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十二》

电子图书馆
1 十二:
𥊪:《集韵》五委切,危上声。𥊪𥊪,目好貌。

2 十二:
𥊫:《字汇》古患切,音惯。直视貌。

3 十二:
𥊬:《唐韵》阻立切《集韵》侧立切,𠀤音戢。《玉篇》目出泪也。又目动貌。《王延寿·王孙赋》眎𥊬睫以䀗睳。《类篇》或省作䁒。

4 十二:
瞤:《广韵》如匀切《集韵》濡纯切《韵会》儒纯切,𠀤音犉。《说文》目动也。《西京杂记》陆贾曰:目瞤得酒食。《黄帝素问》肉瞤瘛。《注》动掣也。《类篇》或作𥌎。又《集韵》而宣切,輭平声。义同。又《集韵》《韵会》𠀤输闰切,音舜。开阖目数摇也。与瞚瞬䀢眴𠀤同。

5 十二:
瞥:《唐韵》普蔑切《集韵》《韵会》《正韵》匹蔑切,𠀤音撆。《说文》过目也。一曰财见也。《徐曰》瞥然暂见也。《张衡·思𤣥赋》游麈外而瞥天。《梁书·王筠传》余少好书,虽偶见瞥观,皆卽疏记。《淮南子·说林训》𪔀无耳,而目不可以瞥,精于明也。《注》瞥之则见也。又《说文》目翳也。又《广韵》普灭切,篇入声。又《集韵》必列切,音𪔀。又普吠切,坏去声。义𠀤同。又《集韵》必袂切,音蔽。瞖也。又叶匹昧切,音配。《马融·广成颂》投殳狂击,头陷颅碎,兽不得猭,禽不得瞥。《说文》本作瞥。《集韵》亦作𧢍覕。

6 十二:
䁫:《集韵》胡骨切,魂入声。浊垢也。又《字汇》蒙弄切,蒙去声。目不明也。

7 十二:
𥊭:《集韵》祖寸切,尊去声。赤目也。

8 十二:
䁬:《广韵》昨棱切《集韵》徂棱切,𠀤音层。目小作态瞢䁬也。又《类篇》瞢䁬,目不明貌。

9 十二:
𥊮:《广韵》呼麦切《集韵》忽麦切,𠀤轰入声。《玉篇》目病也。

10 十二:
𥊯:《广韵》胡结切《集韵》奚结切,𠀤音页。䁾𥊯,目赤貌。

11 十二:
䁭:《集韵》𤰞遥切,音标。恶视貌。又《篇海》望也。

12 十二:
瞦:《唐韵》许其切《集韵》虚其切,𠀤音煕。《说文》目童子精也。

13 十二:
瞧:《字汇》慈消切,音樵。偸视貌。《嵆康·难自然好学论》覩文籍则目瞧。又叶才笑切,樵去声。《郭璞·鸪𪄶黄鸟赞》鸪𪄶之鸟,食之不瞧。爰有黄鸟,其鸣则叫。妇人是服,矫情易操。

14 十二:
瞨:《集韵》匹角切,音朴。目暗也。

15 十二:
𥊰:《集韵》中庚切,𩏠平声。直视也。

16 十二:
𥊱:《正字通》𥆏字之譌。字汇音称,训怒目,义与瞋同。○按瞋重文作𥆏攺从盛,非。

17 十二:
䒅:《玉篇》以证切,音孕。美目也。大视也。又大登切,音滕。义同。又《扬子·方言》只也。南楚江淮之闲或曰䒅。《注》论只耦也。○按《广韵》《正韵》训双也,误。《集韵》《正韵》𠀤作膡。俗譌作〈目眷〉,非。

18 十二:
𥊲:《集韵》与瞠𥊼𠀤同。

19 十二:
䁮:《广韵》昨盐切《集韵》慈盐切,𠀤音潜。闭目内思也。又《广韵》渐念切《集韵》慈艳切,𠀤潜去声。义同。又《博雅》忧也。又《集韵》子念切,音僭。《扬子·方言》宋衞谓忧或曰䁮。《注》䁮者,忧而不动也。俗作𥋋。

20 十二:
䁯:《集韵》许及切,音吸。视貌。又虚涉切,音弽。目眇视也。与䁋瞸同。

21 十二:
瞩:《正字通》俗瞩字。

22 十二:
瞪:《广韵》直庚切《集韵》《韵会》《正韵》除庚切,𠀤音枨。直视也。《晋书·郭文传》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唐书·杜甫传》甫尝醉登严武牀,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宋史·盛度传》度体肥,艰于拜起,賔客有拜之者,则瞪视而诟詈之。又《广韵》宅耕切,音橙。又《广韵》直陵切《集韵》持陵切,𠀤音澄。又《广韵》丈证切《集韵》《韵会》澄应切,𠀤澄去声。义𠀤同。《集韵》与盯眙同。《正字通》通作瞠。

23 十二:
𥊳:《玉篇》同䁴。

24 十二:
瞫:《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式荏切,音审。《说文》深视也。一曰下视也。又窃见也。《礼·部韵略》平视也。又姓。《后汉·南蛮传》武落钟离山有黑穴,出四姓,瞫氏其一也。又《集韵》式禁切,审去声。低目视也。又徒南切,音潭。视也。又《广韵》《集韵》𠀤徒绀切,潭去声。义同。又《集韵》昌枕切,琛上声。人名。《左传·文二年》晋有狼瞫。《注》尺甚反。《前汉·古今人表》师古音审。《说文》本作𥍗,隶省作瞫。《玉篇》或作䚓。俗作瞫,非。

25 十二:
𥊴:《广韵》《集韵》𠀤先外切,音𥕸。流盼也。《篇海》或作𥊁。

26 十二:
䁰:《集韵》虎项切,音傋。邪视也。本作𥊾。

27 十二:
瞬:《广韵》舒闰切《集韵》《韵会》《正韵》输闰切,𠀤音舜。目自动也。《列子·汤问篇》纪昌学射于飞衞,衞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宋史·韩世忠传》目瞬如电。又《埤雅》木槿朝生夕陨,一名舜。盖瞬之义取诸此。《陆机·文赋》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司马法·严位篇》一人之禁,无过瞬息。《玉篇》与瞚同。《集韵》亦作眴䀢瞤。

28 十二:
𥊵:《字汇》他盖切,音太。瞹𥊵,不明也。《正字通》正韵六泰收瞹𥊵,训日不明,诸韵书皆然,无从目作瞹𥊵者,日譌从目,非。

29 十二:
䁱:《广韵》《集韵》𠀤乌侯切,音欧。《玉篇》深目貌。又《广韵》恪侯切《集韵》墟侯切,𠀤音抠。又《集韵》于绞切,音拗。又于敎切,拗去声。义𠀤同。《集韵》与窅同。亦作眗瞘眑𥃧。

30 十二:
了:《广韵》卢鸟切《集韵》《韵会》朗鸟切《正韵》卢皎切,𠀤音了。《广韵》目睛明也。《周礼·春官·大师》眂了三百人。《注》了,目明者。《孟子》胷中正则眸子了焉。又《师旷·禽经》了曰鹞。《张华注》能远视也。又《楚辞·九辩》了冥冥而薄天。《注》了,音了,一音杳。亦通作杳。又《广韵》落萧切。《集韵》《韵会》怜萧切《正韵》连条切,𠀤了平声。义同。

31 十二:
𥊶:《字汇》而兖切,音软。《王延寿·王孙赋》盶𥊶𥌎而踧𣥨。《注》皆言形状乖戾。

32 十二:
瞮:《字汇》敕列切,音彻。明也。

33 十二:
𥊷:《正字通》譌𥊷字。𥊷字从里作,如默譌作黙。

34 十二:
𥊸:《广韵》他德切《集韵》惕得切,𠀤音忒。𥊸䁿,目欲卧貌。《字汇补》亦作𥌩。

35 十二:
瞯:《唐韵》戸闲切《集韵》《韵会》何闲切《正韵》何艰切,𠀤音闲。《说文》戴目也。《徐曰》谓目望阳也。《扬子·方言》眄也,吴扬江淮之闲或曰瞯。又《广韵》人目多白也。又《尔雅·释畜疏》马一目白者名瞯。《张协·七命》天骥之骏,眸瞯黑照。《注》瞯,马目也。《说文》作𩦂。又《汉书·音义》瞯,小儿痫病也。又姓。《史记·酷吏传》济南瞯氏。又《集韵》居苋切《韵会》居谏切《正韵》居晏切,𠀤闲去声。视也。又觇也。《孟子》王使人瞯夫子。《宋史·鎭王竑传》丞相史弥远,使美人瞯竑,动息必以告。《集韵》同覸。《正字通》与瞰阚瞰𧡌𧢞𠀤通。

36 十二:
𥊹:《集韵》同𥌾。

37 十二:
𥊺:《正字通》俗瞯字。

38 十二:
瞰:《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苦滥切,音阚。《博雅》视也。《扬雄·校猎赋》东瞰目尽。《班固·东都赋》瞰四裔而抗棱。《张衡·思𤣥赋》瞰瑶溪之赤岸。又俯视曰瞰。《后汉·光武纪》云车千馀,瞰临城中。又《埤雅》王褒曰:鱼瞰鸡睨。《注》瞰,鱼目不瞑也。《集韵》或作瞯𥍓。

39 十二:
瞱:《广韵》筠辄切《集韵》域辄切,𠀤音饁。目动貌。一曰怒视也。

40 十二:
瞲:《玉篇》呼聿切《五音集韵》况必切,𠀤音矞。《类篇》目深貌。或作𥅛𥄵。又《广韵》《集韵》𠀤呼决切,音血。惊视貌。《荀子·荣辱篇》瞲然视之。《集韵》或作𥄴䀗。《㴑原》亦作𥄎。

41 十二:
瞳:《广韵》《正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𠀤音同。《玉篇》目珠子也。《释名》瞳子。瞳,重也,肤幕相裹重也。《灵枢经》骨之精爲瞳子。《注》肾之精也。又通作童。《史记·项羽本纪》舜目盖重瞳子,项羽亦重瞳子。《前汉书》作童。《神仙传》李根两目童子皆方。仙经云:八百岁人童子方也。又无心直视之貌。《庄子·知北游》女瞳焉如新生之犊。又《集韵》丑降切,踔去声。《庄子·知北游郭注》瞳,菟绛反。《李注》未有知貌。《正韵》又音充。

42 十二:
𥊻:同𥍔。俗省。

43 十二:
䁲:《唐韵》《集韵》𠀤莫佳切,买平声。《说文》小视也。《广韵》视貌。又叶莫婆切,音摩。《扬子·太𤣥经》旌旗絓罗,干戈蛾蛾。师孕唁之,哭且䁲。《注》䁲,窃视也。《说文》本作䁲。《集韵》或作䚑。

44 十二:
瞴:《唐韵》莫浮切《集韵》迷浮切,𠀤音谋。《说文》瞴娄,微视也。又《广韵》武夫切《集韵》微夫切,𠀤音无。义同。又《广韵》文甫切《集韵》罔甫切,𠀤无上声。《博雅》好也。《广韵》微视貌。又《集韵》忙皮切,音糜。美目貌。

45 十二:
𥊼:《广韵》《集韵》《正韵》𠀤除更切,枨去声。定视也。或作瞠𥊲。

46 十二:
瞵:《唐韵》力珍切《集韵》《韵会》《正韵》离珍切,𠀤音邻。《说文》目精也。又《仓颉篇》视不了也。《类篇》视貌。《左思·吴都赋》鹰瞵鹗视。《潘岳·射雉赋》瞵悍目以旁睐。又《篇海》瞵瞵,下视貌。又瞵盼,天旦欲明也。见盼字注。又《韵会》通作璘。《埤苍》瞵㻞,文貌。《扬雄·甘泉赋》璧马犀之璘㻞。又《集韵》里忍切,邻上声。视不明貌。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良刃切,邻去声。义同。又《集韵》灵年切,音怜。怒目貌。一曰以目随也。又《皇甫谧·释劝》忽金白之辉矅,忘靑紫之班瞵。辞容服之光粲,抱弊褐之终年。瞵叶年。《说文》本作𥌌。

47 十二:
瞶:《广韵》《正韵》居胃切《集韵》《韵会》归谓切,𠀤音贵。《仓颉篇》极视也。又《类篇》目无精也。又《广韵》《韵会》𠀤以醉切,遗去声。义同。《类篇》别作𥌰。《正字通》本作𥌶,与耳部聩字别。

48 十二:
𥊽:《唐韵》古魂切《集韵》《韵会》公浑切,𠀤音崐。《说文》周人谓兄曰𥊽。从弟从众。《徐铉曰》众目相及也。兄弟亲比之义。《六书本义》从众,及也。及在弟上者。兄之义。《精薀》从弟在后,其前众者,首得父母之气相连逮也。《尔雅·释亲》省作晜。《玉篇》省作罤。今通作昆。

49 十二:
䁳:《广韵》模朗切《集韵》母朗切,𠀤音莽。《玉篇》无一目曰䁳。又《广韵》矘䁳,目无精也。一曰目不明也。《楚辞·远游》作矘莽。

50 十二:
𥊾:《集韵》䁰本字。

51 十二:
𥊿:《字汇补》明连切,音绵。远视也。

52 十二:
𥋀:《类篇》古文眒字。注详五画。

53 十二:
𥋁:《玉篇》虽一切。音悉。罪止也。

54 十二:
𥋂:《五音篇海》同𥈉。国名,在流沙。

55 十二:
𥋃:《字汇补》俗𥌎字。

56 十二:
𥋄:《篇海》同瞟。

URN: ctp:kangxi-zidian/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