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十三》

電子圖書館
1 十三:
瞸:《集韻》弋涉切,音葉。瞼也。又《類篇》目眇視也。又《集韻》虛涉切,音弽。義同。或作䁋䁯。

2 十三:
瞹:《廣韻》於蓋切,哀去聲。隱也。又瞹𥊵,見𥊵字註。

3 十三:
𥋙:《廣韻》五盍切《集韻》玉盍切,𠀤玵入聲。𥋙睡也。又《類篇》睡貌。

4 十三:
𥋚:《唐韻》《集韻》𠀤莫結切,音蔑。《說文》目眵也。《廣韻》目赤也。《六書本義》同蔑。《集韻》或作䁾。

5 十三:
瞺:《廣韻》《集韻》𠀤烏外切,音薈。《玉篇》眉目閒貌。

6 十三:
䁴:《唐韻》《集韻》𠀤旨善切,鸇上聲。《說文》視而止也。《玉篇》一作𥊳。又《廣韻》式善切《集韻》矢善切,𠀤羶上聲。視面色變也。

7 十三:
𥋛:《正字通》矚字之譌。

8 十三:
𥋜:《集韻》甾尤切,音鄒。顰也。

9 十三:
䁵:《唐韻》《集韻》𠀤邦免切,編上聲。《說文》兒初生瞥者,从目睘聲。言兒始生,目有翳也。又《集韻》方免切,篇上聲。義同。又胡關切,音還。大目貌。《王延壽·王孫賦》䁵瞁歷而隳離。《類篇》或作睔。

10 十三:
䁶:《集韻》吉歷切,音激。目不瞬也。又《字彙》吉了切,音皎。《篇海》明也。一曰淸別貌。亦作𥉒。

11 十三:
𥋝:《廣韻》莫杏切《集韻》母梗切,𠀤音猛。視也。又𥋝盯,直視也。又《廣韻》武庚切《集韻》眉庚切《韻會》謨盲切,𠀤猛平聲。又《廣韻》莫耕切,音萌。義𠀤同。又《集韻》莫更切,萌去聲。與䁅同。

12 十三:
䁷:《廣韻》古岳切《集韻》訖岳切,𠀤音覺。目明也。又《廣韻》《集韻》𠀤烏酷切,音沃。瞋目也。又《正字通》古文覺字。字彙音覺,訓明也,與覺義近。又音屋,瞋目也。分爲二,非。○按諸韻書覺、䁷俱𠀤收。覺訓寤也,䁷訓目明也,且覺無瞋義,似屬臆斷。

13 十三:
䁸:《廣韻》女江切《集韻》濃江切,𠀤音𦗳。《玉篇》目不明也。又《集韻》奴冬切,音農。《玉篇》怒目也。

14 十三:
䁹:《集韻》同睤。

15 十三:
𥋞:《集韻》同𥌼。

16 十三:
䁺:《廣韻》《集韻》𠀤施隻切,音釋。視貌。又《集韻》昌石切,音尺。義同。又夷益切,音亦。《類篇》目明貌。《揚子·方言》睨䁺,明也。《繆襲·尤射》上下䁺爰易釐。《註》䁺,明也。又人名。《吳越春秋》越王無壬生無䁺。本作𥋭。

17 十三:
瞻:《唐韻》職廉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廉切,𠀤音詹。《說文》臨視也。《韻會》仰視曰瞻。《·邶風》瞻彼日月。《禮·曲禮》視瞻無回。又官名。《魏書·官氏志》有瞻人郞。又國名。《唐書·南蠻傳》瞻博,或曰瞻婆,北距兢伽河。又山水名。《山海經》有瞻諸山。又瞻水,出婁涿山,東流注於洛。又姓。《正字通》元有瞻思,通經學。又通作詹。《史記·周本紀》顧詹有河。又《集韻》章豔切,詹去聲。視也。又叶側姜切,音章。《·大雅》維此惠君,民入所瞻。秉心宣猶,考愼其相。相平聲。又叶側銜切,斬平聲。《·小雅》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考證:〔《詩·衞風》瞻彼日月。〕謹照原文衞風改邶風。

18 十三:
𥋟:《字彙》同䂀。

19 十三:
瞼:《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奄切,音檢。《說文》目上下瞼也。《北史·姚僧垣傳》瞼垂覆目不得視。《王叔和脈經》𦜉之𠋫在瞼,瞼動則知𦜉能消化。𦜉病則瞼澀,嗜臥。《註》瞼,眼弦也。又《埤雅》鸚鵡兩瞼俱動,如人目。又蠻語謂州爲瞼。《唐書·南蠻傳》有十瞼。《六書正譌》別作臉,非。《佩𧥏集》臉,七占翻,臛也。瞼,已冉翻,目也。

20 十三:
瞽:《唐韻》公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五切,𠀤音古。《說文》目但有朕也。《博雅》盲也。《釋名》鼓也。瞑瞑然目平合於鼓皮也。《周禮·春官·瞽矇註》無目眹謂之瞽。《莊子·逍遙遊》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又瞽,樂官也。《·胤征》瞽奏鼓。《·周頌》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註》目無明則耳聰,使爲樂官,名之曰瞽,因所掌而命名也。又御瞽,侍御樂工也。《禮·玉藻》御瞽幾聲之上下。又學名。《禮·明堂位》瞽宗,殷學也。《註》樂師,瞽矇之所宗,故謂瞽宗。《周禮·春官·大司樂》樂祖祭於瞽宗。又舜父名瞽瞍。《·堯典》瞽子。《傳》無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別好惡,故時人謂之瞽,配字曰瞍,又通作鼓。《前漢·古今人表》鼓叜蟜牛子生舜。

21 十三:
瞾:《字彙》同照。○按《正字通》:唐武后自制十九字,以曌爲名,與照音義同,从明,非从二目也。後譌爲瞾。《略記字始》譌爲𣎡。《字彙》改作瞾,《字彙補》又作𥋫,𠀤非。𣎡字原作朋下空。

22 十三:
瞿:《唐韻》九遇切《集韻》《韻會》俱遇切,𠀤音句。《說文》鷹隼之視也。《徐曰》驚視貌,會意。又《禽經》雀以猜瞿視也。《埤雅》雀俯而啄,仰而四顧,所謂瞿也。又《廣韻》視貌。《集韻》心驚貌。《禮·檀弓》曾子聞之瞿然。又《雜記》見似目瞿,聞名心瞿。《註》瞿然驚變也。又瞿瞿,驚遽不審貌。《禮·玉藻》視容瞿瞿。又瞪視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瞿瞿然。又無守貌。《·齊風》狂夫瞿瞿。《註》謂精神不立,志無所守。又《爾雅·釋訓》儉也。《·唐風》良士瞿瞿。《疏》李巡曰:良士顧禮節之儉也。又《唐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權俱切,𠀤音衢。義同。又騤瞿,走貌。《張衡·西京賦》百禽㥄遽,騤瞿奔觸。又句瞿,斗也。《山海經》陽山有獸,其頸𦜜狀如句瞿,名曰領胡。《註》言頸上有肉𦜜如斗也。又鳥名。《山海經》禱過山,鳥名瞿,如其鳴自號也。又山名。《山海經》瞿父之山,無草木,多金玉。又灘名。《寰宇記》瞿塘在𧃍州東一里,古西陵峽也。又人名。《竹書紀年》殷武乙,名瞿。又姓。漢有漢南太守瞿茂。又複姓。《前漢·儒林傳》魯商瞿子木,受易孔子。《註》商瞿,姓也。《遼史·禮志》西域淨梵王子姓瞿曇氏。又與戵通。《·顧命》一人冕執瞿。《註》戟屬。又與衢通。《韓詩外傳》直曰車前,瞿曰芣苢,蓋生於兩旁謂之瞿。《丹鉛錄》楚辭天問,靡萍九衢。衢,本作瞿。又與蘧通。《爾雅·釋草》大菊,蘧麥。《註》卽瞿麥,藥草也。《集韻》亦作𧄒。又《集韻》衢遇切《正韻》忌遇切,𠀤衢去聲。與懼通。恐也。《禮·檀弓》瞿然失席。《註》瞿,本又作懼。《前漢·東方朔傳》吳王懼然易容。又《集韻》訖力切,音亟。瞿瞿,居喪視不審貌。《禮·檀弓》瞿瞿如有求而弗得。徐邈讀。

23 十三:
𥋠:《類篇》同瞟。

24 十三:
𥋡:《玉篇》徒郞切,音唐。𥋡視也。

25 十三:
𥋢:《玉篇》許尤切,音休。目多汁也。《類篇》亦作𥌪。

26 十三:
𥋣:《集韻》居迓切,音駕。視也。

27 十三:
矀:《廣韻》武悲切《集韻》旻悲切,𠀤音眉。伺視也。又《廣韻》《集韻》𠀤無非切,音微。義同。

28 十三:
𥋤:《字彙補》殊羊切,音嘗。目也。

29 十三:
𥋥:《字彙補》古役切,音橘。見也。

30 十三:
𥋦:《篇海》䁃𥌜𠀤同。

URN: ctp:kangxi-zidian/109/13