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白部》

電子圖書館
1 白部:
白:〔古文〕𦣺𤼽《唐韻》旁陌切《集韻》《韻會》《正韻》薄陌切,𠀤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又《禮·檀弓》殷人尚白。又《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又《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又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註》白道,謂明道也。《前漢·谷永傳》反除白罪。《註》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又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漢·蕭望之傳》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又白衣,給官府趨走者。《前漢·兩龔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又白徒,猶白身。《管子·乘馬篇》白徒三十人奉車兩。又白丁。《北史·李敏傳》周宣帝謂樂平公主曰: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又白民。《魏書·食貨志》莊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又白著。《唐書·劉晏傳》稅外橫取謂之白著。《春明退朝錄》世人謂酒酣爲白著。言刻薄之後人必顚沛,酩酊如飲者之著也。又《禮·玉藻》君衣狐白裘。《𨻰註》以狐之白毛皮爲裘也。又《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又《唐書·食貨志》隋末行五銖白錢。又《前漢·𠛬法志》罪人爲白粲。《註》坐擇米使正白,三歲𠛬也。又《古今注》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又《字學淵源》飛白書,蔡邕見施堊帚而作。又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又旗名。《禮·明堂位》殷之大白。又罰爵名。《說苑》魏文侯與大夫飲,使公乘不仁爲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又酒名。《禮·內則》酒淸白。《註》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又稻曰白,黍曰黑。《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又馬名。《·秦風》有馬白顚。《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又猛獸名。《汲冢周書》義渠以茲白。《註》茲白,一名駁,能食虎豹。又蟲名。《爾雅·釋蟲》蟫白魚。《註》衣書中蟲也。又《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又草名。《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白草。又三白,正月雪也。《西北農諺》要宜麥,見三白。又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又梵言一年爲一白。《傳燈錄》我止林閒,已經九白。又山名。《後漢·耿恭傳》竇固前擊白山,功冠三軍。《註》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又水名。《桑欽水經》白水出朝陽縣西。又州名。《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又海外有白民國。見《山海經》。又白狄,狄別名。見《春秋·成九年》。又戎類有六,一曰老白。見《風俗通》。又姓。黃帝後。《左傳》秦大夫白乙丙。又複姓。《史記·秦本紀》白冥氏,秦族。《潛夫論》吉白氏,莘姓後。又白楊提,代北三字姓。又《諡法》外內貞復曰白。又《玉篇》告語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稟白。同輩述事𨻰義亦曰白。《前漢·高帝紀》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後漢·鍾皓傳》鍾瑾常以李膺言白皓。又《唐書·宦者傳》宣宗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按《說文》入聲有白部,去聲自部內亦載白字。在自部內者讀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詞言之氣从鼻出,與口相助也。是告語之白讀自,西方之白讀帛,音義各別。許氏分爲二部。《玉篇》合而爲一,今从之。又《集韻》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又博陌切。與伯同。長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藪》有白鸞氏。《註》卽伯字。又叶旁各切,音薄。《·小雅》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又叶房密切,音弼。《蘇軾·寒食雨詩》暗中偸負去,夜半眞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𦣹,古文自。疾二切。
考證:〔《禮·明堂位》殷之太白。〕謹照原文太白改大白。

2 白部:
百:〔古文〕𦣻《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又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又百鷯。鳥名。見《大戴禮》。又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又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又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又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又姓。百豐,列子弟子。又複姓。《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又《韻會》《正韻》𠀤莫白切,音陌。勵也。《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又唐謂行杖人曰五百。《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又叶伯各切,音博。《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又叶畢吉切,音必。《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3 白部:
𤼽:《字彙補》古文白字。註詳部首。

4 白部:
癿:《字彙補》具遮切,音伽。《宋史·龎籍傳》元昊陷金明等處,籍至,使部將悉復所亡地,築十一城,及開癿名平戎道。又《談薈》外國有癿馬尺,卽羊甸皮也。又姓。《宋史·眞宗紀》咸平六年,李繼遷寇洪德砦,蕃官癿𡗀慶擊走之。又明成化時,癿加思蘭進貢。又書作𤼾。《字彙補》罕東衞姓也。

URN: ctp:kangxi-zidian/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