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五》

电子图书馆
1 五:
疰:《唐韵》之戍切《集韵》朱戍切,𠀤音注。《博雅》疰,病也。

2 五:
疱:《集韵》披教切,音炮。肿病。通作𢼌。又皮教切,音抱。面生气也。𢼌原字从皮,不从攴。

3 五:
㽽:《唐韵》《集韵》𠀤古慕切,音顾。《说文》久病也。通作固。俗作痼。又《玉篇》小儿口疮。

4 五:
疲:《唐韵》符羁切《集韵》《韵会》《正韵》蒲麋切,𠀤音皮。《说文》劳力也。《玉篇》乏也。《增韵》倦也。《前汉·万石君传》庆慙不任职,上书曰:臣幸得待罪丞相,疲驽无以辅治。《后汉·光武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又《增韵》止也。又《管子·小匡篇》诸侯以疲马犬羊为币。《注》疲谓瘦也。又《集韵》或作罢。《左传·成十六年》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释文》疲,亦本作罢。又《类篇》章移切,音支。病也。《类篇》或作疷。

5 五:
疳:《集韵》沽三切,音甘。病也。《正字通》小儿食甘物,多生疳病。疳有五,心肝肺𦜉肾也。治疳先辨冷热肥瘦,初病为肥热疳,久病为瘦冷疳,五疳诸积,腹大筋靑,面黄肌瘦,或腹痛。以葱椒煑虾蟇食之,大效。

6 五:
㽾:《唐韵》《集韵》𠀤五忽切,音兀。《说文》病也。《正字通》一说妇人带下有出病,出当卽㽾。《类篇》或作𤴰。

7 五:
㽿:《广韵》《集韵》𠀤古禾切,音戈。《玉篇》疮也。《集韵》秃也。一曰创也。春发为燕㽿,秋发为雁㽿。又《集韵》苦禾切,音科。义同。或作瘑。

8 五:
疴:《唐韵》乌何切《集韵》《韵会》于何切,𠀤音阿。病也。《前汉·五行志》时卽有口疴。亦作疴。又《广韵》枯驾切《集韵》丘驾切,𠀤音髂。小儿惊病。

9 五:
疵:《唐韵》疾咨切《集韵》《韵会》才支切《正韵》才资切,𠀤音玼。《说文》病也。《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疏》言说此卦爻有小疵病也。《左传·僖七年》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注》不以女为罪衅。《前汉·景十三王传》今或无罪,为臣下所侵辱,有司吹毛求疵。《注》病也。又木名。《尔雅·释木》榆无疵。又《韵会》亦作玼。《后汉·黄宪传》去玼吝。又或作呰。《前汉·翟义传》王莽大诰,故知我国有呰灾。又《叙传》阉尹之呰。又人名。《史记·楚世家》少子执疵为越章王。又《赵世家》赵疵与秦战败。又《集韵》将支切,音赀。𤰞疵,佞人貌。《史记·日者传》𤰞疵而前,孅趋而言。《注》疵,音赀。又水鸟。《司马相如·上林赋》箴疵鵁卢。《释文》疵,音资。《注》张揖曰:箴疵似鱼虎而仓黑色。又《集韵》仕懈切,音㾹。同睚。眦睚,恨视。又《集韵》才诣切,音哜。病也。又短也。又《集韵》蒋氏切《正韵》祖似切,𠀤音紫。毁也。《荀子·不苟篇》非毁疵也。《注》或曰读为訾。

10 五:
疶:《广韵》《集韵》𠀤私列切,音薛。《广韵》痢也。亦作𤵺。又《集韵》以制切,音曳。义同。《类篇》或作𤵺。

11 五:
㾀:《广韵》去劫切《集韵》乞业切,𠀤音怯。病劣。与怯通。又《集韵》口举切,音去。病也。

12 五:
𤵗:《集韵》博古切,音布。痞病。又普故切,音悑。义同。

13 五:
疷:《正字通》同疧。

14 五:
疸:《唐韵》丁干切《集韵》得案切,𠀤音旦。《说文》黄病也。《内经》目黄,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方书》疸有五,黄胖,黄疸,酒疸,谷疸,女劳疸。又《广韵》多旱切《集韵》党旱切,𠀤音亶。义同。又恶创也。亦作瘅。

15 五:
㾁:《唐韵》食聿切,音术。《说文》狂走也。《玉篇》狂走貌。又《字汇补》借作䟣踢之䟣。兽名。《续骚经》顾㾁踢以中理。又《广韵》《集韵》𠀤呼骨切,音忽。又《集韵》敕律切,音黜。又休必切,音矞。义𠀤同。

16 五:
㾂:《唐韵》《集韵》𠀤呼来切,音咍。病也。

17 五:
疹:《集韵》《韵会》《正韵》𠀤止忍切,音轸。《说文》唇疡也。又《释名》疹,诊也。有结气可得诊见也。《玉篇》瘾疹,皮外小起也。《正字通》俗呼痘疮曰疹。又《集韵》丑刄切,同疢。热病。《越语》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张衡·思𤣥赋》思百忧以自疹。《注》疹,疾也。又《五音集韵》奴结切,音涅。义同。又《集韵》颈忍切,音紧。唇疡也。

18 五:
𤵘:《集韵》兵媚切,音秘。病也。方书,前后不利曰涩。亦借用閟,俗作𤵘。

19 五:
𤵙:《字汇》所景切,音眚。瘦𤵙也。

20 五:
𤵚:《集韵》唐何切,音驼。病也。本作㾃。

21 五:
㾃:《集韵》𤵚本字。

22 五:
疺:《集韵》《韵会》𠀤扶法切,音乏。《玉篇》瘦也。又《正字通》疲也。《明永乐北征录》驾发鸣毂鎭,天气淸爽,人马不渴。若喧热,人皆疺矣。又《集韵》悲检切,音贬。病也。

23 五:
疻:《唐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𠀤音纸。《说文》殴伤也。《前汉·薛宣传》遇人不以义而见疻者,与痏人之罪均,恶不直也。《注》应劭曰:以杖手击人,剥其皮肤肿,起靑黑而无创瘢者,律谓疻痏。又《广韵》旨夷切《集韵》蒸夷切,𠀤音脂。又《集韵》商支切,音施。又章移切,音支。又《类篇》敞尔切,音侈。义𠀤同。

24 五:
㾄:《集韵》讟,古作㾄。注详言部二十二画。

25 五:
疼:《广韵》《集韵》𠀤徒冬切,音彤。《博雅》痛也。又《五音集韵》徒登切,音腾。义同。《集韵》或作𦙭。

26 五:
疽:《唐韵》七余切《集韵》千余切《韵会》七馀切,𠀤音苴。《说文》久痈也。《医书》痈者,六腑不和之所生。疽者,五藏不调之所致,阳滞于隂则生痈,隂滞于阳则生疽。《左传·襄十九年》荀偃瘅疽《注》瘅疽,恶创。《疏》疽痈也。《史记·孙吴传》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正字通》痈之深者曰疽。疽深而恶,痈浅而大。又《集韵》子与切《正韵》再吕切,𠀤苴上声。《集韵》㾛疽,痒病。

27 五:
㾅:《唐韵》侧吏切《集韵》壮仕切,𠀤音滓。《说文》瑕也。《博雅》㾅,病也。

28 五:
𤵛:《玉篇》补回切,音杯。癓结痛也。

29 五:
𤵜:《玉篇》俗疹字。《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忧思成疾𤵜,无乃儿女仁。

30 五:
㾆:《正字通》俗𤴿字。

31 五:
𤵝:《广韵》莫厚切《集韵》莫后切,𠀤音母。病也。《正字通》痗字之譌。

32 五:
疾:〔古文〕𤕼𤖏𥏂𠥻𤶅《唐韵》秦悉切《集韵》《韵会》昨悉切,𠀤音嫉。《说文》病也。一曰急也。《徐曰》病来急,故从矢。矢,急疾也。《易·复卦》复亨出入无疾。《·说命》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又《玉篇》患也。《左传·桓六年》谓其不疾瘯蠡也。《疏》不疾者,犹言不患此病也。又《玉篇》速也。《广韵》急也。《易·系辞》帷神也,故不疾而速。《·大雅》昊天疾威。《传》疾犹急也。《礼·月令》季冬之月,征鸟厉疾。《疏》疾,捷速也。《张衡·南都赋》总括趣欱,箭驰风疾。又《增韵》恶也。《左传·昭九年》辰在子卯,谓之疾日。《注》疾,恶也。又《尔雅·释言》疾,齐壮也。《疏》急速齐整,皆于事敏速强壮也。又虐也。《·大雅》疾威上帝。《朱注》疾威,犹暴虐也。又怨也。《管子·君臣篇》有过者不宿其罚,故民不疾其威。《注》疾,怨也。又毒害也。《左传·宣十五年》山薮藏疾。《注》山之有林薮,毒害者居之。又姓。《姓谱》元魏疾陆眷。又车辕前之下垂在地者曰前疾。《周礼·秋官》大行人立当前疾。又刘疾,鸟名。《尔雅·释鸟》鶛,刘疾。又与嫉通。《书·君𨻰》尔无忿疾于顽。又《秦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传》见人之有技艺,蔽冒疾害以恶之。《史记·孙膑传》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又与蒺同。《前汉·扬雄传》及至获夷之徒蹶,松柏掌疾黎。又《韵补》叶才诣切,音剂。《易·无妄》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喜,音戏。《·大雅》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叶下戾。《司马相如·上林赋》潏潏淈淈,湁潗鼎沸。驰波跳沫,汨隐漂疾。
考证:〔《尔雅·释鸟》鹊,刘疾。〕谨照原文鹊改鶛。

33 五:
㾇:《广韵》《集韵》𠀤莫六切,音目。病也。

34 五:
𤵞:《字汇》巨禁切,音靳。牛舌病。

35 五:
𤵟:《集韵》徒刀切,音陶。疾也。

36 五:
㾈:《唐韵》方榘切《集韵》匪父切,𠀤音甫。《说文》俛病也。《博雅》㾈,短也。《扬子·方言》桂林之中谓短矲。矲,通语也。东阳之闲谓之㾈。《注》言㾈视之,因名。又《集韵》冯无切,音扶。义同。又《广韵》扶雨切《集韵》奉甫切,𠀤音父。病肿。又俛病也。《集韵》或作痡。又《五音集韵》甫无切,音跗。义同。

37 五:
㾉:《广韵》《集韵》𠀤郎丁切,音灵。瘦貌。

38 五:
𤵠:《集韵》怜萧切,音聊。疾也。

39 五:
痱:《广韵》方味切《集韵》方未切,𠀤音沸。《玉篇》热生小疮。《集韵》热疡也。《黄帝素问》汗出见湿,乃生痤痱。《正字通》今俗以触热肤疹如沸者曰痱子。

40 五:
痀:《唐韵》其俱切《集韵》权俱切,𠀤音劬。《说文》曲𦟝也。《庄子·达生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又《广韵》举朱切《集韵》《韵会》恭于切,𠀤音拘。又《集韵》委羽切,迂上声。又郡羽切,音窭。义𠀤同。

41 五:
痁:《唐韵》失廉切《集韵》《韵会》《正韵》诗廉切,𠀤音苫。《说文》有热疟。《玉篇》疟疾也。《左传·昭二十年》齐侯疥遂痁。《颜延年·陶徵士诔》年在中身,疢维痁疾。《苏轼诗》人闲寒热无穷事,自笑疏疎顽不受痁。《方书》有单疟,有一日二日至十日疟,二日一发疟曰痎,多日之疟曰痁。又《广韵》《集韵》𠀤都念切,音店。又《韵会》舒赡切,音闪。义𠀤同。《唐书·姚元崇传》崇病痁移告。《注》式赡切。

42 五:
痂:《唐韵》古牙切《集韵》《韵会》居牙切,𠀤音嘉。《说文》乾疡也。《徐曰》今谓疮生肉所蜕乾为痂。《正字通》疮弇也。《南史·刘穆之传》子邕为太守,嗜创痂。

43 五:
𤵡:《集韵》同㾰。

44 五:
痃:《广韵》胡田切《集韵》胡千切,𠀤音贤。《玉篇》痃,癖也。《广韵》癖病。《六书故》癖积,弦急也。《本草》𨻰藏器曰:昔有患痃癖者,取大蒜,合皮截去两头,吞之,名曰内灸,果获效。

45 五:
𤵢:《字汇》同痃。

46 五:
痄:《集韵》锄加切,音茶。痄疨,病甚。又《广韵》《集韵》𠀤侧下切,音鮓。疮不合也。《朱氏集验方》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赞宁用赤小豆七粒为末,傅之,立愈。又《集韵》仕下切,音柞。义同。

47 五:
病:《唐韵》《集韵》《正韵》𠀤皮命切,音寎。《说文》疾加也。《玉篇》疾甚也。《释名》病,𠀤也。𠀤与正气在肤体中也。又《广韵》忧也。《礼·乐记》病不得其众也。《注》病,犹忧也。以不得众心为忧。又苦也。《书·吕𠛬》人极于病。《传》欲使恶人极于病苦,莫敢犯者。《左传·襄二十四年》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又恨也。《左传·文十八年》阎职曰:与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注》言不以父刖为病恨。又困也。《礼·表记》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注》病谓罪咎之。《疏》谓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则为困病。又辱也。《礼·儒行》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注》诟病,犹耻辱也。又短也。《晋语》公曰:舅所病也。《注》病,短也。又病,坊闲曹也。《类要》唐以秘书监望虽淸雅,实非要剧,以监为宰相病坊,丞及著作郎为尚书郎病坊,秘书郎及著作佐郎为监察御史病坊。又《韵补》叶被旺切,音傍。《黄庭经》宅中有士,常衣绛,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立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

48 五:
𤵣:《字汇》同病。

49 五:
痆:《广韵》《集韵》《韵会》𠀤女黠切,音𤷈。《广韵》疮痛也。《韩愈·征蜀联句》视伤悼瘢痆。又《字汇补》婆罗痆斯,国名。又《集韵》尼质切,音昵。痒也。

50 五:
𤵤:《集韵》眉贫切,音瑉。病也。本作𤸅。

51 五:
𤵥:《字汇补》从陶切,音曹。《博雅》𤵥,病也。

52 五:
𤵦:音未详。《释名》𤵦,截也。气伤人,如有断截也。

URN: ctp:kangxi-zidian/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