·方言》桂林之中謂短矲。矲,通語也。東陽之閒謂之㾈。《註》言㾈視之,因名。又《集韻》馮無切,音扶。義同。又《廣韻》扶雨切《集韻》奉甫切,𠀤音父。病腫。又俛病也。《集韻》或作痡。又《五音集韻》甫無切,音跗。義同。

37 五:
㾉:《廣韻》《集韻》𠀤郎丁切,音靈。瘦貌。

38 五:
𤵠:《集韻》憐蕭切,音聊。疾也。

39 五:
疿:《廣韻》方味切《集韻》方未切,𠀤音沸。《玉篇》熱生小瘡。《集韻》熱瘍也。《黃帝素問》汗出見濕,乃生痤疿。《正字通》今俗以觸熱膚疹如沸者曰疿子。

40 五:
痀:《唐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𠀤音劬。《說文》曲𦟝也。《莊子·達生篇》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者。又《廣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𠀤音拘。又《集韻》委羽切,迂上聲。又郡羽切,音窶。義𠀤同。

41 五:
痁:《唐韻》失廉切《集韻》《韻會》《正韻》詩廉切,𠀤音苫。《說文》有熱瘧。《玉篇》瘧疾也。《左傳·昭二十年》齊侯疥遂痁。《顏延年·陶徵士誄》年在中身,疢維痁疾。《蘇軾詩》人閒寒熱無窮事,自笑疏疎頑不受痁。《方書》有單瘧,有一日二日至十日瘧,二日一發瘧曰痎,多日之瘧曰痁。又《廣韻》《集韻》𠀤都念切,音店。又《韻會》舒贍切,音閃。義𠀤同。《唐書·姚元崇傳》崇病痁移告。《注》式贍切。

42 五:
痂:《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居牙切,𠀤音嘉。《說文》乾瘍也。《徐曰》今謂瘡生肉所蛻乾為痂。《正字通》瘡弇也。《南史·劉穆之傳》子邕為太守,嗜創痂。

43 五:
𤵡:《集韻》同㾰。

44 五:
痃:《廣韻》胡田切《集韻》胡千切,𠀤音賢。《玉篇》痃,癖也。《廣韻》癖病。《六書故》癖積,弦急也。《本草》𨻰藏器曰:昔有患痃癖者,取大蒜,合皮截去兩頭,吞之,名曰內灸,果獲效。

45 五:
𤵢:《字彙》同痃。

46 五:
痄:《集韻》鉏加切,音茶。痄疨,病甚。又《廣韻》《集韻》𠀤側下切,音鮓。瘡不合也。《朱氏集驗方》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贊寧用赤小豆七粒為末,傅之,立愈。又《集韻》仕下切,音柞。義同。

47 五:
病:《唐韻》《集韻》《正韻》𠀤皮命切,音寎。《說文》疾加也。《玉篇》疾甚也。《釋名》病,𠀤也。𠀤與正氣在膚體中也。又《廣韻》憂也。《禮·樂記》病不得其眾也。《注》病,猶憂也。以不得眾心為憂。又苦也。《書·呂𠛬》人極于病。《傳》欲使惡人極于病苦,莫敢犯者。《左傳·襄二十四年》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又恨也。《左傳·文十八年》閻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註》言不以父刖為病恨。又困也。《禮·表記》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註》病謂罪咎之。《疏》謂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則為困病。又辱也。《禮·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註》詬病,猶恥辱也。又短也。《晉語》公曰:舅所病也。《註》病,短也。又病,坊閒曹也。《類要》唐以祕書監望雖淸雅,實非要劇,以監為宰相病坊,丞及著作郎為尚書郎病坊,祕書郎及著作佐郎為監察御史病坊。又《韻補》叶被旺切,音傍。《黃庭經》宅中有士,常衣絳,子能見之,可不病。橫立長尺,約其上,子能守之,可無恙。

48 五:
𤵣:《字彙》同病。

49 五:
痆:《廣韻》《集韻》《韻會》𠀤女黠切,音𤷈。《廣韻》瘡痛也。《韓愈·征蜀聯句》視傷悼瘢痆。又《字彙補》婆羅痆斯,國名。又《集韻》尼質切,音暱。痒也。

50 五:
𤵤:《集韻》眉貧切,音瑉。病也。本作𤸅。

51 五:
𤵥:《字彙補》從陶切,音曹。《博雅》𤵥,病也。

52 五:
𤵦:音未詳。《釋名》𤵦,截也。氣傷人,如有斷截也。

URN: ctp:kangxi-zidian/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