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 |
𤷻:《集韵》乃老切,音堖。病也。或作𤶆𤺙。 |
| 九: |
瘇:《集韵》竖勇切。与𤺄同。胫气足肿也。《·》天下之势,方病大瘇。《注》如淳曰:肿足曰瘇。 |
| 九: |
㾪:《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所澋切,生上声。瘦也。 |
| 九: |
瘈:《集韵》吉诣切,音计。狂也。《左传·襄十七年》国人逐瘈狗,瘈狗入于华臣氏。《释文》狂犬也。又《哀十二年》国狗之瘈,无不噬也。又《集韵》居例切,音猘。又征例切,音制。义𠀤同。又诘计切,音契。瘈瘲,痫疾。又吉曳切,音讦。又胡计切,音系。义𠀤同。又《》《集韵》𠀤尺制切,音掣。与痸同。 |
| 九: |
愈:《唐韵》以主切《集韵》《韵会》勇主切,𠀤音庾。《》病瘳也。《徐曰》今别作愈,非是。玉篇,小轻也。《·》汉王疾愈。《释文》愈,病差也。又《》病也。《·》父母生我,胡俾我愈。《传》愈,病也。《又》不令兄弟交相爲愈。又《》羊朱切《集韵》《韵会》容朱切《正韵》云俱切,𠀤音兪。又《韵会》兪戍切《正韵》羊茹切,𠀤音裕。义𠀤同。又贤也。《》东方之士孰为愈。《注》愈,贤也。《释文》愈,羊茹反。《·》不犹愈于野乎。 |
| 九: |
𤷼:《五音集韵》息良切,音襄。疾也。又息两切,音想。义同。 |
| 九: |
瘊:《》戸钩切《集韵》胡沟切,𠀤音侯。《》疣瘿。《正字通》疣小者,俗谓之瘊子。《方书》地肤子,白𥖎各等分,煎汤,洗数次,瘊子尽消。 |
| 九: |
𤷽:《唐韵》去约切《集韵》乞约切,𠀤音却。疮疾也。《集韵》或作㾡。 |
| 九: |
疯:《集韵》方冯切,音风。头疯病。《方书》偏头风,在右属痰属热,在左属风属血。 |
| 九: |
瘌:《唐韵》卢达切《集韵》郎达切,𠀤音剌。《》楚人谓药毒曰痛瘌。《博雅》瘌,痛也。《扬子·方言》凡饮药傅药而毒,南楚之外谓之瘌。又《玉篇》辛也。又《》痨瘌不调。又《集韵》伤也。疥也。或作癞。又《集韵》落盖切,音赖。义同。 |
| 九: |
㾫:《唐韵》匹连切《集韵》纰延切,𠀤音篇。《》半枯也。《》身枯。《集韵》公孙绰有㾫枯之药,以起死者。《方书》㾫病者,善发四支,其状赤脉起如编绳,急痛壮热。 |
| 九: |
𤷾:《》《集韵》𠀤去涉切,音喋。病少气也。又《集韵》诘叶切,音匧。与㾜同。病息也。 |
| 九: |
𤷿:《字汇》徒骨切,音突。下部病。 |
| 九: |
疡:《唐韵》与章切《集韵》《韵会》余章切《正韵》移章切,𠀤音阳。《》头创也。《》伤也。《集韵》一曰创痈。《左传·襄十九年》荀偃瘅疽生,疡于头。《疏》疡,头创也。《礼·曲礼》身有疡则浴。《周礼·天官·疡医注》疡,创㿈也。又《医师》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注》身伤曰疡。又《集韵》大浪切,音宕。畜病泄。《类篇》或作痒。亦作𤺹。 |
| 九: |
𤸀:《集韵》写与切,胥上声。痛病。 |
| 九: |
瘎:《》氏任切《集韵》时任切,𠀤音谌。《玉篇》腹病也。《》腹内痼病。《扬子·方言》秦晋之闲谓病曰瘎。又《集韵》丈减切,音湛。又时鸩切,音甚。又《五音集韵》余廉切,音盐。义𠀤同。《类篇》或作㽸。 |
| 九: |
瘏:《唐韵》《集韵》《韵会》𠀤同都切,音徒。《》病也。《·》我马瘏矣。《传》瘏,病也。 |
| 九: |
𤸁:《集韵》许濊切,音喙。《玉篇》困极也。《扬子·方言》𤸁,极也。《注》江东呼极爲𤸁。倦声之转也。又巨畏切,音𨎨。义同。 |
| 九: |
𤸂:《字汇》与瘦同。 |
| 九: |
𤸃:《唐韵》所又切《集韵》《韵会》《正韵》所救切,𠀤飕去声。俗作瘦。《》臞也。《淮南子·修务训》尧瘦臞,舜霉黑。《范云诗》是妾愁成𤸃,非君爱细腰。 |
| 九: |
𤸄:《集韵》姑顽切《正韵》姑还切,𠀤音关。《·》恫𤸄乃身敬哉。《传》恫,痛𤸄,病也。又旷也。《·》若时𤸄厥官。《蔡注》言不于其人之善,而惟以货贿爲善,则是旷厥官。 |
| 九: |
㾬:《正字通》同痎。《本草》老疟发作无时名㾬疟。俗呼妖疟。 |
| 九: |
瘐:《集韵》《韵会》𠀤勇主切,音𢈔。《·》瘐瘐,病也。《注》贤人失志,怀忧病也。《集韵》囚以饥寒而死曰瘐。《·》瘐死狱中。《注》苏林曰:病也。囚徒病,律名爲瘐。又《集韵》容朱切,音兪。或作愈。义同。 |
| 九: |
𤸅:《字汇》与痻同。 |
| 九: |
𤸆:《集韵》羽鬼切,音韪。《玉篇》病也。《集韵》弱病。 |
| 九: |
𤸇:《集韵》同癃。《史记·平原君传》臣不幸有罢𤸇之疾。《注》罢𤸇,背疾,言腰曲而背𤸇高也。《·》平公𤸇病。 |
| 九: |
瘑:《集韵》同㽿。又姑华切,音瓜。病也。 |
| 九: |
㾭:《》《集韵》𠀤侧救切,音绉。《博雅》㾭,缩也。又《集韵》卽就切,音僦。义同。 |
| 九: |
𤸈:《字汇》于求切,音由。息恶肉。 |
| 九: |
𤸉:《字汇》杜回切,音颓。隂病。 |
| 九: |
𤸊:《集韵》荡亥切,怠上声。病也。 |
| 九: |
𤸋:《字汇》同疥。 |
| 九: |
㾮:《集韵》胡光切,音皇。病也。 |
| 九: |
𤸌:《》《集韵》《韵会》𠀤于禁切,音䕃。心中病。本作癊。 |
| 九: |
瘒:《》牛昆切。《集韵》吾昆切,𠀤音㑮。痴貌。 |
| 九: |
𤸍:《正字通》瘵字之譌。 |
| 九: |
𤸎:《》苦曷切《集韵》丘葛切,𠀤音渴。内热病也。《正字通》本作暍。《方书》受暑中暍,受凉中暑。又《集韵》于歇切,音谒。义同。又虚艾切,音餀。病也。 |
| 九: |
痪:《》吐缓切《集韵》土缓切,𠀤音疃。痶痪,病貌。《正字通》瘫痪,四体麻痹不仁,皆因风寒暑湿所致。 |
| 九: |
𤸏:《字汇》同𤷈。 |
| 九: |
瘔:《集韵》苦故切,音库。困也。今人病不善乘曰瘔车。 |
| 九: |
瘕:《唐韵》乎加切《集韵》何加切,𠀤音遐。《》女病也。又与瑕同。《郝敬读书通》旧唐书:韦后称制,负犯痕瘕。又明皇开元二十七年,大赦诸色痕瘕人,咸从洗涤。瘕,音霞。与瑕同。又《》古马切《集韵》举下切,𠀤音贾。《集韵》腹中久病。《正字通》症瘕,腹中积块坚者曰症,有物形曰瘕。《方书》腹中虽硬,忽聚忽散,无有常准,谓之瘕。言病瘕而未及症也。经曰:小肠移热于大肠爲伏瘕。《注》小腹热已移入大腹,两热相搏,故血溢而爲伏瘕也。《史记·扁鹊仓公传》遗积瘕也。《注》犬狗鱼鸟,不熟食之,成瘕病。《又》臣意诊其脉曰蛲瘕。《注》索隐曰:音饶檟。正义曰:人腹中短虫。《》招摇之山,丽𪊨之水出焉。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注》瘕,虫病也。又《》古讶切《集韵》居迓切,𠀤音驾。又《》古牙切《集韵》居牙切,𠀤音嘉。义𠀤同。又《集韵》虚加切,音煆。喉病。或作疨。 |
| 九: |
㾯:《》呼恢切《集韵》呼回切,𠀤音灰。本作𧉇,𧉇尵,马病。亦作䝇。又《集韵》呼乖切。义同。又邬贿切,音猥。㾯㾼,风病。或作痿。又徒回切,音颓。隂病。又胡隈切,音回。病也。一曰肿旁出。又乌溃切,音隈。与𡰂同。《类篇》𡰂㞂,病痱也。 |
| 九: |
㾰:《》戸吴切《集韵》洪孤切,𠀤音胡。《玉篇》㾰𤻙,㾾也。物阻咽中也。又《集韵》一曰物螫也。或作𤵡。 |
| 九: |
𤸐:《集韵》实职切,音食。与蚀同。 |
| 九: |
𤸑:《》《集韵》𠀤敷救切,音副。《玉篇》劳也,再病也。《集韵》再发之疾曰𤸑。又《》《集韵》𠀤房六切,音伏。又《集韵》扶富切,音复。义𠀤同。 |
| 九: |
喑:《唐韵》于今切《集韵》《韵会》于金切《正韵》于禽切,𠀤音音。《》不能言病。《》喑,唵然无声也。《礼·王制》喑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疏》喑谓口不能言。《史记·淮隂侯传》吟而不言,不如喑聋之指麾也。《·》故皐陶喑而为大理,天下无虐𠛬。又虫名。《扬子·方言》𧕄谓之寒蜩。寒蜩。喑蜩也。又《集韵》于禁切,音䕃。痛剧也。又《韵汇小补》古文阴字。注详阜部八画。 |
| 九: |
𤸒:《》牛具切《集韵》元具切,𠀤音遇。疣病也。又《集韵》元俱切,音虞。义同。 |
| 九: |
𤸓:《集韵》展豸切,音㨖。下病。 |
| 九: |
𤸔:《正字通》匹锦切,音品。𤸔疮,上高下深,垒垂如瞽眼,其中带靑,头上各露一舌,毒孔透里,用生井蛙皮煆存性,蜜水调傅,良。见本草鼃部直指方。 |
| 九: |
𤸕:《字汇补》呼甘切。同憨。痴甚也。 |
| 九: |
𤸖:《字汇补》乌台切,音哀。忧疾也。 |
| 九: |
𤸗:《字汇补》奉武切,音父。朽也。 |
| 九: |
𤸘:《博雅》𤸘,狂也。《注》丁田反。○按卽癫字之譌。 |
| 九: |
𤸙:《》𤸱本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